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努力开创海外侨务工作新局面

文/李昭玲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7年08月15日 14:56

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李昭玲。摄影/刘兴朝

    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和独特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所以,我们要努力开创海外侨务工作的新局面。

    一、华侨华人的“中国梦”

    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华侨华人的中国梦与此高度一致。华侨华人的中国梦就是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梦想,以自身的实践助推民族复兴梦想的早日实现。

    华侨华人的“中国梦”是以所学知识报效祖国。据估计,我国目前的海外华侨华人中专业人士有约400万,主要集中在美欧发达国家及日本、新加坡等国,行业分布主要为高新技术、金融、生物医药、文化创意、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领域。他们中大多人具有先进的技术、丰富的管理经验,发展前景广阔,且对祖国具有深厚的感情,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近年来,随着国内环境的不断完善,我国对人才智力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也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而携带新技术和先进经验回国创新创业或为国服务的华侨华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正在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欢迎全世界的华侨华人回国创新创业、为国服务,华侨华人把个人梦想融入到国家、民族梦想,践行“中国梦”将拥有更广阔的平台与更多的机遇。

    华侨华人的“中国梦”是助推中国深入参与全球化进程。海外华侨华人由于其长期接触国际发展前沿,熟知国际规则与管理,且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对于推动我国深入参与全球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的经济正在迅速地融入世界经济,制度、文化等也日益与国际接轨,华侨华人基于同文同种、在中国大陆有密切人脉关系和对中国的了解,成为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主要沟通对象和中介,而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大陆市场也开始了逐步的整合,在美国公司派往中国的代表中,六成以上是前中国留学生。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原院长庄国土曾表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就在于如何与这个强大的海外华侨华人网络互动。”

    华侨华人的“中国梦”是做好国家形象的维护者与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实现中国梦不仅要再现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科技舞台上的卓越贡献和重要地位,而且更深层次的则是要实现中华文化和文明的复兴。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化要素与传统文明要素结合,更加体现了时代进步的文明特征。极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中华文明是全体中国儿女的强大精神支柱,而海外华侨华人则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传播者和展示者。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华侨华人与国内的联系更为紧密,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感显著增强,对展示中华魅力的愿望越来越强,维护国家形象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通过创办华文学校、华文报纸,举办节庆、民俗等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最积极的传播者。未来时期,践行好“中国梦”应当更加坚定地维护国家形象,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等优秀的中华文明发扬光大,展现我国良好的精神风貌,让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中国、走进中国,增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华侨华人的“中国梦”是担当好民间外交的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间外交是增进人民友谊、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一贯高度重视民间外交,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为开展民间外交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海内外华侨华人有些身居异国他乡,但与祖(籍)国血脉相连,有些已经回到国内,但与国外保持密切联络,是向全世界诠释和宣传中国最好的民间大使,也是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渠道和发展国际民间友好事业的重要促进力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外交和侨务工作实践证明,华侨华人是中国民间外交的积极参与者和有力推动者,对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中国梦是凝聚侨心侨力的精神力量

    “中国梦”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中国历史上,理想主义曾激励过众多国人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华侨华人既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又是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客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一梦想,对凝聚侨心侨力也有着独特的精神导向和目标指引作用。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引领华侨华人为国服务。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直是海内外华侨华人为国服务的精神旗帜。新中国成立后,大量华侨华人携带资金、技术回国发展,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工业体系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作为承载着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福祉和共同追求的“中国梦”,把华侨华人振兴中华的强烈意愿与个人奋斗结合起来,以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为主线,以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华侨华人的爱国爱乡热忱,最大限度地增强华侨华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最大限度地激励华侨华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激发新侨回国创新创业热情。近年来,新侨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据《中国新侨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相比老一代华侨华人,新一代华侨表现出更高的受教育水平和更强的参政议政意识,对住在国的融入度和对祖国的关心、关注也远胜于老一代华侨。目前,新侨数量约有300多万人,其中归国新侨约有30多万人,而归国新侨中有一大部分群体选择了创业发展。将新侨群体的个人创业梦想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系中来,以中国梦的实现为精神导向,能有效激发新侨群体的创业热情。

    提供了华侨华人宣传中国政策的新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和利用外资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积极引入外资的过程中,华侨华人在宣传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方针、政策上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今天,我国综合实力大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大提高,“中国梦”不仅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还提出了实现路径、原则和价值追求,这为海外华侨华人宣传中国政策又提供了新的方向。作为世界与中国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华侨华人在中国梦的指引下,能够以更加凝练、更加准确的理念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真正的中国风貌、认识真正的中国精神。

    三、努力开创海外侨务工作新局面

    涉侨部门作为党和国家联系广大华侨华人、归侨侨眷的桥梁与纽带,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在凝聚侨心侨力中的优势,不断拓展海外侨务工作新领域,发挥海外侨胞民间外交作用,了解掌握海外侨胞需求,持续推进和谐侨社建设,充分维护海外侨胞合法权益,做好为侨服务工作,把“中国梦”“侨胞梦”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凝聚侨界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这就要求,要在深入开展富有思想内涵、形式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的同时,着眼新一代华人华侨的特点和需求,顺应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文化需求,注重用文化纽带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充分展示广大归侨侨眷及海外侨胞的赤子情怀和历史功绩。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广大归侨侨眷及海外侨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礼敬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要关心和教育华裔青少年,让他们对祖国“魂”牵“梦”绕“根”常在,增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影响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要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宣传活动,讲好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概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弘扬好中国精神,铸就中华民族持久而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为弘扬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

    当地时间21日上午,中国海军第二十四批护航编队抵达科威特舒韦赫港,开始对科威特进行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这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第二次访问科威特。图为当地华人华侨欢迎第二十四批护航编队访问科威特。摄影/中新社记者王长松

    在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是我国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成果与标志。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实施,在汉语热与网络热的共同背景下,两者的结合势必带动华文教育质的跃升。在华侨华人中开展的华文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教育,它还负有民族文化薪火相传的使命。推广华文教育的实质就是借助中华民族语言的推广,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文化的传承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受教育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了解、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持华侨华人的民族特性。同时也承载着向世界说明中国,展示中国古老和现代文明的内涵。

    倡导和合兼容,大力推进和谐侨社建设。和谐侨社建设是汇聚侨胞力量的牢固纽带,谋求侨胞福祉的可靠途径,实现侨胞梦想的坚实根基。

    构建和谐侨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强各有关方面的协同配合。要高度重视思想感情和文化教育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以及海外华文媒体,宣传和倡导“以和为贵”“和衷共济”“协和万邦”等中国特有的优秀“和合”文化,使中华文化的精髓在侨社中不断发扬光大,成为促进侨社和谐和睦的内在动力和不竭源泉,为构建和谐侨社提供思想基础。侨务部门要加强与我驻外使领馆工作上的联系和沟通,做到内外结合,协同配合,建立起推动海外和谐侨社建设内外协调的工作机制。要重点关注海外侨胞在海外生活、工作和发展情况,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问题,在给予一些海外侨社负责人一定的待遇的问题上尽可能听取我驻外使领馆的建议和意见;对华侨华人及其社团在海外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我驻外使领馆要及时通报给国内侨务部门。

    立足合作共赢,全面树立和展示海外侨胞形象。目前,绝大多数华侨已加入住在国国籍。面对新形势,海外侨务工作必须深刻理解中国政府倡导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的国际关系理论。

    随着不断融入住在国主流社会,海外华侨华人在促进中外关系方面发挥的作用也在与日俱增。侨务部门应在认真研究各地侨务资源不同特点的基础上,站在“中国、住在国、侨胞自身”三方共赢的战略高度,注重对侨务资源的涵养和培育,积极进行引导,增强对资源的整合能力并引导海外侨胞不断提高在住在国主流社会的地位,倡导鼓励海外侨胞多为住在国作贡献。要大力提倡“和谐侨社”建设,倡导树立海外侨胞新形象,鼓励侨胞回馈社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华侨社团加强团结,履行社会责任,引导海外侨胞走出相对封闭的“唐人街”,加强与主流社会的沟通与合作,与住在国民众和睦相处。引导海外侨胞不仅要从中国利益出发,而且应该更多地从住在国人民的利益去考虑,全面考虑住在国人民需要什么,欢迎什么,更加容易实施什么,然后和中国的发展结合起来。此举既有利于海外侨胞的长期生存发展,也促进了住在国的经济社会进步,同时更为增进侨胞住在国民众对中国的亲近感、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奠定了基础。

    坚持为侨服务,积极主动做好维护海外华侨权益工作。我国宪法规定,要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强化涉外法律服务,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国公民、法人在我国的正当权益,依法维护海外侨胞权益”。随着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人走出国门,在海外进行贸易、投资和兴办企业,维护海外侨胞正当权益已成为各级侨务部门必须正视和妥善解决的问题。

    维护海外侨胞权益与维护中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国公民、法人在中国的正当权益相辅相成,不仅要依照中国法律和国际法,而且要依照外籍华人国籍国的法律,依靠法律而不是仅通过外交手段来维护海外侨胞权益,这是世界潮流和时代需求。维护海外侨胞权益需要在做“感情”工作的同时,加强“法律”工作的力度,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侨务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海外的法律内容,提高新时期侨务干部掌握涉侨法律知识的水平,增强运用法律知识在应对法律咨询、接访、协调解决纠纷等方面的能力。在海外侨胞中深入开展以国内国外涉侨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学习宣传活动,引导海外侨胞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维护海外侨胞权益,离不开专业法律人才,必须建设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及海外侨胞权益事务的法治人才队伍,打造熟悉中国国情的高水平侨务法学家和专家团队。要充分依法履行好各侨务部门的职能,要更多地了解海外侨胞遇到的法律问题和需求,加大在法律支援方面的工作,维护好海外侨胞侨益。

    (本文作者为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