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新风彰显中国自信
文/ 本刊记者 张维炜 于 浩 张宝山 李小健 王博勋
一年一度的两会落下了帷幕。当盛典般的激情逐渐消散,留下的那些精彩画面、感人至深的话语仍然耐人回味、令人振奋。
我们看到,节俭务实、开放透明已然成为两会的新常态。
随着中央反腐力度持续增大,今年两会推出更明确的改进会风措施,大会秘书处新增设会风会纪监督组,专门负责会风会纪的监督检查。
新媒体技术在今年“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中集体“刷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记者扫描二维码后,看到了更多对报告的延伸解读,不仅如此,普通民众也能及时看到这些内容,真正做到了让百姓和“一府两院”工作零距离,与人民大会堂零距离。
今年,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百米长的“部长通道”也有了新变化。从曾经的追逐围堵式采访到部长们迈前一步、主动答疑,面对中外记者的提问,部长们答不避难、言不避讳,直面问题、游刃有余。
雷人的议案和建议基本绝迹了,代表的审议发言、建议和议案不再追求高大上,而是更接地气,用事实、数据说话,真正做到了讲真话、建诤言,出实招、谋良策。
中国两会吸引了全球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今年来采访的外国记者增至1500多名,人数创新高。会场之外,新媒体的直播平台、VR技术、移动客户端实现了民众与两会的“无缝对接”。清新务实的会风、民主开放的氛围,承载的是两会更加自信的心态,彰显出的是一个更加自信的中国。
“风清气正”保障代表切实履职
以前,一些代表会把人代会时间当作办事情的“黄金时间”,集中精力“跑部钱进”。这使得他们不得不在分组讨论时请假,一方面失去提建议、意见的宝贵机会,影响会议质量;另一方面也扰乱了会风会纪,降低了会议的严肃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明确要求“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两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用制度保证会议“风清气正”。
据媒体报道,今年大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到北京饭店看望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港澳代表。全国人大代表谭惠珠说,王晨副委员长特别强调会风会纪,要求代表准时开会,按日程进行讨论,不可随便告假,认真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及法律草案等,做好各项建议提交工作。
3月4日上午11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新闻发言人傅莹在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情况时说,大会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勤俭办会。她透露,今年大会秘书处增设会风会纪监督组。
据悉,本次会议制定了20条改进会风的具体措施,新增“加强会风建设、严肃会议纪律,坚决抵制和纠正一切不正之风,不相互拉关系、变相从事商业活动”等内容,要求各工作组、代表团都要制定落实会风会纪的具体措施并组织落实。采取前期报措施、中期报情况、后期报总结的“三期”集中报告方式,并实行每日重要会风会纪问题零报告。在各工作组、代表团设立兼职会风会纪监督员,要求监督员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有效的方式开展监督工作,实事求是地查找可能涉及会风会纪的问题,发现问题要严肃处理。
此外,今年的两会上,会场及驻地摆放了红色监督箱,一米多高的箱体上设了锁,留有投信口,公布了监督电话。
在制定实施改进会风具体措施的基础上,各代表团还进行了细化要求。比如,山西代表团在每一位代表房间都摆放了印有会风会纪要求的提示卡,组织工作人员签订遵守会风会纪承诺书。湖南代表团规定,不得在会场内“讲小话”“不擅自外出就餐住宿”“工作人员不得找代表办私事”。西藏代表团规定,未经全国人大批准,会议期间不组织代表视察、参观或参加其他与大会议程无关的活动等。
今年全国两会上,会场及驻地摆放了红色监督箱,一米多高的箱体上设了锁,留有投信口,公布了监督电话。图/视觉中国
会风即作风,作风乱必然导致会纪坏。因此,全国人大加强会风会纪监督,其意义绝非一般的遏制铺张浪费,而是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容一丝一毫的动摇。
代表审议,实话干货更多
审议发言,不是东拉西扯、空洞无物,而是有的放矢、言必有中;议案和建议,不是粗制滥造、敷衍了事,而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大会期间,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认真履职,审议发言力求言之有物,真实反映民众呼声,直接切中问题要害;提出议案和建议注重于民润国,真切回应百姓关切,真正推动问题解决。
从科技创新到制度创新,从精准扶贫到分享经济,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代表们的审议发言由表及里、日渐深刻,国家经济转型的路径也日趋明确;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政府自身改革蹄疾步稳,简政放权的路径和要求在代表们的审议中越来越明晰;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福祉话题,在代表们的审议发言中从不缺席,反映出的是代表们永远不变的家国情怀和民生期待;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被代表们填进自己的“关注列表”,在代表们的审议发言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更加坚定;从“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到“五大发展”,在代表们的审议发言中,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与发展理念愈加深入人心。
人大代表在人代会期间依法提出议案和建议,是履行其职责的重要形式。“雷人的议案和建议基本绝迹了,代表的建议和意见更接地气了。”全国人大代表褚艳芳说,代表们不再追求高大上的表述,而是用案例、用数据说话,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真正做到了提出议案和建议更务实,反映民情更真实。
3月13日,记者从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秘书处了解到,这次大会期间共收到代表团、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514件。其中,立法方面的议案492件,监督方面的议案16件,涉及有关决定事项的
议案6件。大会期间,大会秘书处议案组共收到代表建议8360件,目前正在逐件协调落实代表建议的承办单位和部门。
“这次大会,代表提出的议案不仅数量上比去年的462件有所增加,而且更加注重质量。”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秘书处议案组副组长孔平介绍,今年,代表们通过专题调研、视察或座谈走访等方式形成的议案有350件,占议案总数的68.09%;代表提出的法律案中,有许多还同时提出了法律草案文本及其说明。
“要想提高议案的质量,就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全国人大代表车尚轮说,人大代表关注民生,要和自己擅长的领域相结合,这样提出的意见、建议才够专业,议案质量才能更高,才能为国家作出决策提供更精准的判断。
据了解,今年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主要涉及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构建发展新体制完善法律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内容,代表提出的建议主要针对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今年全国人代会,是本届代表履职的最后一次大会。五次大会,代表们带来数万件议案和建议。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也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代表们纷纷表示,人代会是一个民主、务实、开明的平台,所有关键、敏感问题都能得到回应,作为人大代表,提出的大多数议案和建议能够很快得到回应和被采纳,很有成就感。
透明开放中彰显自信民主
中国两会,世界瞩目。诚如人们所言,两会是世界观察中国民主政治、经济社会的重要窗口,同样也是中国向世界全方位展现自身的重要舞台。今年的全国两会,参与报道的外国记者增多,发布会有问必答,记者会互动深,代表团“开门迎客”,处处都让人感到更加透明、更加开放。
参加会议报道的外国记者增多。据全国两会新闻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有3000多名中外记者报名采访全国两会。其中,境内记者和港澳台记者人数与往年基本持平,外国记者人数继续增加。外国记者是宣传中国两会、传递中国声音主要群体。这个群体的人数越多,表明着中国敞开大门的意愿越强,不管是来“点赞”,还是来“拍砖”,咱都欢迎。当然,他们接下来的报道,则会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读懂中国。
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部长通道”受到众多记者关注。摄影/金硕
首场新闻发布会有问必答,敏感话题不敏感。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傅莹第五次作为大会发言人接受中外媒体采访。在接近70分钟的时间里,傅莹详细回答15个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国防军费、民法总则、房地产税、证券法、监察体制改革、南海问题、中美中印关系、食品安全及雾霾治理等,全都是国内外高度关注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有的甚至被认为是比较敏感的。令中外记者惊喜的是,这些话题所涉及的问题,傅莹在发布会上不回避不敷衍,并且给出明确立场、态度和答案。当所有事情朝着社会普遍认同的方向发展时,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大国的积极努力和担当。
记者会频次高,互动深。全国两会期间,就某一些重要议题和工作召开记者会,已是一项常规动作和制度安排。今年,设在梅地亚中心的两会新闻中心共安排19场记者会,不仅场次比去年多,社会关注度高的部门参加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记者会上,中外媒体记者积极发问,部门相关负责人对问题来者不拒,精心作答。在交流和探讨中,部门相关负责人不遮掩不躲闪,能答多详细就答多详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量让大家了解深入和透彻,备受中外媒体记者的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的新任“一把手”均亮相记者会,主动回应各方关切。应该说,多个部门相关负责人在记者会上集中登场,与中外媒体深入互动、坦诚交流,直面社会热点难点,向世界很好地传递了中国声音,展示了发展中的真实中国。
代表团越来越开放。今年,各个代表团在开放日上,不仅主动欢迎中外媒体到会采访,而且还纷纷延长接受采访的时间。宁夏、辽宁、新疆等一些代表团对大家关心的所谓敏感话题,也都积极认真回应。同时,一些代表团还主动作为,创新“开放”平台。江苏代表团新闻组按照“方便采访、有序开放、有序管理”的原则,组织代表团代表集中接受采访,主动“爆料”,让人们深入了解江苏实情。据统计,每场集中采访活动至少吸引近三十家媒体参与,宣传成效十分显著。此外,江苏代表团还在网站同步公布代表所提议案和建议,组建记者微信群,畅通沟通渠道,为采访提供各种便利。
积硅步至千里,聚小流成江海。一点一滴的进步汇集起来,就是一大步。所有这一切的变化,不仅凸显出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务实民主、充满自信的中国。
“部长通道”,小升级彰显大进步
全国两会期间,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的“部长通道”历来是各路媒体集中采访的“要道”。
在以前,面对平日里难以如此近距离接触到的部长们,热情高涨的记者“围追堵截”了半天,却只能收获部长们的只言片语和善意的微笑。后来,为了维持秩序,在记者与部长之间牵起了一条细细的警戒线,“追部长”一度变成了“喊部长”。再后来,“部长通道”旁专设发言台,安放了音响,设置了方便摄影记者拍照的阶梯台,还安排了“主持人”帮记者将部长们请到麦克风前回答问题。
今年最为特别的是,“部长通道”得以再次“升级”,通道一旁立起了“2017,我有问题问部长”问题征集指示牌,记者们可以通过扫描指示牌上的二维码在微信公众号中留下自己的问题,主持人挑出提问频率较高的问题代记者向部长们提问。如此,不仅顺应了媒体需求,增加了提问机会,还为发言者营造了从容应答的氛围。
而整条“部长通道”也变得更加透明,不仅央视安排四个机位进行实时转播,还有很多媒体利用互联网直播技术,全程用手机直播起来,“部长通道”细节得到更多呈现,更多人有机会将目光投向这里。还有不少代表也特意来到北大厅驻足听取部长们的发言,相信这里一定也有他们所关注问题的答案。
此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要求,国务院各部门负责人要及时回应公众重大关切,给社会各界一个稳定预期。今年两会前,李克强还对部长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年的‘部长通道’一定要比去年搞得更好!”
今年两会期间,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环保部、国家旅游局等在内的多位部长在“部长通道”接受了采访,话题涉及经济、食品药品、医疗、教育、环境保护、文化、司法等民生各个领域。“部长通道”也因此被称作“非正式”发表平台,与大会期间举行的不同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一道,成为媒体传递民意、部长回应民声的快捷通道。
针对当下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数量、缺质量”的问题,文化部部长雒树刚表示,文化部门要大力培育精品意识,培育文化精品,把政府的“送菜”与群众的“点菜”结合起来,让群众真心“点赞”。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我国完全有能力生产出安全优质的乳制品。中国奶业发展正在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从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转变。“相信有一天,外国游客会到中国旅游买奶粉。”
“要适应‘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解决好‘甜蜜的烦恼’。”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谈到亿万家庭关切的“全面两孩”政策配套问题时,给出了四条医疗服务具体举措,为想要生“两孩”的家庭送上“定心丸”。
“住宅用地是保障住有所居的,不能拿来炒作囤积。”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表示,要坚持去库存与防过热并重,对不同地方“分类指导、因城施策”,对重点城市“一城一策、靶向治理”。
……
部长们离麦克风越近,也就离民意越近。从以往的“新闻战场”到如今的规范化新闻发布平台,“部长通道”变得更开放、更透明、更有担当。“部长通道”的层层升级不仅推进了官民互动沟通、政务公开,更彰显出一种诚意和自信。
公众对两会的关注热度持续攀升
3月8日,民法总则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当天,“民法总则”关键词列入两会热搜前五强,吸引了媒体和公众的眼球。
不少网民留言称,民法总则事关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方方面面,与百姓息息相关,期待立法机关凝聚广泛共识、精心打磨,编纂一部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民法典。
对民法总则草案的关注,从侧面反映了公众对两会关注度的不断攀升。据新华网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网民对全国两会的关注度近四年来逐步上升,对两会持正面评价的比例从2014年的80.7%上升到2017年的93.6%,制度自信明显增强。
关注度提升的背后,折射出民众对国家政策尽快惠及于民的期盼。聚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电信降费、适当降低社保缴费比例、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到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购房需求、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再到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等,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在这个基础上,政府工作报告越来越实,用数据说话,谈的都是实实在在老百姓关注的问题。
会场内,代表审议讨论报告,建言献策。讨论的话题,既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大计,也关乎普通老百姓的具体生活。细心的人们留意到,今年的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议案、建议和提案更加注重质量,更加聚焦百姓关心的问题。
会场之外,新媒体的传播,为百姓提供了一场建言献策、共商国是的盛筵。不经意间,周围“老中青”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成为两会的忠实“粉丝”,他们在微博、微信群、朋友圈,在茶余饭后热聊着“学区房”“居家养老”“治霾”等会上关注的热点话题,津津乐道。
与此同时,两会也用创新的方式回应百姓关切:寻常的二维码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上,记者可扫码进群向部长提问,拿起手机随时随地就能观看两会直播。“两高”工作报告上分别出现了二十个左右的二维码,扫码后,报告便生动、鲜活地呈现出来。
“会场内外,民众通过更加多元化的途径关注会议进程并通过网络渠道反馈意见、表达态度,这本身就是民主的参与。”有专家评价称,对两会持正面肯定的网民比例持续上升,从一个侧面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各项政策很得民心。“两会热”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生活迈向幸福安康。透过两会这个观察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窗口,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开放、更务实的中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文本上首次印上二维码。摄影/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