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广东:用联网监督看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文/本刊记者 于 浩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7年05月04日 09:25

广东省人大财经委、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负责同志在查询室与工作人员研究联网查询工作。摄影/ 黎进

时光倒回至2014 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利用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查询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省级专项资金预算支出情况时发现,在中央加大对广东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转移支付补助的情况下,该科目省本级项目支出却出现大幅压缩,且本级支出中超过四成资金用于省级救助机构人员经费支出。

2014 年年底,省人大财经委在对2015 年预算草案初步方案进行初步审查时特别指出:2015 年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未如往年在“临时救助”款下反映“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支出”项,这笔专项资金预算安排不清楚。省财政厅采纳了有关意见,在“临时救助”款下安排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支出”预算支出。

再如2015 7 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底线民生保障资金落实情况交叉检查前,运用联网监督系统提前介入,查询发现残疾人保障补助资金拨付进度只完成全年预算1/3 的情况。在随后的检查中,检查组把重点放在了残疾人保障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上。

听着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郑亚吉把这一件件、一桩桩关系底线民生的事例娓娓道来,看着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上呈现出的一款款、一笔笔财政支出细节,可以得出,在互联网时代运用“科技+ 制度”的手段,不仅为人大依法开展预决算审查监督工作建立了新的平台,而且拓展了监督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上下一心”,大力推动

目前,广东省级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覆盖范围从一般公共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逐步扩大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和社保基金预算资金,实现了“四本”预算资金全纳入。同时,还实现了预算单位的全覆盖,即联网监督系统涵盖了119 个省级预算单位和省对21 个地级以上市和121 个县区转移支付资金拨付情况;实现了预算执行全跟踪,即可以查询到年初预算编制、年终决算以及年中每笔财政资金的具体拨付情况。

截至2016 6 月,广东省21 个地级以上市人大常委会都已建立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有70 个县(市、区)人大与本级财政部门联网,县级联网率达59%,其中有8 个地级以上市的县级联网率达100%

人大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在广东省全面铺开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背后既有人大依法行使监督权力的自身要求,也离不开“上下一心”的大力推动。

2003 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的张德江在广东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工作小组会议上提出,要改革对政府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财政部门要与人大财经委员会联网,每一笔财政支出都要让人大知道,加强财政支出的审批监督、使用监督和事后监督。

那年,广东省人大代表俞雪花也在建议里写道:“人大与政府预算基本信息不共享,难以深入、有效开展审核监督。”转年9 月,省财政厅和省人大财经委实现联网,这一全国创举被媒体形容为终于拆去了政府“钱柜”的“铜墙铁壁”。

“我站出来支持建联网监督系统,引起不小轰动,因为当时我是财政局副局长。”俞雪花告诉记者,当年作为“初出茅庐”的新代表,她提交过一个和财政有关的建议——“加大对财政预算的监督”。

此后,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开始组织安排有关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定期查询分析财政数据,按季度、半年、年度编写查询分析报告,使查询监督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另一方面,在市、县人大常委会及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积极推动下,不断扩大联网监督的范围。至20079 月,全省21 个地级以上市全部建立人大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2008 年,实现省审计厅与省财政厅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联网;2010 11 月,全省21 个地级以上市审计部门与财政部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联网;2013 年,省监察厅与省财政厅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联网,预算支出联网监督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13 5 3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广东调研视察期间,专程视察了省人大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充分肯定联网监督系统对促使政府管好用好老百姓“钱袋子”的作用,指示要进一步完善和推进财政预算支出联网监督工作。

此后,张德江委员长再次作出重要批示,对广东省人大预算支出联网监督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广东省委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要求认真落实好张德江委员长的指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

“广东预算支出联网监督工作经过十多年发展,推动财政管理与监督工作与时俱进,走在全国前列,得益于具有前瞻性、符合规律和实际的决策,得益于财政体制深化改革取得的成果,得益于信息化发展以及社会各方的配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这样评价。

如今已经连任三届的省级人大代表俞雪花,在江门市前财政局局长、社保局局长,省人大常委会财经资询专家、省政府参事中不断转换身份,对政府预算一步步走向公开、透明有着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她表示,人大代表只有为老百姓看好每一分钱,才能对得起这个身份。

联网监督进入法治化轨道

为着力完善联网监督制度框架,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制定了《省级财政预算支出联网监督分析成果使用暂行规定》,明确人大各有关部门在联网监督工作中的主要职责分工,对联网监督分析成果的使用进行规范。

省人大财经委制定《关于省级财政预算支出联网开展财政监督工作的暂行规定》,明确了预算草案初审、预算执行情况初审、预算调整方案初审、决算草案初审以及专项资金、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监督等各环节运用联网监督系统、加强预算审查监督的具体要求。

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修订了《省级财政预算支出联网查询系统管理工作规定》,建立日常轮流当值查询、重点监督查询和查询跟踪反馈“三合一”的联网查询系统管理工作制度,明确三项制度各自的监督重点和具体工作内容,将联网监督日常查询和定期分析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015 1 1 日,新修改的预算法正式实施。预算法要求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借此机遇,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再次对联网监督制度作出建设性的补充和修改。2015 8 月底,省人大常委会建立了省级人大预算支出联网监督工作情况分析评估会议制度,由省人大常委会分管负责同志召集,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人大财经委、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同志参加,通过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形成长效机制,共同推进联网监督工作。

2016 1 月,省人大常委会将‘开展预算支出联网监督’作为重要条款写进了《广东省预算审批监督条例修正案(草案)》。2016 3 月份审议通过的《广东省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条例(修订)》,特别增设了人大常委会开展社保基金联网监督的内容,将联网监督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郑亚吉说。

预警系统成为时刻监督的“代表之眼”

为了能够更好地通过联网查询发现预算编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2016 年对省级人大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进行了升级完善。

目前,系统主要由系统查询、分析预警、审查监督及代表意见建议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实现了对预算支出执行、转移支付资金拨付、重大专项资金拨付、部门“三公”经费支出等方面的预警功能。通过具体的预警指标,比如预算执行进度慢于时间进度、“三公”经费支出超预算或超过上一年同期支出、转移支付未按照预算法规定的时限下达、重点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与预算安排项目不一致、政府采购项目支出超预算或采购项目未按规定招投标等,及时进行预警、专项预报或提醒,切实增强联网监督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据统计,2016 1 月至11 月,系统累计报警122 个。其中,下半年非税收入占比超过40% 的报警量为43 个,涉及的县区(市)有32 个。“我们已把这个问题向省财政厅作了通报,要求其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我们还向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反映了这个问题,主任会议初步确定将提高财政收入质量问题列入省人大常委会明年的重点监督项目。”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继兴介绍情况时表示,对这些问题,已向省财政厅专门作了函询跟踪,并要求其将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下达文件补充传送至联网监督系统,以便省人大及时、准确地掌握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下达时间和去向。

如今,广东省人大及各地级以上市人大基本建立起具有各自特色的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但如何更好地发挥监督系统在加强人大对政府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方面的作用,切实增强监督实效,不仅是摆在广东省各级人大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而且是人大监督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具体要求。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