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衡问题亟待解决
文/全国人大代表 郑玉红
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中小学里男教师所占比例愈来愈小,大城市近八成的小学教师是女性,教师男女比例失衡问题越来越严重。由此引发了很多教育问题,如男生弱势的现象、男生女性化、女教师单身问题等。如果男教师太少,就如同一个缺少父爱的“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人格容易出现缺陷。特别是“二孩”政策全面落实后,女教师扎堆生育造成学校教学岗位空缺,有的已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适时调整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已刻不容缓。
由于社会评价系统对男女两性在职业选择上有一种偏见,认为小学教师是女性的专长,男性当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会被认为没出息。要改变社会职业选择上的性别偏见,充分肯定男教师在教育事业上的作为,需要进行必要的宣传,更重要的是政府要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让教师真正实现专业化、职业化,从而增强教师岗位的内在吸引力,使中小学教师真正感受到从事教育工作的幸福与尊严,吸引更多优秀的男生报考师范院校、主动投身教育。
高师院校在应对性别结构失衡问题时要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在文科院系招生时适当控制男女学生比例,为男生入学提供优惠条件。同时,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尤其要对男生进行补充教育,帮助男生认识男教师在未来历史发展趋势中的重要作用,帮助男大学生克服传统文化对他们的负面影响,调动男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其男性的主体功能。教育部门要制定政策,及时调整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进行就业引导。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在招收中小学校教师时适当提高男教师的比例,以解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