陈昌智率队到宁夏考察扶贫工作
10月8日至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率全国人大常委会考察组,就全国人大1715号重点建议落实情况来宁进行考察。
连日来,陈昌智率考察组一行先后深入同心县、固原市、彭阳县、盐池县等地,考察了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整乡推进扶贫开发、移民迁出区生态环境恢复等情况,听取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研究了进一步推动办理好全国人大重点建议的思路举措。
在固原市中庄水库,得知从老龙潭到中庄水库的12条全长36.5公里隧洞进展顺利,年底将实现贯通,陈昌智高兴地说:“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凝聚了施工人员的汗水和艰辛,更承载了宁夏中南部群众的期盼,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的质量与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各级部门要科学规划、建管并重,确保工程顺利实施,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在盐池县花马池镇惠泽村,一排排移民安置房错落有致、宽敞明亮,陈昌智一行来到66岁村民孙天胜家中,细心查看他家的居住条件,亲切地与孙天胜拉起了家常。
“你们从哪里搬迁来?现在的生活来源是什么?”
“搬迁前我们住在苏步井乡,一家六口人挤在两间土坯房里,一年挣个千把块钱,日子紧巴得很。现在好了,两个儿子都外出打工,移民新村还扶持我和老伴饲养了30只羊,种了一个蔬菜大棚,一年挣两万元不成问题,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孙天胜心满意足地说。
一路走来,同心县同德移民新村、彭阳县古城镇丁岗堡村等地牛羊满圈、瓜果飘香,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曾经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上青石村,如今郁郁葱葱、层林尽染。
自2013年3月,宁夏代表团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的“关于请求国家支持建设宁夏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产业扶贫试验区的建议”(第1715号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列为当年12项重点处理建议之一和滚动办理建议跟进督办重点建议以来,国家各部委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协调落实措施,推动建议办理落实。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家各部委的支持下,宁夏围绕1715号建议的内容开展了四项工作:以移民搬迁为重点,拓展贫困群众发展空间;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清水河城镇产业带为龙头,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以生态保护为红线,统筹推进扶贫开发。几年来,宁夏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至2014年底,西海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68.9%,贫困人口减少30.9%,贫困发生率由37%左右下降到28.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34.3%和48.5%,增幅连续多年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陈昌智对宁夏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扶贫开发工作是国家长期关注的一项民生工程、政治工程,它关系到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干部要坚定不移按照中央要求,以更高标准实施精准扶贫,推动发展成果全面惠及于民。
陈昌智强调,当前,我们要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大地位和扶贫攻坚的紧迫性,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扶贫工作的资金投入。要精准扶贫,摸清底数,找准贫困对象。要加大智力扶贫,在教育上下功夫,通过加大职业教育工作力度,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掌握实用技能、增强致富本领。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切实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对于宁夏扶贫工作目前存在的困难,全国人大将积极协调有关部委帮助解决,确保宁夏六盘山片区如期脱贫。
自治区领导李建华、刘慧拜会了陈昌智。李建华、刘慧对陈昌智来宁视察调研表示欢迎,对全国人大给予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关心关怀表示感谢。李建华说,陈昌智副委员长多次来宁视察指导工作,深入基层调研,督促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及连通配套工程、铁路建设等人大代表建议的办理,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为宁夏的发展和民生做了大量工作。这次来宁调研扶贫开发工作,充分体现了全国人大对宁夏扶贫开发的重视和支持。近年来,宁夏扶贫开发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在生态移民、精准扶贫、整村推进、教育扶贫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宁夏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西海固地区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的任务依然很重。
衷心希望陈昌智副委员长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宁夏的扶贫工作,在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央企定点帮扶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和指导。我们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宁期间,考察组一行还与自治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李锐汇报了宁夏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慧芳、王儒贵参加座谈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王庆喜,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马瑞文,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自治区领导李锐、纪峥、孙贵宝、袁进琳陪同考察。(记者 王建宏 尚陵彬 姜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