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维特:有关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两年前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本人提交了题为“推广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促进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关注、积极响应和初步肯定。
在过去的两年中,就全球范围而言,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与美国奥巴马新政府提出的新能源战略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而美国新能源战略的实施核心就包括力推分布式能源系统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强大的智能电网。在国内,随着认识的深入和各界的推动,以高效能源梯级利用和环保为主要特点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日益为相关部门、学者和业界所重视,各方亦在发展分布式能源的有益性和必要性方面逐渐达成了共识。
虽然中国拥有世界第一大的能源生产系统和第二大的能源消费系统,但客观总结,我国近两年在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实施方面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对于国际上最为通行的,建立在需求侧并利用天然气进行热电或热电冷联供的典型分布式能源系统,我国目前还停留在零星的试点阶段。2010年初的“全国能源会议”终于发布了“到2011年拟建设1,000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到2020年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占当年电力总装机容量的4%左右)”的规划供讨论。相比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目前在北欧国家的发电量份额超过30%-50%,2020年在美国的发电量份额达到25%,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应该看到,分布式能源系统不仅是一种技术、一种能源利用方式,更是一项新兴的战略产业和经济发展重要的着力点。目前我们在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上的踌躇不前,将使我国面临在新一轮战略产业布局中落后的风险。
目前,我国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障碍,其中包括了技术、经济及市场等方面的障碍,但最主要的障碍还在制度和政策层面。
以目前的技术,分布式能源在电网连接、电网安全、供电质量、能量储备、燃料供应等方面确实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也成为拖延乃至反对分布式能源发展的主要依据。但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更应从落后的电网不能适应分布式能源发展需要的角度来理解,由此也反映出智能电网对于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智能电网的核心就在于构建具备智能判断与自适应调节能力的分布式管理的智能化网络系统,并有强大高效的储能技术相配合,从而为各种分布式能源提供自由接入的动态平台、为节能和需求侧管理提供智能化控制管理平台。
在市场和经济方面,由于我国分布式能源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经济化的产业规模,技术和装备也有待改进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因此尽管发展前景光明,但分布式能源系统在目前还离不开政府阶段性的扶持和政策倾斜。而电力上网困难且售价过低,相比现行未计入环境成本的电力价格缺乏足够的竞争力等,都是分布式能源系统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体制上,我国的发电由几家大的电力集团所主导,而电网更是被两家规模巨大的电网公司所强力垄断。出于利益考虑,这些垄断性集团也许并不热衷于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甚至可能借用技术、规范、标准等理由人为地拖延或者不作为,从而客观上阻碍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相比于技术和市场方面的障碍,体制上的阻力更难突破,而且也难以通过发展取得“水到渠成”般的效果。
在政策法规方面,相比于可再生能源领域,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界定和鼓励政策并非太清晰。分布式能源系统和可再生能源有一定的重迭并常常关联在一起,但分布式能源系统更强调建立在用户侧,规模以小型为主,一般应具有热电或热电冷联供的方式,并且一次能源也常常是天然气或工业民用装置的余热等。对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原则性鼓励规定多散布于《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等法规的相关章节内,并不系统且更主要的是缺乏具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技术标准和配套政策。此外,相关产业严格和繁复的项目审批制度,更是扼杀了许许多多现实的或者潜在的分布式能源发展项目。事实上,政策法规方面的滞后是分布式能源系统难以获得快速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
针对上述的问题和障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推动分布式能源系统在我国的发展,从而尽快占领这一新能源和新经济领域的战略高地:
第一、补充、完善和修订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大力支持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并清晰其法律定位;同时应酝酿制定专门的关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法规、政策及实施细则,并尽快制定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准入标准、环境排放标准、能源效率标准、电网接入标准、运行维护标准等一系列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二、为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制定合理的具竞争力的规划、目标和实施路径,并按照地区、行业等进行目标分解,以增强其可操作性。
第三、在体制上,进一步确立电网企业在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上的责任和义务,确立全额购电的基本原则和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标竿电价;与此同时,亦应该提供相应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鼓励电网企业支持分布式能源系统。
第四、应借鉴欧盟的“超级智能电网”,着力发展我国自主的覆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坚强电网;在建设特高压远距离输电的同时,加快以大容量高效储能、电能质量控制和反应、多层次完善的信息集成和管理、智能调度技术等为主体的智能电网的技术研发,重点发展适合分布式能源发展的着重于配电侧的智能电网。
第五、采用重点公关的模式,积极推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动相关设备自主知识产权下的国产化批量生产,以进一步降低设备的价格,从而增加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经济竞争力。
第六、积极鼓励、支持为分布式能源系统投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服务的能源投资、咨询和服务公司,培育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为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