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中国声音传递中国智慧

汪铁民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7年05月04日 10:30

三月的北京,春潮涌动,空气中弥漫着两会的气息。

近三千名全国人大代表聚首北京,共商国是,人民大会堂再度成为国人关注的中心。

如果说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那么,两会的召开就是为了播撒希望的种子。

“今年的两会都会讨论些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党和政府都会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近几年来,每到两会前夕,我们都会听到类似的对话。的确,按照由家而国的思维向度,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从关心自身利益出发,来关心两会的话题,进而关心两会,以及它给国家和个人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它一方面说明两会在

国人心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表明,借助两会这样一个平台,公众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形成了良性互动,并在此基础上,使普通百姓实现了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深度参与。

“从这里读懂中国。”这是许多外媒对中国两会的评价。作为当今中国最重要的公共表达平台,两会就像是一个庞大的声音场和话题“集散地”,人们可以听到从这里传出的对各种各样问题的讨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相对应的话题,上至国家的发展战略,下至百姓的日常生活。而透过从这里传出的中国声音,人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更可以看清中国的未来。

作为两会期间最重要的发声者,全国人大代表的一言一行最受关注。因为这不仅体现着他们的履职态度和履职水平,更重要的是,他们每说的一句话,都关乎百姓的利益,每一个举动,都关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所以,每一位全国人大代表都应该谨言慎行,心无旁骛,要时刻把百姓的重托放在心上,真正做到替人民发声,为人民说话。说到底,两会是一个很重要也很严肃的履职场所,它不是某些人展示自我的秀场,不是发表个人政见的讲坛,也不是公关交友联谊的舞台,更不是极少数人牟取私利的平台。同样的道理,公众关注人大代表,应主要看他们的履职表现,而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雷人雷语”“奇闻轶事”“衣着打扮”甚至是一些花边新闻上。

俗话说,台上几分钟,台下数年功。这句话对人大代表也同样适用。为了一次精彩的发言,为了投出庄严的一票,为了提出一份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他们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有时为了一份议案或建议,要花上几年时间。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说:“我们每一个人身后都站着几十万选民,我们是在替他们说话。如果我们沉默无语,是对他们不负责;如果我们信口开河,则是对人大代表这一神圣称号的亵渎。”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大代表称职与否,两会期间的表现颇能说明问题。

人大代表是两会的主角,但两会不是人大代表的独角戏。实践证明,百姓参与两会议题的讨论,有利于汇集各方面的智慧,凝聚更加广泛的共识,形成最大的公约数。

在两会召开之际,我们推出了“问计两会”系列报道。整组报道聚焦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心工作和百姓强烈关心的民生大事,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依法治国、文化自信、反腐倡廉、精准扶贫、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网络治理、创新驱动、司法改革、国企改革、养老改革等重点热点议题。这些议题事关国家强盛、民族兴旺和百姓福祉,不断解决好其中的问题,是民心所盼,也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希望从会场内外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中找到答案,更希望通过这些答案向世人传递中国智慧。

这应该是今年两会的最大看点。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