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完善预算监督 看好人民的“钱袋子”
山西省太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郭振中
郭振中主任(右一)一行视察南环高速立交互通工程 摄影/柳颖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均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以太原市为例,全市一般预算收支分别由2000年的20.7亿元、26.7亿元增加到2010年138.5亿元、189.6亿元,2011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了174.7亿元,一般预算支出达239.3亿元。随着财政“蛋糕”越做越大,政府可用财政资金也越来越多。如何加强预算监督,特别是监督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合理安排好资金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人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现实需要,也是人大依法履职、提高监督实效的客观要求,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
多年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履行预算监督职责,在推动政府规范预算行为、加强预算资金管理、努力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但是,人大预算监督基本上仍停留在程序性监督的层面,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预算编制不够细化,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够力度,预算监督实效性不强。究其原因,除政府预算工作需要进一步精细化、科学化外,主要是人大代表包括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查财政预算的能力和人大常委会开展预算监督的方式方法,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加强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增强预算约束力。人大常委会应逐步建立重要财经情况报告备案制度和重大支出行为的审查批准制度,结合对预算执行的检查,加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通过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审查,监督政府依法行使各项具体行政行为,从根本上减少预算变更,增强预算的约束力。
细化预算草案,提高预算透明度。细化预算,既是保证财政资金分配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也是保障人大预算审查监督职权得以行使的内在要求。没有细化的预算草案,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审查,对预算的审查就可能流于形式。
强化预算外资金监督,努力提高使用效益。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监督,规范预算外资金收支行为,要逐步建立对预算外资金的审计制度和收支情况定期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监督政府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的各项规定,强化财政专户管理,加强对预算外资金征收、入户、使用等全过程的监督,积极推进预算内外资金统管的财政综合预算,努力提高预算外资金使用效益。
立足实际,着力提高预算监督质量。近年来,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在提高预算审查质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首先是人大财经委提前介入财政预算草案的编制,及时了解政府在制定预算收支计划过程中的主要情况和各部门对预算安排的意见、建议;督促财政部门编写详尽的预算草案报告、细化预算收支总表和编制说明书等资料。其次是建立会议初审制度,积极进行审查方式的创新改进。人代会前,邀请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工作机构)负责人、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经济界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对计划、预算报告进行初审。这样做既弥补了人代会时间短、审查审议不足的问题,又拓宽了监督渠道,引申了监督内容,提升了监督的针对性,增强了人大计划预算监督的力度和实效。
运用科技手段,及时掌握预算执行信息。监督预算,最关键的是要了解预算执行情况。目前,太原市已实现了市人大财经委与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联网,通过网络系统可以及时了解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同时也增加了预算执行透明度,对预算执行部门严格执行预算也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积极探索人大与财政、税务、审计等方面的预算信息联网,不断提高人大的预算信息分析能力。
今日太原市汾河河畔 摄影/燕雁
太原市双塔 图/CFP
强化预算知识培训,提高审查监督能力。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履行好审查监督职权,必须具备较高的审查监督能力。因此,不断加大对人大代表及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预算知识的培训非常必要,同时应尽快提高人大常委会特别是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借助审计力量,加强预算审查监督。人大监督和审计监督具有互补性,把人大的预算监督和政府的审计监督结合起来,是人大预算监督在专业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借助审计力量做好预算监督工作的有效方法。支持审计部门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要突出重点,加强对专项资金、基金、预算外资金和其他重点收入项目依法进行专项审计,并对审计出的问题跟踪监督、落实整改,对整顿财政经济秩序发挥实质性监督作用。
逐步实现财政预决算公开,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加大预算公开力度,逐步做到政府预算收支计划的制定、执行以及决算的形成等过程都向社会公开,让公众知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及时公开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财政支出,特别是社会关注的财政热点问题,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
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建立预决算监督工作机构。随着预算改革的深入,部门预算越编越细,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迈向绩效预算,预算审查监督的专业性越来越强,人大常委会原有的组织架构及人员配备已难以适应预算监督工作的需要。因此,建立预决算监督工作机构、增强预决算监督工作实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省级人大常委会基本上都已设立了预算工作委员会,市级人大常委会也应尽快对口设立。
强化预算审查、增强预算监督实效,是社会方方面面的殷切期望,更是每位人大代表的重要职责。站在新的历史基点上,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正处于继往开来、乘势而上的关键时刻。相信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和广大公民,都会越来越关注预算,关心预算,不断提高预算监督能力,切切实实看好人民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