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代表 > 五个重庆建设 > 最新报道

垫江县人大代表助“草根”成“森林”

来源: 《公民报》2011年第41期  浏览字号: 2011年06月07日 09:33

    2010年,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作出了《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把发展微型企业作为“十件民生大事”之一,大力推进。根据2011年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将开展微型企业调研、助推微型企业发展,列为了今年“代表行动”主题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垫江县人大常委会迅速行动,以“代表行动进万家、关注民生促发展”为主题,精心组织、广泛调研、创新形式、破解难题、全力推进,在助推微型企业发展中,呈现出“12345”工作特点,并取得明显成效。今日起,本报将以三篇系列报道,推出该县人大常委会“‘代表行动’助推微企”的做法和经验,以供交流和借鉴。

    “12345”助“草根”成“森林”

    ——垫江县人大常委会助推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纪实之一

    (记者 廖灿勇 史长柱 特约记者 周洪)“现在,我宣布,垫江县人大代表助推微型企业发展活动正式启动……”

    2011年4月14日上午,随着垫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曾军洪亮有力的声音,掌声顿时响彻该县新华酒店四楼多功能厅。至此,该县2011年“代表行动”的重头戏——人大代表助推微型企业发展活动正式在全县铺开。该县近300名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此项活动,为微企发展献计献策、出钱出力、解难分忧,切切实实促进了全县微型企业的发展。

    “一张网”实现帮扶全覆盖

    事实上,垫江县人大常委会助推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早在之前就已经开始。

    2011年3月1日,垫江县人大常委会第83次主任会议召开。如何以“民意我代言、民生我助推、民忧我帮解”工作思路,继续深化“代表行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行动内涵,努力打造垫江人大工作的品牌,成为会议的主要内容。

    经过热烈讨论和慎重研究,会议初步确定了以“代表行动进万家、关注民生促发展”为行动主题的2011年“代表行动”方案,并决定以代表助推微型企业发展为重点,开展十大行动。

    根据制定的活动方案,明确要求要建立人大代表与微型企业“一对一”、“一对多”的联系帮扶网络,实现人大代表联系帮扶微型企业的全覆盖。同时,以加工制造、劳务外包和乡村休闲旅游等为重点,明确了把重心放在吸引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上来的助推方向。

    目前,通过县、乡(镇)人大的牵线搭桥,全县各级人大代表与微型企业建立起了联系帮扶机制,利用自身的岗位特点和专业优势,在商标创建、技术改造、企业管理、产品推广、愿望沟通等方面,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联系帮扶活动。随着微型企业数量的增加,这张网不断扩张,实时保持着帮扶网络的全覆盖。

    “两大目标”增动力

    “发展微型企业,不仅对增加就业岗位、增添经济活力上有积极作用,而且还能推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促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建设。”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曾军看来,大力发展微型企业,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国富转民富的重要途径。

    为此,围绕县委提出的两年发展2000户微型企业目标,县人大常委会经过深入调研分析、广泛征求意见、专题研究确定,响亮提出了助推微型企业发展活动的两大目标:年内实现人大代表引领创办微型企业100户,联系帮扶1000户微型企业发展。

    “这一目标,是我们在前期经过多次高密度调研和考察学习后确定下来的,切合实际。目的在于鼓励、激发各级人大代表带头创业、帮助支持微型企业发展,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曾军称。

    诚如斯言。两大目标的提出,既是自加压力,也增强了工作动力,激发了人大代表参与助推微企活动的热情。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日前,直接参与行动的市、县人大代表达237人,占代表总数的80.07%;助推发展微型企业671户,注册资本金6000多万元,财政补助资金1965.98万元,融资贷款3789.7万元,开工存活率100%,增加就业岗位6309人。

    专业小组破解“三瓶颈”

    发展微型企业,用地、税负和融资是当前的三大主要制约因素。

    “为破解难题,消除障碍,营造微企发展良好政策环境,县人大常委会组建了由人大代表牵头的三个专业助推小组:用地政策助推小组;金融信贷和税收政策助推小组;创业培训和经营状况助推小组。”曾军主任称,目的是从体制机制上研究问题,宣传政策,指导用好用活相关规定,保证微企存活率。

    据介绍,专业助推小组分别由市、县人大代表牵头,成员分别由相关方面的代表组成,其中用地助推小组,牵头人是县人大代表、县委常委杨刚;金融信贷和税收政策助推小组,牵头人是市人大代表、县财政局局长黄国评;创业培训和经营状况助推小组,牵头人是县人大代表、县就业局副局长杨林。通过三个专业小组的有力助推,目前,制约微型企业发展的用地、税负和融资的三个“瓶颈”,在垫江县得到有效破解。

    如3月下旬,部分人大代表在杠家镇调研时发现,签约入驻该镇返乡创业孵化园的微型企业因用地问题,迟迟无法入场施工建厂房。代表们经过分析讨论,提出以“群众自愿、村社组织、企业主体、政府服务”的原则,通过村民土地入股的方式,并结合土地整治、土地复垦、宅基地置换等工作建设孵化园。这一建议当即被县政府采纳,使濒临绝境的孵化园获得了新生。

    针对微型企业大都是个体工商户发展转变而来,而税负却按普通企业征收的实际情况,县政府、税务部门根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关于“降低税负标准,缓解发展压力”的要求,随即对微型企业税负标准进行了调整,并实行辅导建账,延长辅导期,促进了税负的公平、合理。

    微型企业创办之初,资金困难是最大障碍。而金融机构却以微型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抵御风险能力低等原因,不愿给予信贷支持。但曾军释然地说:“根据代表们提出的‘打捆资金,放宽信贷政策’的建议,目前县财政局、金融办等机构,正在研究工作方案,即将出台相关试行办法,以消除融资困难。”

编 辑: 王伟
责 编: 沈掌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