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食品安全告知承诺制度10年 严管之下上海市场瘦肉精难藏身
食品安全源头治理是重中之重
法制日报记者于呐洋
4月10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来到上海景鲜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走进蔬菜大棚实地检查,并参观了合作社农药残留快速检验室。
2010年世博会期间,上海景鲜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基地被选为世博蔬菜供应基地,监测合格率100%。这一合作社只是上海和全国高标准蔬菜基地的一个缩影。这种从源头上保证质量的做法,正在被社会和公众接受。
提及我国的食品安全,很多人都会想到当下最令人头痛的瘦肉精,此外,还会联想到2004年的阜阳奶粉,2005年的苏丹红,2008年的三聚氰胺……
“分析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究竟发生在哪个环节?我认为主要问题发生在源头,所以食品安全的源头治理是重中之重,在源头也就是在流入市场、饭店之前,就要把好质量关。”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闵行分局副局长钱仁杰说。
钱仁杰的观点代表了很多人的观点,而食品安全源头治理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关注的问题。
上海十年前开始监管瘦肉精
很多人认为,食品的源头是农产品,所以把好农产品质量关非常重要。
“近年来,我们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力度。”上海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陈峥嵘说,他们对全市327万亩基本农田开展了环境质量普查,2010年,组织对全市农田土壤和稻米开展铅、镉等重金属监测工作。监测结果表明,上海市地产稻米产品未受到重金属铅、镉的污染。同时,继续推广绿肥和有机肥种植,推广绿色防治技术,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加强新农药试验示范推广,替代高毒农药。还开展了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查处问题1053起,其中责令整改546起,立案查处507起,涉及金额54万多元。
“大家都说食品的源头是农产品,但不合格农产品的源头在哪里?这一直是我们比较困惑的问题。农药不可能是农口生产出来的,包括瘦肉精。我认为食品安全要总体协调,各个部门之间要衔接好。”陈峥嵘建议。
瘦肉精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上海市场买不到瘦肉精,这得益于源头监管。”上海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侯佩兴说,上海加强养殖环节瘦肉精的监督检查,从2001年就开始对瘦肉精进行监管,推行了食品安全告知和承诺制度。
应当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食品安全源头治理,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王南认为:“食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监管主体,究竟是应当由农业部门负责,还是由工商部门负责?像水产品,它的生产由农业部门负责,但在上市前的运输环节经常有些药物添加,这个谁来监管?”王南建议,应尽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在上海市的实施细则或相应的地方法规。此外,应尽快科学界定食用农产品和食品,因为产品所属不同,管理的要求和管理的部门可能就不一样。如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不需要许可,而食品生产、经营必须经过许可。
侯佩兴说,就目前法律规定而言,有些法律责任要追溯和问责有难度,希望可以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如在动物身上查出违禁物质,对这个动物应该怎么处理?对生产违禁物质的企业应该怎样问责?
“现在有些企业被查处了,过了一段时间被查处的企业老板又再开个企业,或者以亲属的名义开个企业。”钱仁杰建议,为保证源头的治理,对于违法企业的主要责任人一定要加重处罚,可以尝试建立个人诚信系统,这样会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诚信起到一定的监督约束作用。
“建议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海市农科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所长赵志辉说。
我国食品安全态势趋于好转
近日,记者从国家有关部门了解到,2010年我国食品安全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态势。
据介绍,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6.8%、99.6%、96.7%,国家监督抽查产品批次抽样合格率94.6%,全国库存粮食质量达标率97.3%,全年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