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环境治污,着力解决民声所呼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6年11月30日 10:11

    “十一”黄金周前4天,京津冀中南部和河南北部出现轻至中度空气污染,局部地区达到重度污染。10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邢台市、保定市、廊坊市从零时起相继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应急响应。北京市预警中心、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2日发布今年下半年首个“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3日上午,天津市发布“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

    天空昏黄、口罩捂鼻、围巾遮面……本应秋高气爽的“黄金周”因为空气污染严重,有的人表示:“这几天,空气污染太严重,门都没出。”即便是出门自驾游,也有很多人反映,受雾霾天气影响,很多高速路段临时封闭,使得本就拥堵的高速路“雪上加霜”,耽误了行程。

    对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各地检查环保法贯彻实施情况时,也看到听到了类似的反映。比如,散煤燃烧、建筑扬尘和机动车尾气等问题在一些地区仍比较严重,部分区域和城市雾霾问题突出,城市河道黑臭水体仍有存在。全国Ⅱ类以上优良水体比例持续下降,地下水超采和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2015年,我国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仅为35.2%、农药利用率为36.6%,仍处于不合理利用状态。畜牧养殖废弃物处理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有效处理率约50%

613日至17日,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陆浩(前排中)率执法检查组赴贵州开展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

多部委采取行动,加大治污力度

    针对机动车尾气污染是许多城市雾霾形成的重要成因,质检总局加大车用汽柴油质量国家抽查力度,开展车用尿素水溶液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针对以汽柴油为重点的油品、以发动机为重点的汽车及其零部件、以“地条钢”为重点的建材产品等,组织开展“质检利剑”专项行动。将汽车污染排放现行国家标准纳入CCC认证,积极推动标准执行。2015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0余万人次,检查车用燃油生产企业147家、车用发动机生产企业120家,整车生产企业335家,防水卷材、装饰装修材料、墙体材料等产品销售企业近2万家,生产企业近5万家。查办案件7千余起,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9起。

    全国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连续3年开展打击环境污染犯罪“清水蓝天”专项行动,采取挂牌督办、地区联动等方式,成功破获了“9·17”刘桂垒等人污染环境等一批大案要案,112起部督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全部告破。2015年,公安机关共侦破环境污染刑事案件603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万名,查处行政部门移送环境行政案件1996起、行政拘留1313人。

    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任务,农业部启动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2015年,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35.2%、农药利用率36.6%,分别比2013年提高2.2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优化生猪养殖合理布局,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全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45%。在京津冀地区开展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试点,会同环保部加强秸秆焚烧督察检查,深入开展秸秆“五料化”利用和焚烧治理。到2015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1%。开展覆盖全国16.23亿亩耕地、130余万个样点的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等。

    76日,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王云龙(前排左四)率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组山西小组,在山西忻州广宇煤电有限公司检查电厂脱硫除尘和水处理情况。摄影/牛晋健

多省“对症下药”,治污初见效

    20166月至7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带队,执法检查组先后赴河北、河南两省检查环境保护法的贯彻实施情况。

    众所周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我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突出的地区之一。河南省PM10年均浓度为全国第二位,连续两年不降反升,均未完成年度空气质量目标,部分地市大气环境质量急剧恶化。河北全省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近三分之一水体为劣Ⅴ类水质。在环保部公布的“十三五”期间343个水质需要改善的控制单元清单中,河北省下辖控制单元数目最多,河南省其次,两省共计66个,占总数的五分之一。两省又是农业大省,畜禽养殖、农药化肥大量使用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不容忽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威胁日益加重。

    通过执法检查看到,当前,河北省把推进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作为改善环境的治本之策,大力实施“6643”工程,大幅压减炼铁、炼钢、水泥、玻璃产能和煤炭消费,压减水泥、玻璃提前完成目标任务,煤炭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均大幅下降。河南省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三大环保治理工程,狠抓燃煤、工业、扬尘、机动车、农业等重点领域大气污染治理,在全省实施全流域地表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以经济手段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河北省在246个片区,3200多个村庄和5个县区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河南省对2800个村庄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使600万农村人口受益。

    在贵州省,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陆浩为组长的执法检查组,检查环境保护法的贯彻实施情况时发现,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贵州农村环境治理经费来源渠道不多,主要依靠中央资金解决,农村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率非常低,环保基础设施不足问题非常突出,全省1.9万个村庄中,仅有不到5%的村庄拥有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仍处于初级阶段,对历史遗留的重金属污染仅能初步控制污染扩散,土壤污染修复工作尚未真正展开。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工作难度大,截至2015年年底,该省约有黄标车10万辆,按国家考核要求,需在2017年年底前淘汰90%以上的黄标车,由于缺乏引导淘汰的补贴资金,任务完成难度很大。

    截至目前,贵州已经累计关停淘汰90余家涉重金属企业;投入近6亿元资金,开展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治理,共计治理重金属废渣579万吨,恢复受污染土地1810亩。完成1809家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例行督查,批准转移省内贮存、处置危险废物6.13万吨,批准转移出省安全处置危险废物2.17万吨。

    由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王云龙带队的执法检查组在进行检查时了解到,山西在全国率先启动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预计现役机组全部改造完成后,将减少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排放三分之二以上。落实京津冀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监测、预警会商、信息共享等工作制度。编制出台《山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2016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对所辖各市下达了《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目前,正在开展汾河环境综合整治、土小企业取缔、黑臭水体排查等专项行动。在省城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全力推进集中供热、气化太原、城中村改造、污染企业搬迁、水环境治理“五大工程”和工业污染防治、扬尘控制、机动车尾气治理、公共交通环保治理、土小燃煤设施整治、垃圾和秸秆焚烧污染控制“五项整治”。近三年,累计关停污染企业322家,拔掉黑烟囱3.9万根,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2015年,太原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30天,比2013年增加68天;重污染天数12天,比2013年减少26天。

    当前,尽管各省(市、区)都在大力治污,但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执法检查组认为,仍需要进一步加大环保工作力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推进水污染防治,严格饮用水保护,加强土壤污染的预防和治理,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文/本刊记者 于 浩)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