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张俊秀:新中国第一代国脚

文/本刊记者 夏莉娜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0年04月15日 16:45

  寻访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他是新中国第一代国脚,是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守门员之一。1955年,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暨第二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足球赛上,他被评为最佳守门员,得到“攻不破的万里长城”的美称。在1954年至1963年任国家队守门员期间,他代表国家队参加国际比赛近400场,拼尽全力为祖国争荣誉。建国十年大庆,国家邀请苏联和匈牙利两支欧洲劲旅参加对抗赛,在刚刚建成的北京工人体育场举办全运会期间,他再次显示了“万里长城”的风采,面对两场比赛对方的几十次射门仅失一球。中国队以1胜1负的战绩获得第二。

  说起张俊秀,很多人都会联想到他在球场上鱼跃扑救的优美姿势。五十多年过去了,从76岁的“老门神”身上已经无法找到他昔日作为国家队主力门将时的样子。他瘦高挺拔的身材,走起路来右腿有点跛。张老看记者注意到他的腿时,笑着说,除了腿外,自己的身体挺健康的,没有其他这个年龄老人通常有的高血压、高血脂之类的疾病。

  张老的夫人也是运动员出身,年轻时在国家女子排球队。她告诉记者,他能恢复到现在这个样子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运动损伤让他受了很多苦,二十多年来无法正常走路。因为腰椎间盘磨烂了,掉到了椎管里,压住了马尾神经根,直接影响了下肢的活动。1983年手术后,瘫痪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大小便失禁,血脉不通,右脚已经变成黑色。

  张老坐在那里始终面带微笑,看不出他正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他说:“毕竟是运动员,这点伤病还能忍。如果是连运动员都无法忍受的伤痛,那就真的没治了。”

被国家选派到匈牙利留学

  张老讲述了自己如何走上运动员之路:“我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受哥哥的影响,7岁就开始在家附近的开阔地踢球。不幸的是哥哥19岁时得了肺病,年纪轻轻便走了。我读高中二年级时被选进了天津汽车制配厂,在保卫科工作。我参加了厂足球队,做守门员。1953年代表天津青年队参加全国青年足球锦标赛后,被选拔到中央体训班,从此走上了运动员的道路。那时中国足球的水平很低,连印度队想来华比赛都不敢答应,原因是害怕输给对方。1954年,中国足球迎来了历史上的重要时刻——邓小平、贺龙等中央领导决定派一批年轻选手到匈牙利留学。我们先派去了15名运动员。半年后,又选了10名。当从匈牙利归来,中国球员的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可以和东欧甲级中游队抗衡了。

一届全国人大仅有一位运动员代表

  张老说自己是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增补的全国人大代表:“在一届全国人大运动员中仅有一个代表名额。1954年,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吴传玉当选为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完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他在去匈牙利学习途中因飞机失事而遇难。1956年6月,我被补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荣高棠也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但他当时是国家体委副主任,是以体育口领导的身份选为人大代表的。当我接到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通知时真的不敢相信。在我的心目中,选上人大代表的都是国家的有功之臣、劳动模范和战斗英雄。如:郝建秀、梁军、王崇伦、孟泰……游泳运动员吴传玉是新中国第一个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让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国际赛场上高高升起的运动员。而我是足球运动员,足球是集体项目,我一个人怎么敢承担这么高的荣誉。后来我明白了,这不是个人的荣誉,是要我代表足球界,代表运动来参与决定国家大事。记得当我说自己不够人大代表资格时,有个代表对我说:‘你要想的不是够不够当代表的问题,而是如何当好代表的问题。’这句话对我起了很大作用。”

  “我记得第一次参加大会是在中南海的怀仁堂。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只有一千人出头。怀仁堂很小,也只能容纳一千多人。我至今记得很清楚,当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入场时,全体代表都站起来热烈鼓掌。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能亲眼看见毛主席我感到特别幸福。当军乐队奏响国歌时,我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热泪盈眶。我是工人子弟,在旧社会被人看不起。解放了,工人当家做了主人,我才能和国家领导人一起讨论国家大事。”

由贺龙老总亲自提名

  张老向记者透露自己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是贺龙提的名。“我也是当了全国人大代表以后才知道的。贺老总当时兼国家体委主任。1955年世界青年联欢节在波兰首都华沙举办。在开幕式上,安排了东道主波兰队与中国队的足球赛。贺老总亲自观看了那场比赛。赛前波兰报纸预测,波兰胜中国在6个球以上。因为1952年中国队访问波兰曾输给波兰克拉克夫城市队。但我们球员在匈牙利经过一年多训练进步很大。比赛中,虽然波兰队攻势很猛,但我们反击很成功,曾两次领先。公平地说,那场比赛应该是二比二平局。但在裁判偏袒下,不仅比赛超时,而且还凭一个明显的越位球,波兰队才以三比二获胜。”

  年纪稍微大些的球迷都会记得那场比赛,也会记得张俊秀——绿茵场上最耀眼的新星。他面对对方三十多次射门,出色地扑出多次必进之球,就连很多波兰的观众都不由得为他喝彩。第二天波兰报纸登出张俊秀三头六臂的漫画,认为他简直不可思议,称他是中国足球队的“万里长城”。还把张俊秀列入这次参赛的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等16个国家队的最佳阵容——其中除了门将张俊秀是中国球员外,其他10人都是外国名将。这次比赛让中国球员首次跨入一场国际比赛的最佳阵容,也正是这一场比赛让贺龙记住了张俊秀这个名字。

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运动员人大代表在一起交流。从右起陈镜开、张俊秀、庄则栋、卓尔汗、郑凤荣(图片由张俊秀提供)

大会期间提过两个建议案

  张老给记者看一本剪报,有1956年6月《人民日报》刊登张俊秀等增补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公报;有1957年张俊秀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题为《运动员的声音》的大会发言;还有一些记者采访张俊秀的报道文章和有张俊秀参加足球比赛的消息等。张老说:“这是我父亲做的剪报,当年他在邮局工作,很容易收集到各种报纸。”

  在本子的后面几页贴的是他参加观礼时佩戴的红缎子胸条。张老说:“在五六十年代,每年的五一、十一都要在天安门广场搞庆祝和游行活动。从1956年以后,每年国庆节和五一劳动节我都作为人大代表在观礼台上出席庆祝活动。我印象里人大代表几乎每次都在西面第二观礼台。”

  张老还记得在一届人代会期间提出过两个建议案:“一个是建议创办《体育报》。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专门报道体育新闻的报纸。我刚从匈牙利回国,他们国家不但有《体育报》,还有《足球报》。我看到这些报纸很受老百姓欢迎,从中受到启发。我提出建议不久,《中国体育报》开始试刊,1959年正式出刊。另一个建议是在首都建一座至少能容纳5万名观众的体育场。当时北京的先农坛体育场只能容纳1万多名观众。后来我知道国家已经有了建一个更大的体育场的规划。1959年工人体育场建成,可容纳10万名观众。”

一届全国人大在福建代表组

  事隔五十多年,张老还清楚地记得好多人。他说:“吴传玉祖籍是福建省。所以第一届人代会期间我也分在福建省代表组参加审议。记得福建省代表组共有18人: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张鼎丞,善良、和蔼可亲的老作家谢冰心,老红军出身、朴实热情的刘永生司令员。我记得有一年刘司令员来北京开会时,特意从福建革命老区给我带了一盒武夷山产的茶叶。我那时才20岁出头,他们都像长辈一样关心照顾我。我们组还有一位台湾高山族的代表叫田富达。我们俩是全组最年轻的,所以共同语言多些,开会期间我和他经常在一起。田富达也很喜欢看足球,后来我们俩也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多年来一直保持联系。第一届人代会期间,白天主要讨论国家建设和经济计划等国家大事。晚上,很多代表都喜欢到我房间来,听我讲运动员的生活、训练和比赛的情况。”

1956年在先农坛体育场,周总理与张俊秀亲切握手(图片由张俊秀提供)

连续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我连任了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人代会期间,我都在辽宁省代表团。第二届全国人大共开了4次大会,第三届全国人大只开了一次大会。每次大会的证件我都保存着。”张老一边说,一边拿出一本本参加全国人代会的证件给记者看。

  “在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有两名运动员,我和陈镜开。陈镜开是一个10次打破世界纪录的优秀举重运动员。在参加第二届全国人代会期间,我认识了北京著名的建筑青年突击队队长、劳动模范张百发。他也特别喜欢足球,我们都是年轻人,就成了朋友。后来张百发曾对别人说:‘那时一遇到有足球比赛,我就去找张俊秀,在他那儿蹭顿饭,然后跟着运动员一块进场去看比赛。’他当了北京市副市长以后,我们见面少了。有一次我们在工人体育场比赛,我看见他在主席台上朝我招手,我到主席台上后他让我坐在他旁边。他说一到体育场就满场找我,还说:‘你要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事就说话。’我那时是国家队的领队,就把队里一个同志住房困难的事对他讲了。后来他很快就给解决了。”

  张老又拿出一张在三届全国人大几位运动员代表在一起交流的照片。他说:“三届全国人大,运动员代表就多了。除了我和陈镜开,还有乒乓球世界冠军庄则栋,维吾尔族的女排球国家队队员卓尔汗和破世界跳高纪录的郑凤荣。国家篮球队主力队员钱澄海也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照片、礼品柜和书法作品

  在张老家客厅里挂着张老与周恩来总理握手的照片。看得出来,这是他最珍爱的照片之一。他说,上个世纪50年代,凡有外国球队来中国访问或比赛,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会出面接见和观看比赛。毛主席、刘少奇委员长、周恩来总理、贺龙老总等都多次亲自到场观看比赛。这张照片是1956年在先农坛体育场,周恩来总理观看中国队与巴基斯坦队比赛前,与两国参赛的运动员们一一握手时留下的。

  在张老书房中,记者惊奇地看到书桌上放着写书法用的笔墨纸砚。张老说,自己在上小学的时候就一直学书法,那个时候学的是柳体。退休之后,由于走路不太方便,也很难参加什么体育运动,书法就占据了他大部分时间。张老说着拿出一把自己书写了扇面的扇子送给记者。在小小的扇面上,以蝇头小楷题写了岳飞的《满江红》和李白的《将进酒》两首诗。字体婉丽遒逸,柔中带刚,已得柳公权的神韵;通篇布局疏密有致;字里行间都透出足坛老将的豪气。

  书房中立着一个四扇玻璃门的礼品柜,里面摆满了出国比赛的各式纪念品。这些纪念品件件都记载了这位被称作“中国老门神”张俊秀足球生涯的辉煌经历。

又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

  张老和这些新中国第一代优秀运动员都住在一个大院,其它体育项目几乎都有辉煌,唯独足球,被老百姓骂透、伤心透,也依然被爱透。采访结束时,对足球一往情深的张老对记者说:“曾有很多喜欢足球的朋友问我,中国的足球为什么上不去。我一直也捉摸这个问题。论训练和生活条件,现在比过去好了不知多少倍。论运动员的体能素质,现在的运动员也比过去要好。但是我们那个年代的运动员思想比较单纯,很能吃苦,心里只想着为祖国争光。我总感觉当下的问题还是缺乏一种精神,太看中金钱,才会有类似假球、黑哨之类的东西。其中,足球项目领导者中的腐败是最大的危害。2008年我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曾失望地表示,在自己有生之年恐怕看不到中国足球夺冠了。但这次足球‘打假’以后,我感觉中国球员精神面貌不同了,终于使我又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

张俊秀简历

  1934年1月生于天津。1951年到天津汽车制配厂,1953年被选拔到中央体训班,1954年随中国青年足球队赴匈牙利学习、训练。1957年,作为中国足球队队员参加世界杯足球赛预选赛,同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65年任国家足球队教练,1978年起任国家足球队副领队兼教练,1981年获国家级教练称号。1988至1996年任中国足协副主席。是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编 辑: 谢先红
责 编: 苏大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