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扶贫攻坚深化年
文/本刊记者 于 浩
时值2017 年春耕生产大忙时节,在山西全省农信社启动的“助力脱贫攻坚,农信雪中送炭”万名客户经理进村入户行动中,运城市新绛县农村信用联社组织百名客户经理在三泉镇南社村农民家门口举行主题“社农共创扶贫致富”现场放贷会,现场为养殖、加工等贫困户和农户评信授级计发放贷款46 万元,并联手司法、工商、医疗、科技、质检等部门为农民送法、送医五下乡。摄影/ 中新社记者高新生
宁夏西海固地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是国家确定的14 个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之一。1982 年的西海固贫困人口占比高达74%,而截至2016 年年底,贫困人口只剩下58 万余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90 多万人。
再看离此地不远的闽宁镇,这个二十年前“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只有8000 人的贫困移民村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6 万多人的“江南小镇”。截至2015 年年底,该镇人均纯收入从搬迁之初的500 多元增加到现在的10361 元,增长了20 倍,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现在像闽宁这样的小镇,在我国贫困地区已经遍地开花,各具特色。
“‘ 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2016 年全年减少1000 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的任务超额完成。”在2016 年12 月20 日召开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
成绩喜人,但距离2020 年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人口成为历史也仅剩三年时间。时不我待,越往后脱贫的硬骨头就越难啃,如何实现既定目标,成为2017 年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确保“全面小康”,中国向贫困发起总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共同富裕,把脱贫攻坚作为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2015 年11 月,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6 年7 月18 日至20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调研考察。在大山深处的宁夏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总书记撑伞走在湿漉漉的水泥巷道上,满含深情地察看村舍房屋,一草一木。
贫困户马科家的院落红砖铺地、背靠青山。总书记走进院子,来到堂屋,抬起头看到椽檩非常结实,屋顶铺设的竹席干燥整洁,关切地询问:“铺没铺油毡?防渗漏还可以吧?”
“不漏。”听到男主人毫不迟疑地回答,总书记放心地点点头。
看到墙上贴着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信息卡”,总书记一边念着表格内的项目,一边询问相关详细情况,一笔一笔算着收入账。习近平总书记说,看着你和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很高兴。到2020 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
2016 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首次突破1000 亿元,其中中央投入资金667 亿元,同比增长43.4% ;省级投入资金超过400 亿元,同比增长50% 以上。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出台101 个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包括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劳务输出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土地增减挂钩、水电矿产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等措施。
今年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再谈扶贫工作:“言必信,行必果。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
庄严承诺,字字千钧。这意味着有着13 亿人口的中国将在三年时间内减掉约3000 万的贫困人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最后的总攻阶段。
脱贫攻坚,人大在行动
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一次冲锋就可以做到的,需要上下一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攻坚克难。
“2016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交由民族委员会督办的重点处理建议包含‘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实施精准扶贫脱贫的建议’。我们高度重视重点处理代表建议的督办工作,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要求,认真制订督办工作方案,加强与承办单位、建议涉及地方和办公厅联络局的联系沟通,积极参加相关调研活动,及时了解建议办理进展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建议办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各承办单位都研究制定了办理意见,有计划推进相关工作的开展。”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景田说。
国务院扶贫办称,全国人大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实施精准扶贫脱贫的建议列为扶贫办牵头的重点处理建议,共有26 件,扶贫办参与其中的24 件,财政部等15 个部委参与协办。其中,关于落实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有8 件,探索扶贫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及完善配套政策的有5 件,关于侨务扶贫工作的有4 件,关于加大对地方扶贫开发支持力度的有3 件,反映精准扶贫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有2 件,关于支持革命老区建设和注重贫困培训实效的各1件。目前,伴随着各项政策、文件、措施的出台,代表建议已如期办结。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对扶贫开发工作也非常重视,本届任期内多次进行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2015年,按照张德江委员长关于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专题调研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农委组成调研组对贵州农村扶贫开发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对编制‘十三五’规划扶贫开发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如建议将农村扶贫开发单列一章,坚持片区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建立健全扶贫资金投入、整合、监管的体制机制,提高使用效益,加大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扶持力度,建立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机制,探索资产参与收益等扶贫方式以及加快扶贫开发立法进程等。”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调研室副主任贾静说。
精准扶贫,摆脱贫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题目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其中,第25 段涉及脱贫攻坚,是这样表述的: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确保2017 年再脱贫1000万人以上。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2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提出。他强调,‘扶贫工作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之后,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加以论述。正如总书记指出的,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贾静说,以往,一些地方习惯于大水漫灌、撒胡椒面,甚至采取“用手榴弹炸跳蚤”的办法,结果事倍功半。只有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抓好“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才能真正告别贫困。近年来,一些地方通过“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精准识贫,实行“一村一法、一户一策”力求实效,彰显了“精准”二字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贾静认为,要强调政府在农村脱贫攻坚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转移就业扶贫等脱贫攻坚重点工程,通过实施以工代赈,支持贫困地区交通、水利、教育、卫生、计生、文化、社会保障等软硬件建设。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全面鼓励金融脱贫、产业脱贫、教育脱贫、交通脱贫、农村小水电脱贫、旅游脱贫、光伏脱贫、电商脱贫等新老扶贫方式。要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资金,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民间团体参与扶贫,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
不论是政策脱贫,还是项目脱贫,最根本的还是思想脱贫。脱贫致富不仅是“富口袋”,更重要的是“富脑袋”。教育是阻隔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但是在一些贫困地区,一些家庭的孩子辍学失学还比较多,“读书无用论”的观点有所抬头。
“我们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比起其他民族和发达地区的家庭来说,支持孩子读书的观念和意识还比较淡,主要是因为贫困,不想让子女上学,增加家庭的负担。针对这个情况,国家应该对这些孩子进行免费教育。”来自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全国人大代表李松泉说,三四年前,我们县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 多元,远低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1 万元左右的标准。糯福乡4938 户居民中,仍有约2600 多户住在木板房或竹篱房里,其中大部分被列为危房。
“2015 年1 月,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李松泉说,如今,边境地区贫困落后状况日益改善,糯福乡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截至2016 年年底减少至1173 户和3906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