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进代表的履职进行时
因为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大进又有了一个新的称谓:“大进代表。”从2013年当选至今,担任全国人大代表3年多,“大进代表”已然成为北京代表团的同伴们对他的爱称。“开会发言时,他从不用‘抢话筒’,因为我们都爱听他说些什么。”“他的发言既接地气又透着专业,强调法治却让我们都能听懂,还能接受。”“他当代表可不轻松,每年多次列席常委会会议不说,各种立法座谈会、专题调研活动等也总能见到他积极建言的身影。”……这些评价,更体现了同伴们对他所有履职活动的赞许和期待。
近日,《中国人大》杂志记者采访了李大进,听他说说作为一名律师代表的履职那些事儿。
“正是从这一届开始,北京市有了第一位律师代表。”
2013年2月,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李大进的名字出现在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名单之中,成为北京市首位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律师。
回望2013年的当选,李大进用“感受非常强烈、非常巨大”来形容,“正是从这一届开始,北京市有了第一位律师代表,之前都没有律师代表。这种荣耀和责任不言而喻。这一届,全国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当选,其中共有13名律师代表。北京自1957年起就有律师,从1979年恢复律师制度,1980年恢复律师职业。我从1981年开始做执业律师,一路走来,2013年已是我执业的第32年。”
李大进说,由于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对人民大会堂并不陌生,长大后由于工作的关系对人民大会堂更是熟悉。1992年,他还曾在人民大会堂举办过律师事务所的十周年纪念活动。“但在2013年,当我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迈进人民大会堂时,和以往走进大会堂里就完全不一样了。当我胸前佩戴着代表证、坐在人民大会堂里的一刹那,心中的责任感、使命感便油然而生,那种报效国家的期待、有了更大舞台的欣喜和对自己能否不负重托为国建言的忐忑,全都涌上心头。”
特别是在2013年参加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李大进慢慢感受到了举国乃至世界对全国人大代表的高度关注。全国人代会召开期间,人民大会堂内外数千名中外记者追踪采访代表的场景,令他深感震撼。他还举了北京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吴碧霞骑自行车上会、倡导绿色出行被媒体争相报道的例子。这个细节对于第一次参加全国人代会的李大进来说,印象特别深刻。
尽管他此前已有过担任中共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朝阳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的多种经历,并非第一次拥有人大代表这种政治身份,但他仍敏锐感受到了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分量与责任。
“和参加地域性的人大会议不同,全国人大代表讨论的是整个国家层面的事情,而且全国人代会是全世界都在看着你,那种聚焦度也完全不同。你在会议期间发表的观点、意见、建议等,都可能引发关注成为焦点。”李大进说,“这种关注会激励和监督你更好地尽心履职,不辜负代表身上这神圣的荣誉和权利。”
“我的建议会更多关注基础性问题。”
稍加留意,记者发现,李大进除了竭力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律师的权益保障和执业环境改善建言,还密切关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等各方面热点。这一特点从他近几年全国人代会期间提出的建议便可看出。
比如,今年全国人代会的一项重要议程,便是审查批准“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成为此次大会期间高频关注的热点话题。对此,李大进在大会期间专门作了审议发言,并向大会正式提交一份”关于实施‘十三五’规划纲要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的建议。”
建言是为了紧跟当年的热点话题还是因为对这一问题有自己的思考?李大进告诉记者,他绝不提为了热点而热点的建议和议案。每一份建议的提出,都有自己的深思熟虑。经过思考之后,他认为,现在中国,更多的问题不是出在高屋建瓴上,恰恰出在能否脚踏实地和扎实基础上。“我非常看重基础性的建设。生活中,我们越来越不能够容忍的,你去看,全部都是最基础的东西,是最需要从基础问题抓起的事情。”
李大进说,他的建议也更多关注的是基础性问题。比如“十三五”规划,他关注的点,就是“十三五”规划怎么落地的问题。
他进一步解释,正是因为“十三五”规划纲要关系到未来国家经济、社会、民主的重要走向,而且在规划完成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向全世界宣布,我们不再贫困,我们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都太重要了。因此,特别需要强调基础性的认知,比如依法实施、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为百姓知晓、让百姓支持和认同等。
“我更关注‘十三五’规划纲要在未来五年实施中怎么不被修改和扭曲。我提出的建议是,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必须严格依法依规实施,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修改和变动。而且,为了保证规划纲要不走样,人大要进行全程监督。原因在于纲要是经全体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举手表决通过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我建言是希望这个规划纲要能够从头至尾都保持它的法律性。”李大进说,规划纲要实施还要接着地气,要让它能够在百姓心中落地生根,特别是那些涉及民生的事项,要让百姓清晰和明白。
在李大进看来,这些恰恰都是基础性的、不能忽略的方面。他说,人们动不动就喜欢谈论“高大上”的东西。他担忧忽略了这些基础性的方面,会让“十三五”规划纲要走偏,会让它达不到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我要是总是玩专业,就谈律师相关的那点事儿,我不认为这样的代表称职。”
除了“十三五”规划纲要方面的建议,李大进在这几年的代表履职中几乎每年都关注社会热点并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意见和建议。比如,2013年,他关注城镇化问题,并提出“关于国家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应解决好相关问题的建议”。李大进建议,要让失地农民有长久收益的方法和路径设计,让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成为参与者和长久利益的受益人。城镇化进程当中应当把法制化放在首位,而涉及资源、环境、耕地的利用、规划和保护,同样需要国家层面给予立法支持。2014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备受关注之时,李大进及时提出“关于应当建立法律制度,依法实施首都城市功能定位调整的建议”。2015年,在国家全力推进反腐的大背景下,他提交“关于在刑法修正案(九)中明确贪污受贿犯罪定罪量刑具体数额标准的建议”,强调对贪腐犯罪要“零容忍”和“精准打击”。
谈到这些建议的提出,李大进反问了记者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代表会让人肃然起敬?他告诉记者,作为一个由80万名选民选出来的全国人大代表,既要忧国忧民,要有为国家分忧和担当的意志、信心,同时也要让自己接地气,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百姓的位置上,有这样担当的高度和百姓的视角,他才能获取真正最有意义的信息。这些年,对这些热点问题的建言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得来。
“要让自己高得上去,也要让自己能够低得下来。这可能就是一个称职人大代表所应有的情怀和视野,我自己在努力做一个有全国人大代表情怀和视野的代表。”李大进告诉记者,自己不仅是律师代表,更是人民的代言人。他要是总是玩专业,永远强调自己的律师身份,就谈律师相关的那点事儿,跟律师无关的事情就不关注,他不认为这样的代表称职,不认为这样的代表能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谈法治频率比较高。这就是我的标签。”
在北京代表团,提到李大进代表,大家常会这样评价,“他无论是审议发言,还是提交建议,谈法治的频率都比较高。”李大进认为,这就是自己的标签。作为一线的从业律师,他的代表履职已带有鲜明的法治特色和印记。他说,他对“十三五”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城镇化、反腐等热点问题的关注,其实在分析问题时都透着法治思维,并无一例外强调法治的重要性。
李大进特别谈道,作为一名来自律师行业的代表,为律师群体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的解决在全国人大这个层面鼓与呼,特别是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是自己必须做的。
比如,李大进已连续几年在全国人代会上呼吁要尽快让律师群体参与司法体制改革,并向大会提交“关于为律师行业知情并参与司法体制改革建立必要路径和渠道的建议”。他强调,律师必须要有信仰,这种信仰就是法律。司法体制改革,任何措施出来之后,哪一项也不能缺少律师。应该让律师尽快融入到司法体制改革中去,让律师在司法体制改革中既要知情又要发声。
2015年,他向大会提出了“关于法院应设立律师代理案件专门通道及专门窗口的建议”。李大进说:“我们的律师在为老百姓代理打官司的时候,如果所有有条件的法院都能够提供专门的通道和窗口,让律师受到真正的尊重,这样不仅便捷律师为老百姓提供更及时的服务,而且也更好维护法律的实施和公民权利的实现。”
2016年,李大进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开展律师法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的建议”。李大进说,今年是律师法颁布20周年。众所周知,律师是私权利的代言人,在私权利和公权力博弈的过程当中,律师们依法执业的行为能不能得到保障极其重要。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开展对律师法的执法检查,从而推动整个律师业参与中国的司法体制改革将有积极意义。
“人大代表不能图嘴上痛快,在建言上当自己是块板儿砖就挺好。”
当记者问及他所提的建议是否被采纳时,李大进说,3年多的代表履职,自己提交的建议有些得到积极回应并有很大推进,有些并没有被采纳。但他认为,国家的事情需要全盘考虑,建议一次提出、两次提出仍没被采纳,肯定有它的原因,在情理当中。
“作为代表,我在思考后留下这一个个建议的印记,不做失语代表、赞歌代表和只知批评的代表,而是力求做一名积极的建言者,我认为这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大代表所应当做的。”李大进说,当然,人大代表不能图嘴上痛快,“如果建议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提出来,我觉得是不负责任。”
“我先开个头,‘砖头’啊!”记者曾在审议现场听到过李大进在审议发言时这样谦虚地表达。问及此事,他笑称,“在建言上,当自己是块板儿砖就挺好,别人可能是块玉。我的建议没被采纳,但我可能回家窃喜,因为我的一个发言、对一些问题思考的分享能对周围的人有开启、有提示,别的代表接着对这个问题能谈更深的内容,如果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也很好。”
“履职的时间、态度和质量,这是我对自己的履职要求,我问心无愧地做到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大进刚参加完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团的专题调研不久。7月5日至9日,在代表团团长杜德印的带领下,李大进等20名代表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建设与保护情况,赴河南省进行了专题调研。他告诉记者,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前,他曾随代表团一起赴湖北省开展专题调研。这一次在通水后重走南水北调之路,是一次对南水北调的深入调研,也是实地了解民情的过程,调研中提出的建议和调研后形成的报告都将有力推进南水北调工程的安全、稳定、可持续性发展。
除了参加调研,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积极提交建议、每年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多次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种立法座谈会、征求意见会等,这些都是李大进履职的日常状态,他在代表履职的各个方面都在全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后,李大进对如何履行代表职责有自己的思考。在他看来,如果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不舍得、不能够拿出必要、足够的时间来保证履职,他不认为这位代表称职。同时,他认为,做人大代表是要有态度的,这种态度起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履职时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一个是代表看问题时要有清晰明确的主张。另外,人大代表的履职必须要有质量。在全国人大的平台上,一定要用自己的专业素养、调查研究、独特的思考视角来为老百姓更好地代言。
“履职的时间、态度和质量,这是我对自己的履职要求,我问心无愧地做到了。”李大进说。
当记者夸赞他是一名思考型代表时,他严肃作答:“当了代表,我如果对这个制度没思考,我会真觉得我白晃了一圈。”
“法律需要精雕细琢,我认为特别需要培养和倡导所有能够参与立法的人员的工匠精神。”“人大在发挥人大代表中专业人士的专业作用上还有很大空间。”“人大代表要善于行使表达权,不做失语代表,同时更要善于运用表达权中的反对权。会反对的代表恰恰是有坚持、有主张的代表。”……李大进将他对人大制度的思考,都与记者无私分享。
“到今天为止,我对律师职业依然无比的热爱。”
今年是李大进做执业律师的第35年。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律师,他曾办理过许多名案、大案、要案,并曾担任第七届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如今,除了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他还担任了许多社会职务,比如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公安部特约监督员、北京市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等。这些本职工作之外的兼职,让李大进身上的担子又重了一分。
问及如何与律师职业结缘,李大进说,自己的人生经历极其丰富,但特别简单。从部队退伍后只做过一个职业,就是律师。
“我在人群中是极其幸运的人。甚至在不知律师为何物时,就懵懵懂懂进了律师队伍。没想到,从此,律师成为我一生的职业,而且没想到对这个职业,到今天为止我依然无比的热爱。”李大进告诉记者,执业35年,并非没有失败和痛苦,其实苦远多于甜,走麦城比过五关斩六将要多得多。
“愿意思考又善于表达”,李大进这样形容自己,他说这样的性格太适合做律师了。“很多人觉得,律师肯定很冷静。其实,律师执业中的动静有度特别重要。比如,出庭律师就需要激情。我就是做出庭律师的。”
李大进说,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年轻时,时常会拍案而起、路见不平。但同时,军人家庭和部队生活对他的影响已融进血液里。比如,遵守规则对他来说是太自然的事,从严苛要求自己鞋的摆放要朝一个方向、守时、办公文件摆放一丝不苟等细节,能体现出来。
“我常这样形容,‘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律师就是那群‘鸭子’。国家法律、政策颁布之后在社会上是一种什么反映,社情民意是什么样,我们这一群人最早知道,也有最翔实的材料。因此,要让律师发声。同时,我执业35年,一直在践行一句话,就是‘天天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为了不湿鞋,我一直在要求自己。过去的几十年是如此,希望有一天,我累了、不能再干了的时候,仍是如此。”李大进说。
严谨、平和又不失真诚、幽默,思维敏捷却又谦和待人,履职有思考更有行动力,这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李大进。
(文/本刊记者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