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毒品预防教育写入中小学教科书
文/全国人大代表 林燚
当今社会,毒品交易价格越来越昂贵,而与日俱增的高额利益,以及通信、网络等各种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毒品交易和消费比以往任何时候变得都更为隐蔽和活跃,这给禁毒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困难,甚至是前所未有的危险。据报道,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295.5万名,实际人数超过1400万名,滥用合成毒品人员低龄化、区域扩大化、种类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显,年均增长36%,全国每年因吸毒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因吸毒引发的侵财性违法犯罪案件多发,自杀自残、伤害他人、毒驾、袭警抗法等极端肇事现象时有发生。
近几年,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始终占吸毒人数的80%左右。毒贩子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采取多种手段引诱青少年上钩,致使染上毒瘾,难以戒断。据北京某机构统计,吸毒成因中,38%是好奇,12%是受亲友影响,26%是精神空虚、追逐时髦,24%是被引诱上钩。吸毒已成为家长的沉重精神负担。据预测,中国的吸毒人数未来10年还趋于上升期,普及早期的毒品教育迫在眉睫。
现在有的个别青少年错误地认为吸毒是一种时尚、不违法、吸毒不会成瘾,或者错误地认为吸毒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加上五六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心理处于波动期,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刺激和迷惑而没有自主能力。
因此,在学校对青少年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尤为重要,让学生认识毒品以及毒品的危害,对青少年树立健康的人生观至关重要。所以,建议将毒品预防教育写入中小学教科书。学校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摇篮,是传播科学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殿堂,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防止滋生新吸毒人员和毒品向社会扩散的一项重要措施。
对青少年进行禁毒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事,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涉毒行为,对于治国安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一项既紧迫又艰巨、既重大又长远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