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重视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让更多的年轻人传承中国工匠精神

文/全国人大代表 赵郁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6年08月03日 15:32

    目前,我国制造业高级技工人才十分缺乏。在我国7000万产业工人中,只有1/3是技术工人。其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35%,高级工仅为5%。我一直工作在现代制造业的第一线,在看到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给技能人才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的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受到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导致技能人才缺乏的现状已经制约了我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步伐。

    通过在基层的实践和调研,我发现除了职业院校“招生难”以外,还有两方面因素是技能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首先,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进入企业需经过再培训。究其原因,一方面与生源质量有关,另一方面是学生所学知识跟不上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目前,职业院校课程在内容设计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操作培养上与企业需求有一定差距。职业教育不同于学科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很关键,而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教师都是学科教育培养出来的,缺乏职业工种和在企业从业的经验。其次,技能人才向上发展无动力,存在晋升通道不畅、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等问题。

    以上既是社会现象,也是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提三点建议:

    首先,建议结合贯彻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关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加快修改职业教育法的步伐,并尽早提请全国人大审议。

    其次,优化教育布局,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议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列入有关部门重点研究的课题,借鉴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尊重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一方面,要引导职业院校走校企合作、课堂与职场衔接、课程开发与产业需求相融通的创新与特色发展之路。另一方面,也应引导更多综合类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针对招生易而就业难、招生难而就业易的问题,制定教育战线“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的措施,并严格落实,让职业教育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第三,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的环境。持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作用、技能人才作用的宣传力度,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提升新时期技能工人的社会地位,增强技能人才的光荣感和责任感。用人单位应为技能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发展通道,建立健全相应的薪酬、保障和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考评机制,拓宽高技能人才的成长之路。让更多的年轻人传承中国工匠精神、专心钻研技术,努力使我国成为技能人才强国。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