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榕委员提问
[陈秀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农村扶贫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困难和挑战。我认为贫困地区脱贫,人的因素至关重要,而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以及民族素质的重要基础,。目前,贫困地区劳动力文盲、半文盲比例比全国高3.6个百分点,女性劳动力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比男性高19.3个百分点,而且目前孩子辍学现象有所增加。我想了解如何消除贫困地区劳动力文盲、半文盲,如何解决贫困地区孩子特别是女孩辍学问题,确保女童受到同等的基础教育。同时在提高贫困地区人的素质,特别是劳动力素质方面又有哪些新的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对妇女儿童发展高度重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对少数民族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扶贫开发纳入规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加大支持力度。”这一次农村扶贫开发情况的报告也作了强调,我希望了解在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如何坚持同等优先的原则,把更加关注妇女儿童这个特殊群众的要求落到实处,使相关的政策措施更加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以帮助更多的贫困妇女发展,实现儿童优先。
[教育部鲁昕]感谢陈秀榕委员提出的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一个是集中在怎么消除贫困地区劳动力文盲、半文盲和辍学,以及保证妇女儿童的工作,我就这个问题简要回答。第一,关于消除贫困地区劳动力文盲、半文盲的问题,这个问题教育部做了一些长期艰苦的工作。如果说做得很扎实,我们还有点差距,但是很辛苦。2007年教育部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坚强扫盲工作的指导意见》,在那个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文盲率降到6%以下,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1%左右,并提出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遏制新文盲的产生,并提出对15周岁以下的失学儿童,督促家长和监护人返回学校进行义务教育。对15岁至24岁有学习能力的青年文盲,结合生产和生活的实际,进行有效的扫盲措施,也就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对女孩子和男孩子都是平等的。
在解决文盲的具体措施上,我们首先是突出了实效性,重点放在15岁至24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实行了农村实用技术、家庭理财、卫生保健等各方面的培训,还有家庭教育等方面。二是针对性,我们针对城乡、区域、性别、年龄、民族等不同情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教材建设,特别是后续的职业教育的教材的建设和教师的培训,并开发和编写了比较形象、浅显易懂的远程教育资源,重在脱贫致富的技能培训。但是在边远地区,尤其是大山里,学校的建设和师资水平,以及学费和生活费的困难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所以这些年的教育扶贫应该说有成效,但是问题确实不少。
在第三方面,我们也在进行脱盲以后的继续教育,我们配合农业部及有关部门开展了几项计划,一是《农村实用人才技术培训计划》,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三是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尤其是片区招生计划。比如说中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招收大山里的孩子,转移出来,每年大概有30多万。通过中等职业教育转移出来,这里不分男孩女孩,都是同等待遇。但是往往男孩出来得多,女孩出来多少,这里有其特殊情况。比较明显的是甘肃、云南和贵州,每年天津、辽宁、上海招生总数在30多万左右。这是我回答您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贫困地区的孩子怎么让他们享受同等的教育,从教育上来解决治本脱贫的问题,应该说我们正在采取和拟采取的主要是六项措施:一是通过学校工程的建设,我们的片区贫困县680个,有124个县没有中等职业学校,我们通过这么几个工程,1、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2、中小学远程教育。3、校舍安全工程。4、薄弱学校改造计划。5、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当然我们也知道,义务教育辍学率,我们的目标是1.8个百分点,现在还差得较远。第二,我们正在实施的义务教育保障经费,通过这个进行免费义务教育和寄宿制提供生活补助费,把大山里的孩子接到寄宿制学校中学习,这两年从整体上看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个别的看,山里没有下来的孩子还是有的,还不少。但是还是要通过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今年以至今后加大这方面的建设,争取从初一以后把他们接下来进行学习。读三年初中、三年中职解决问题。第三,实行了营养餐改善计划,应该说这个计划对于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辍学的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到两年来,我们每天提供营养餐3块钱,惠及了片区县的3300万孩子,累计投入资金820亿,这项政策的实施使有些孩子从大山里走了出来,因为吃得比较好、学得比较好,对山里的老百姓下来读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恢复一批农村的教学点,我们争取保证农村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原则上不住宿,如果有条件的,家长愿意住的就住。去年国务院颁布了一个文件,对学校布局调整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为上学远导致学生辍学。今年12月4日国务院又召开了会议,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加大投入,今年投了200多个亿,还是解决这个问题。第五,把优质资源通过远程输入到贫困地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得到同样的教育,但是我们也知道贫困地区的问题也比较多,比如教师的数量问题、教师的质量问题、教师的住所问题、教师的待遇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现在正在解决。比如教师的数量问题通过特岗计划,每年安排到贫困地区任教,比如教学的质量问题,我们通过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但是可能大家在调研中也发现,免费师范生实际上没有回到最贫困的地区,还是回到县里了,大部分在城里。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正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采取这样的计划,解决这些问题。
再有,周转宿舍的建设,我们建了420万平方米,使到农村教学的老师有地方住。另外,还有教师的补助,每个月到农村教学的教师是500至1000元不等,在新疆南疆地区,新疆南疆在农村就补1000元,一年就多开12000元,这样还相对有点吸引力。另外,还有教师职称竞聘,都是作为前置条件来解决农村教师质量和数量不足的问题。第六,针对贫困地区的情况,我们计划用三年到五年的时间,也就是国务院12月4日召开的会议已经决定,本届政府结束之后,要把贫困地区教育基础设施条件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要全部解决。还有一个关于儿童纲要的问题,我们会同国家发改委、计生委已经编制了一个《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这是七年的纲要,因为问题比较多,我们主要是解决健康和教育的问题,本着全程干预、全面保障,把连片地区的儿童从出生开始,0到15岁的一个保障网,目标提出到2020年使贫困地区的儿童发展的整体水平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重点围绕健康、教育两个核心问题,同时兼顾儿童福利,还有新生儿的健康、营养改善、卫生保健、保障教育、特殊困难儿童的教育几个方面,争取通过父母、家庭到学校、政府、社会,建立一个儿童关爱的全覆盖保障网,我们争取做到对贫困地区儿童发展全过程的关注、全过程的关心、全领域的参与和全方面的服务,通过这样一个政策体系,使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生得好、长得好、学得好,还能就业,从根本上解决治本脱贫问题。回答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