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维特:有关加快推进静脉产业发展的跟进建议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任务之一。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指出,要 “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一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二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三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而因应近年来,国家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国内社会经济将持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加上2009年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增长,推出一系列推动内需、推动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家电、农机、汽车和摩托车下乡,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等,国内消费市场将有特破性发展,从而带出的环境问题,以及配合《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的发布,我曾经在2009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交了题为 “降低静脉产业经营企业运输成本”、“在粤港澳联络机制下,在珠三角地区建立静脉产业园,合作解决粤港澳地区废旧机电产品回收拆解难题” 两份建议,就提供优惠政策,降低静脉产业营运企业的运输成本、粤港澳三地在珠三角合适地区建立静脉产业园,共同合作解决区内废旧机电产品回收拆解难题,以推动区内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再生和利用水平等两个方面提出意见,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和积极响应。在国家多项政策措施并举的推动下,2009年国内消费市场快速增长,当中,汽车销售总量为1,364.5万辆,同比上升46.2%;家电销售量为9,000万台。而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向好,以及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政策的继续推行,国内的内需市场仍被普遍看好,尽管国家已透过多项政策措施,促进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但伴随消费市场较快增长而衍生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城乡废旧机电产品量增长的问题,仍须进一步关注。
为此,我希望对去年提交的两份建议,提出以下两个跟进意见:
一. 尽快总结和评估试点运作成效,并加大推动静脉产业发展的力度
静脉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商务部的回复中可以了解到,相关部门在支持静脉产业发展,降低经营企业运作成本、促进废旧机电产品的有效回收利用方面,已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然而,上述企业、产业或园区的营运效益,其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尤其是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的总体处理能力,是否满足目前消费市场较快发展的需求?国家相关倾斜政策和推动措施,有否适时调整需要呢?是一个很值得关心的议题。
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相关行业和产业营运和发展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对其与市场的供需关系,进行系统、科学的总结,为国家的扶持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调整、加快扩大试点数量和范围,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此外,建议相关信息要充分发布,为有意参与这个朝阳行业或产业的投资者,提供足够的讯息,促进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 充份发挥横琴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推动粤港澳三地共建静脉产业园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去年的回复中指出,“建立粤港澳三地静脉产业园问题尚存在政策上的障碍,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以促进静脉产业的健康发展”。
《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下称 “《珠三角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支持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循环经济产业,鼓励粤港澳开展物料回收、循环再用、转废为能的合作,研究废物管理合作模式”。而2009年,国务院通过的《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下称 “《发展规划》”)亦提出:要充分发挥横琴地处粤港澳结合部的优势,推进与港澳紧密合作,把横琴建设成为带动珠三角、服务港澳、率先发展的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还根据 “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原则,以 “分线管理,模式创新” 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启动横琴岛的开发。此外,粤港澳三地政府目前已达成共识,同意向中央政府提出构建“绿色大珠三角地区优质生活圈”,并希望将这项提议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当中。
事实上,为构建大珠三角“优质生活圈”,粤港澳三地确有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制度,建立创新的环保合作机制,在减排节能、再生资源利用、废旧产品有效回收利用等方面加强合作,以提升整个大珠三角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议考虑以横琴新区作为试点和平台,充分发挥《发展规划》“科学发展,先行先试” 和CEPA在广东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加强三地在环保产业和静脉产业方面的合作,并以此作为推动珠三角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其中一个突破口,为珠三角区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