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沿海、出口、新兴产业
——访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储波
储波副主任委员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中国经济走势备受海内外瞩目。行至6月,关于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思考与展望逐渐多了起来。究竟对中国经济形势应该如何看待,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储波。储波副主任委员主要从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的出口形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等三个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
“沿海发展问题值得关注。”储波告诉记者,当前要关注沿海发展动力持续减缓的问题。一季度,财政收入增幅低于10%的四个地方,北京、上海、浙江、广东,这都是典型的经济大市、大省。从合理性来讲,沿海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外向度比较高,美国金融危机中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外向度比较高的地区,这是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一个方面,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沿海率先发展,带动全国协调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从全国区域发展战略来讲,中西部加快发展有其合理的成分。
“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大局,特别是经济运行质量,影响重大。”储波指出,沿海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对中国发展的贡献不容置疑。一是创造了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为增加中国国力作出了重大贡献。二是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实验区,为全国改革开放提供了示范。储波强调,在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如何继续发挥沿海优势,保持沿海经济适度和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大局至关重要。否则,沿海都上不去,全国结构优化、质量提高,从何谈起?
“同时,对出口形势的严峻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要有应对的战略之策。”储波接着谈到了当前值得关注的的第二个方面——中国严峻的出口形势。储波指出,我国出口四成在美国和欧洲,现在欧美出现了两个情况。一是美欧受金融危机影响,自身经济增长情况不太好,需求相对减弱。二是美国和欧洲经过危机后反思,美国提出要搞“再工业化”,搞实体经济。美国搞的实体经济的层次,比中国工业化程度要高得多。国内供给上来,对外的需求就会进一步减少。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有资料分析主要是“三化”,即人口老龄化、产业空心化、过度福利化。在总结教训时,欧洲必然要克服产业空心化问题,转向实体化。
“美欧一方面经济增幅减缓,需求减少,另外一方面美欧国内‘再工业化’,搞实体经济,对外需进一步减弱。对这一形势,思想上要有长期准备,并要有应对之策。”储波指出。
“另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要高度关注。这几年一直在提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防止低水平扩张的同时,我认为还要警惕高水平重复建设。”最后,储波谈到了当前需要关注的第三个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储波指出,现在许多地方都提出要发展新能源,包括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还有IT产业包括动漫产业等。除了这些,还应重视航空、航天、航海等军工产业。从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来看,军事工业往往是整个国家装备制造业和先进技术的引擎。美国装备制造业好,美国的军工企业最发达;俄罗斯重工业比较强,国防军事工业也很强。军事工业发展能够引领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要重视航空、航天、航海等军工产业。(记者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