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人大:“五位一体”办理建议一步到位
“这两天我的微信朋友圈被醉人的‘荆州蓝’刷屏了!”今年5月11日,面对来访的荆州市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走访组,市人大代表、江陵县资市镇中心小学教师徐红艳兴奋不已。
“我提的秸秆禁烧建议,没想到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这么重视,没想到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没想到办理效果这么好。”徐红艳代表连说三个“没想到”。
这是荆州市推进市领导牵头督办、专工委对口督办、代表参与督办、政府考核督办、承办单位专班负责的“五位一体”机制办理代表建议的又一个成果。
“五位一体”机制的形成,缘起吴诗琦代表提出的一件久拖不决的建议——打通“锅底渊路”。“锅底渊路”是荆州通往玉桥公园和奥体中心的重要通道,是荆州城区一条有名的“断头路”,市民们戏称这条路为“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
建议提出后,吴诗琦和周边居民翘首盼望道路改造动工,等来的却是几家承办单位的登门解释:“这条路迟迟未打通,是因为市政道路改造计划预算资金有限,而且锅底渊路分属沙市区和荆州开发区共同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地质条件复杂,拆迁难度大,请代表谅解。”
吴诗琦遭遇的尴尬并非孤例。每年荆州市人代会期间,都有代表重提“旧案”,但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这些“旧案”的办理进展缓慢。“强化督办,迫在眉睫!”在一次主任会议上,大家热议建议办理“重答复、轻落实”的问题。“必须痛下决心,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建议督办工作,使建议真正落到实处,让代表满意、让群众满意。”
此后,荆州市人大常委会与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市人大相关专工委、提建议的代表和市政府督查室,以及沙市区、荆州开发区、承办部门负责人,多次深入拆迁施工现场,督办工程进度,共同研究解决“锅底渊路”改造中的具体问题。2014年年初,“锅底渊路”全线贯通,6年难办成的建议终于落实。这仅仅是“五位一体”机制运作的开篇之作。
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650万吨以上。每到收获季节,“处处点火、村村冒烟”,一连数月“浓烟蔽日”,成为愈演愈烈的空气污染公害,徐红艳和她的学生们深受其苦。在经过多次调研后,徐代表提出了《关于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建议》。
秸秆禁烧,何其难也。但这份沉甸甸的代表建议背后,是群众的热切期盼。市政府及承办单位对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几次到市人大常委会联系沟通,商定禁烧之策。全面禁烧秸秆的大幕正式开启。
荆州市随即召开动员大会,成立禁烧工作指挥部,市长牵头挂帅,市环保局、农业局、城管局等17个市直部门和9个县市区负责同志为指挥部成员,市、县、乡、村四级全部签订禁烧目标责任书。
图/视觉中国
荆州区纪南镇官坪村党支部书记周永贵当了30多年村干部,头一回到市里开会,从未体会过这样的压力。这种工作压力经由周永贵等传导至广大群众,打响了秸秆禁烧的全民战。
徐红艳代表既是建议的提出者,又是秸秆禁烧的参与者,多次参加市县两级人大组织的督办活动,和镇村干部一道,走村串户宣传政策,巡逻火点。“我们学校还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学生当起了家庭宣传员,秸秆禁烧政策走入千家万户。”
为进一步推进秸秆禁烧工作,市人大常委会打出督办“组合拳”:组织了一次“环保世纪行”活动、开展了一系列视察调查、听取了一次专项工作报告、发出了一份审议意见。
2015年10月,正值秋收季节。以“防治大气污染,守望荆楚蓝天”的“环保世纪行”活动走进9个县市区,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新闻媒体记者走进田间地头调研督办采访。
“全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重‘堵’轻‘疏’、补偿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个别地方甚至还有偷烧现象。”代表们在座谈时直指存在的问题。
从代表建议的提出,到政府的主动作为,到人大的强力督办,再到全民的积极参与,秸秆禁烧工作在各方良性互动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今年1月至5月,中心城区优良天数达到91天,主要污染物PM2.5浓度均值比前两年同期分别下降38.4%、18.8%。
“今后,荆州这样的事例会越来越多。”荆州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柳军说,“由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领导每人领衔督办重点建议,一包到底;专委会各负其责,开展连续性监督,代工委加强沟通协调,对所有建议跟踪问效;提建议的代表,全程参与督办,随时反馈意见;市政府实行内部考核,限时办结、季度通报、量化评分;各承办单位专班落实,代表建议办理的效果一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