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履职制度激发代表活力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人大代表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人大代表在牛头崖镇满井村开展履职活动。摄影/周春梅
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是新时期做好人大工作的新要求。近年来,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人大常委会主动作为,不断创新代表工作和完善履职制度,充分调动了代表依法履职的积极性。特别是在闭会期间,北戴河区人大常委会激励和引导人大代表常回选区,深入了解群众所求所盼,真心实意帮助大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弹性制度:让履职更灵活、更经常
戴河镇甘各村紧邻205国道,村里的道路在村口处与国道相汇。由于没有安装红绿灯和缺乏相应的安全设施,村口经常发生交通事故,严重影响村民的出行安全。对此,村民们意见很大。
2015年2月,苏君柱代表在走访选区中,多次听到村民们反映这一情况,遂写成建议提交给北戴河区人大常委会,要求尽快解决。北戴河区人大常委会转交区政府办理。随即,交通、交警等部门到现场查看,研究解决办法。两周后,村口处便安装了红绿灯。同时,区人大常委会还利用机关节约出的办公经费,为该村内主要道路安装了减速带。此后,甘各村村口没有再发生交通事故,村民们谈到此事感到非常满意,纷纷竖起大拇指。
这是北戴河区人大常委会近年来推动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和发挥代表作用的一个缩影。据介绍,为做好这项工作,北戴河区人大常委会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形成了较为弹性的履职制度,使得代表履职活动呈现出灵活、经常、高效和深入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
形式更灵活。人大代表都是兼职的,来自不同行业,他们的居住地、工作性质也不尽相同。对此,区人大常委会制定和设计代表履职制度时,不仅不限时间、地点,还不限代表人数、活动方式。只要代表有愿望,区人大常委会就按照代表提出的内容,组织履职活动。如此,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履职活动方式,保证了每一名代表都能参加闭会期间的活动;集中和分散的活动形式,解决了各行各业代表参加活动时对时间、地点及内容要求不一的问题。在开展“取缔大田作物、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履职活动时,区人大常委会把活动地点安排在了戴河镇朱庄村地头,代表们现场看、现场议、现场提出问题,这种灵活的履职形式深受代表欢迎。围绕新农村建设,一名代表提出想了解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区人大常委会根据代表要求马上联系相关建筑企业,并由常委会主管领导带队,开展履职活动。
活动更经常。区人大常委会要求每名代表每年参加集中履职活动的次数不少于1次,加上每年必须参加人代会、每年必须列席1次人大常委会会议或参加1次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调研、视察、检查活动,从而保障每名代表每年至少参加3次集中活动。算下来,每名代表每届至少参加15次集中活动。这改变了原来代表每年只参加1次人代会或只有部分代表能参加一些调研、视察、检查活动的现象。可以说,经常性的代表活动已经成为闭会期间代表履职的新常态。
活动更高效。代表履职活动使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任务得到了及时的传达和布置,使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得到了及时反馈,使部分问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2015年11月,北戴河全区连续多日出现雾霾天气,针对这一现象,部分代表主动提出开展履职活动。就此,区人大常委会及时组织代表到环境监测站进行调研,请专业人士说明情况、解释问题,并根据调研情况提出“施工单位要采取遮盖、洒水等措施,避免扬尘”等建议。此后,这些建议得到政府相关部门及时采纳,促进环境质量得到明显好转。
活动更深入。针对一些深层次问题,代表们可以写成意见和建议正式提出来,推动问题及时办理和解决。比如,赵永军、徐占明等代表在履职活动中,提出区内部分交通规定和标识设置不合理,群众有意见。收到该项意见后,区人大常委会明确由一名副主任带队,组织提出意见的代表和交管部门,逐路踏查、现场办公,现场解决了12个问题。事后,代表对意见办理情况非常满意,相关部门也非常感谢代表提出的合理建议。
根据履职制度的相关规定,代表们的这些履职记录,将成为重要评价依据。区人大代表委对于每次履职活动的参加人员、主题、具体内容、意见和建议等进行详细记录,并把履职情况作为评选优秀代表、评选优秀代表建议和推荐下一届区人大代表的重要依据。同时,区人大常委会为了鼓励代表参加履职活动,对于无固定收入的区人大代表给予适当补贴。
常回选区走:让群众的困难得到及时解决
在制度的保障和推动下,北戴河区人大代表履职能力迅速提升。代表们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代表积极履职,促进了全区工作开展。在实施取缔“招手揽客”政策中,部分代表不理解,认为会影响群众收入。在履职活动中,区政府介绍了古城村民宿的发展情况,用事实证明只有好的服务环境才能引来更多游客的道理,使代表的认识得到提升,积极主动地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做好群众工作。在文化园区项目推进过程中,由于投资主体不同,对群众的补偿进度安排有差异,引起部分群众误解。代表在履职活动中全面了解相关情况后,及时告知群众实情,最终确保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在区委交办的“全区供暖情况”“全区农村住房及宅基地使用情况”两项专题调研中,区人大常委会成立多个代表调研小组,分头查看了全区各单位新能源锅炉运行情况和全区43个村庄农村宅基地使用情况。经过统计、测算与分析,代表们先后提出了燃煤锅炉替代方案和农村宅基地解决办法,调研形成的研究成果被运用到区委决策之中。
代表积极履职,让群众的困难得到及时解决,也让群众利益得到最大满足。对于代表履职中发现的问题,区人大常委会都高度重视,力促每一项问题都能得到解决。王秋菊、杜占山两位代表提出“要加强老旧居民小区安全管理”的建议,区人大常委会将其列为重点建议进行交办。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区政府把为老旧小区安装治安技防设备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最后,全区30个老旧小区安装了治安技防设备,公安部门设置监控点位421个,为老旧居民小区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戴河镇北戴河村李春兴、李克梅代表向区人大常委会反映:该村村口地道桥下没有路灯,晚间村民出行极为不便;校车没有覆盖到该村,小学生上学不方便。针对这些问题,区人大常委会明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问题的解决,先后协调建设部门投资130余万元,为该村地道桥安装了52基路灯;协调教育主管部门筹措资金,为北戴河村101名小学生安排了校车。针对女代表提出的“关注妇女健康和安排妇女体检”的建议,区财政专门安排了200万元专项资金,使城乡2.7万名已婚妇女受益。对于农村代表提出的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区政府实施农村垃圾不落地工程,使全区原有25个村都建成了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实现了垃圾固定收集、专人保洁、统一清运、集中处理。
与此同时,通过代表常回选区履职活动,还可以让群众及时了解到一些重大民生项目的办理结果。2013年至2015年,区政府共实施完成了36件为民实事,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天然气管网入户、污水管网建设等一系列事关民生的项目。针对这些民生项目,区人大常委会向代表们通报实施进度和完成结果,并通过代表们向群众进行宣传介绍,获得了代表和群众的信任,提升了区委、区政府的威信。
深受各方高度评价
北戴河区人大常委会务实、接地气的做法,进一步强化了代表的责任意识,提升了代表工作水平,也赢得了各方高度评价。
2016年6月,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刚和河北省人大建设研究会会长柳宝全到北戴河调研人大工作,对代表履职制度的创新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北戴河区人大代表履职制度对闭会期间做好代表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其内容具体规范,形式灵活高效,为促进代表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载体。”
秦皇岛市人大常委会对北戴河区代表履职制度进行了专题调研,认为是人大工作更好体现人民性的生动实践,并将这一做法作为重点研究课题。秦皇岛市人大代表宋海斌认为,北戴河区人大代表履职制度的实施,构建了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关注民生、维护民利的快捷通道,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与此同时,代表履职制度也赢得了代表们的广泛认同。晁建东代表说,人大代表履职制度的实施,实现了人大代表灵活履职、经常履职、有效履职,增强了人大代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存在感。杨明信代表说,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在闭会期间履职活动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研究、转交督办,有效促进了每一项问题的解决,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海滨镇陆庄村村民陆绍增代表说:“经常开展代表履职活动,能够让群众和代表全面及时了解政府都做了哪些实实在在的事,也能够让政府了解到群众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拉近了群众和政府之间的距离。”
在北戴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玉海看来,代表履职制度的实施,不仅为代表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了人大代表的获得感,还带动和活跃了人大工作全局,增强了人大机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了整体工作的全面开展。截至今年6月,区人大常委会领导走访了22个村、26家基层单位,在基层参加了23次座谈会,和85名代表进行了交流探讨,真正促进了区人大常委会工作作风的转变。
(文/本刊记者 李小健 通讯员 周春梅 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