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推进依法治国蛮拼的,我们要点赞!

来源: 人民法院日报  浏览字号: 2015年03月13日 09:21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12日举行大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工作报告。人民法院记者 陈小康 摄


推进公正司法有亮点

黄道伟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听了“两高”的工作报告后,对三个方面体会很深。

  第一,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努力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人民法院在党的领导下,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在严惩暴力犯罪、经济犯罪、侵犯公民权益犯罪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二,努力推进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这是“两高”2014年工作的最大亮点,特别是人民法院,通过人民群众的反映以及我自己的工作接触,我了解到法院的工作做得很好:一是在纠正冤假错案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二是绝不允许法外开恩;三是整风肃纪,敢于亮丑,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平正义的信任度大大提高。

  第三,努力践行司法为民,依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从大量的案件,特别是民事、行政案件中我们能感受到,各级人民法院通过不断加大民事案件的审判力度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并努力解决“民告官”难题,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


规范司法行为要巩固深化

张崇和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内司委委员

  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一个突出的方面,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要求,全面规范司法行为。

  近年来,各级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大力推进公正司法,紧扣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着力健全制度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立案、审判、执行等各环节制度更加完善,规范司法意识进一步增强,司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当前,全面推进公正司法还面临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规范司法行为的成效还需要巩固和深化,我有以下建议:一是切实解决“告状难”问题,包括“无处告”、“告不赢”和申诉难;二是切实解决“调判区分难”问题。应该从时间、条件、程序等方面进一步细化调解相关规定,真正做到能调则调、能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三是切实解决“举证判断难”问题。应当在坚持“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当事人举证能力,加大合理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力度;四是切实解决“减刑假释规范难”问题。从体制机制上杜绝“以权赎身”、“提钱出狱”等问题,杜绝“高墙里的腐败”;五是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要加快推进公开执行,加强各部门协同配合,依托大数据系统加强监管。


报告体现了担当和魄力

李碧影 全国人大代表、台盟上海市委秘书长

  周强院长的报告客观全面、实事求是,我听了有四个方面的感受:一是在冤假错案的纠正上,看到了人民法院敢于担当的勇气和魄力;二是注意到报告中有一些数据是下降的,尤其是减刑假释案件比例在下降,说明没有谁可以享有法外的特权;三是司法为民在深入实践。最近,我在网上看到关于重庆奉节县“溜索”法官的报道,为了方便农民,法官溜索通过六盘河,到农民家门口开庭,方便了当事人,我看了非常感动;四是案多人少的问题,一些发达地区的一线法官人年均办案量达到了300多件,我们法官真的很辛苦!

  我还要为人民法院的工作点六个赞。第一个点赞: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巡回法庭今年一月底分别在深圳和沈阳挂牌;第二个点赞:在北京、上海设立了跨行政区划法院,解决了以往一些当事人“争管辖”和诉讼“主客场”的问题;第三个点赞:在北京、上海、广州成立了知识产权法院;第四个点赞:去年在全国七个地区开始进行司法改革试点;第五个点赞:去年人民法院在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加快建设律师服务平台来更好地发挥律师的作用,以促进司法公正;第六个点赞:全国法院开通了远程视频接访系统,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司法的效率。


司法改革进展快成效实

孙宪忠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民法室主任

  过去一年,全国法院通过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可以说,法院为之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比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坚决纠正冤假错案,深入推进司法公开,尤其是司法改革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后,最高人民法院反应迅速,落实顶层设计,及时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即修订后的《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司法改革进入快车道。应该说,这些改革举措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得民心。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从我过去一年了解到的司法工作来看,法院回应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问题,工作是主动的,态度是诚恳的,效果是显著的。

  希望法院继续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严格司法,继续深化司法改革,相信随着各项改革的全面推进,更多的群众能切实感受到司法改革的成果。


改革让法院焕发新活力

张桂柏 全国人大代表、武警云南省总队政委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做得扎实,报告也作得实在。

  一年来,人民法院依法惩治犯罪,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坚持公正司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依法审理经济领域各类案件,维护良好市场秩序;践行司法为民,保障民生,通过一个个案件的公正审理执行,通过推出各项司法举措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很好地履行了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去年以来,人民法院积极投身司法改革的洪流,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司法改革,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推出,让人民法院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提升了人民法院的公信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重。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人民法院使命神圣、重任在肩!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方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

  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是顺应世界主要国家由专门法院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发展趋势。国务院参事室对92个国家和地区作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裁判机构审理知识产权案件是当前各国的普遍做法和主要趋势。

  总之,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司法体制特点,知识产权法院有不同的设立方法。我国这次设立三个知识产权法院,我觉得非常符合我国的国情,我也赞成选择专利案件相对比较集中、审判工作基础比较好的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地区设立知识产权法院。

  知识产权法院设起来以后,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特别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保持司法尺度的统一性,二是克服司法审判中地方保护主义,三是要加大对判罚的力度。

  知识产权专业性很强,涉及很多不同专业,知识产权法院法官不仅要有法律知识,还需要有相关专业背景,应具备丰富的相关审判经验。这样的人才成长有一个过程,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最高法院坦诚有担当

邓辉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

  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框架清晰,文风清爽,数据详实,是一份非常不错的报告,我很满意。我看到,不管是案件审理,还是队伍建设,都进行得不错。

  有两点感受特别强烈:一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改革方面具有担当精神,确确实实推出了很多重大的改革举措,敢于碰硬,啃了好多司法改革当中的硬骨头,改革成效有目共睹;二是报告很坦诚。周强院长特意提到呼格案,说“对错案的发生,我们深感自责”,这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一种谦卑的心态,这个很难得。深感自责,是对自己没做到的事情感到歉疚,很有诚意。此外,对人民法院工作存在的不足点得很到位,没有回避问题。

  报告中提到案多人少、人才流失问题突出。现在法院进行人员分类改革,法官实行员额制,比例只有39%。有法官身份的应该远远高于这个比例,法官的遴选过程应当给中青年法官留出发展的空间,要体现公平竞争性、专业要求和审判业绩,要培养未来的骨干法官,改革要保障年轻人的职业期待。


司法公开力度大效果好

沈仁康 全国人大代表、浙商银行董事长

  我完全赞成“两高”的工作报告。通过“两高”的工作报告,可以系统地了解“两高”的工作。

  对报告有三个感受:一是惩治腐败的力度大效果好。真正落实了中央“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决心,坚持铁腕反腐,依法惩处了一批腐败分子,社会反响很好;二是司法公开力度大效果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通过这两年的工作,“两高”的工作效果已经凸显,以越来越公开的姿态面向社会;三是自身建设力度大效果好。扎实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不断提高司法能力,使人民群众越来越满意。

  对法院工作提一个建议,法院要引导不良资产问题依法处置,通过司法维护市场经济地位,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现在银行的不良资产有所上升,这方面的诉讼会有所增加,有的地方法院因为这方面有经验、有熟悉业务的法官,处置起来就快,有的地方处理起来就会慢一些。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加大对不良资产依法处置的关注度。

编 辑: 张晓彤
责 编: 张晓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