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代表团团长畅谈
一家人,一股劲
粤港合作才有出路
□袁武代表 (香港特区全国人大代表团团长、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促进了珠三角的发展。香港的出路,只能是和珠三角密切联系。国家发展这么快,融入这个大背景,才有更大发展空间
2009年对香港来说是严峻的一年,但是今年第一季度,情况开始好转。出口大幅回升,零售业、旅游业恢复的势头也不错,航运业也得到了改善。可以说,最困难的时期过去了。
一直以来,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发展采取大力扶持的态度。因此,“立足香港、背靠祖国、面向国际”是香港的发展之本。
香港的金融业发展比较早,也培养了不少金融人才,另外香港是自由港,国际金融机构有很多在香港设立办事处,对外接触比较多,经验也比较丰富。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成为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鼓励内地公司到香港上市。从去年到现在,香港恒生指数保持在2万点以上。
此外,中央政府也一直在巩固香港作为航运货运中心的地位。这些年,香港的空运发展得非常快,香港是转口港口,航运业有充分发展的前途。香港的很多航运都依赖内地,应该和内地多多配合。当然,国际航运中心的内涵不仅仅是做货运,我们还可以在船舶注册、租赁、买卖、建造融资、海事保险等各个衍生领域为航运业增殖。
香港和深圳等内地城市早就有了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之后,很多港商去了内地,也带动了当地的发展。香港招商局集团1978年独资开发了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蛇口工业区,给招商局带来“改革开放试管”的美誉。现在,高铁从武汉修到了广州,又正从广州通往香港;在这边,香港到珠海和澳门之间有广珠澳大桥,这样连接起来,珠江口地区以后的发展必然会更加兴旺发达。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很多事情可以先行先试,发展空间非常大。
30多年的改革开放,整个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珠三角,这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对珠三角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规划。香港的出路,只能是和珠三角密切联系。国家发展这么快,香港应该融入这个大背景,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人民日报记者 张蕾 黄拯整理
澳门也要科学发展
□刘焯华代表 (澳门特区全国人大代表团团长、澳门特区立法会主席)
在“一国两制”模式下,澳门背靠祖国,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加快粤港澳三地经济的融合,既可保持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又能降低产业结构单一造成的经济风险
澳门博彩业一年的收入近千亿澳门元,收入排名世界第一,税收占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已升至70%以上。
但博彩业的发展形成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也增加了澳门的社会成本,如环境污染、房价攀升、中小企业经营负担加重。一旦外部市场环境发生突变,这样的格局就会带来澳门整体经济的波动性。因此,澳门也要讲科学发展,推动经济朝适度多元化方向发展。
如何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
澳门小,是一个微型经济体,资源十分有限,本地市场狭小,没有条件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多元”。在“一国两制”模式下,澳门背靠祖国,没有必要过度分散资源,从而减弱竞争力。因此,澳门经济多元只能是适度的。这样,既可保持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又能相对降低产业结构单一造成的经济风险。
适度多元,就要大力发展非博彩旅游业,即“垂直多元”。这是博彩产业链的延伸,是优势产业内部的多元化,可以扩大产业集群效应,推动会展、休闲、度假、观光、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逐步形成综合旅游的联动发展模式。
适度多元,就要发展其他新兴产业,即“横向多元”。历史上,澳门就作为一个国际著名的自由港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远东繁荣的转口贸易商埠。随着国际经贸交往的不断深化,澳门的离岸性或中介性商贸服务业也已日益多样化。基于这一优势,澳门特区政府提出了建立“三个商贸服务平台”的战略构想。从长远来看,贸易、物流、金融、顾问咨询以及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境相关的其他行业,在借助CEPA的相关安排下,会有广阔的前景。
适度多元,就要加快粤港澳三地经济的融合。目前,中央政府已经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澳门发展,CEPA的签署密切了澳门与内地的关系,国家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也将有助于加强三地发展规划协调,推动资源整合,促进三地人员、资金、货物、信息等要素的流动。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对澳门经济多元化都是很好的发展机遇。
我相信,坚持科学发展,小澳门也一定会有大作为。
人民日报记者 傅旭整理
服务好台湾乡亲
□梁国扬代表 (台湾代表团团长、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
每年台湾团代表和台籍委员都会提出几十个议案和提案,两会之外,我们也会及时将问题反馈有关部门。作为台胞的代表,我们要做的是促进祖国大陆制定的各项惠及台湾乡亲的政策落到实处
全国台联高度重视两会。去年末、今年初,代表、委员分别赴广东、安徽、福建及山东考察调研,深入了解涉台社情民意,还有4位台湾团人大代表参加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的执法检查。
今年两会,人大台湾团代表和台籍政协委员,将就台湾学生在大陆的就业问题、帮扶台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情况、扶持台湾少数民族产业、修改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两岸司法互助情况以及两岸共同编撰辞典等,纷纷建言献策。
有些是很具体的问题,比如台生就业问题。这是老问题,但涉及部门较多,推动比较困难。目前在大陆就读的学生有6700人,每年毕业几百人,留在大陆就业的人数不多,但这个问题解决好,对台湾青年人影响较大,还应该高度重视。台生就业问题主要是身份认证问题。台生没有身份证,只能以境外人士身份去谋职。为了解决身份问题,我们建议让台胞证等同于身份证。目前,福建省在这方面做了试点,但试点范围很窄。我们建议加快试点步伐,尽快推广成熟经验。
每年台湾团代表和台籍委员都会提出几十个议案和提案。当然,不会一提就见效果,有些问题需要不断推动。很多政策涉及面广,需全盘考虑和沟通,但是相信有中央政策、有台湾代表委员积极推动,都能解决。
实际上,两会之外,我们也会及时将问题反馈给有关部门。比如,大陆宣布台湾同胞只要通过相关考试就可以获得大陆医师资格。但是,台湾医生参加考试一大半都通不过。这不是台湾医生的资质问题,而是考试方法、考题有所局限。我们以全国台联名义,将这个问题反映给卫生部门,很快被采纳。现在台湾医生不需要经过考试,只要符合行医5年以上、拥有台湾医生执照等3个条件就可以在大陆执业。
作为台胞的代表,我们要做的是履行好职责,服务好台湾乡亲,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大陆制定的各项惠及台湾乡亲的政策落到实处。
人民日报记者 孙立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