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黄浦江畔迎嘉宾 诤诤建言谋新篇

——记香港全国人大代表赴上海专题调研

文/陈庆立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6年07月12日 08:54

58日,香港全国人大代表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调研。摄影/蔡静

    五月的上海,婀娜多姿,曼妙婉约。在这如诗如画的季节,以谭惠珠为团长、马逢国为副团长的22位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就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及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试点等情况到上海市开展专题调研。在听取有关方面汇报后,57日、8日,代表们先后考察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洋山深水港、中国商飞公司、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等,9日上午就专题调研情况向上海市有关方面进行了反馈,下午考察上海证券交易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古小玉、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殷晓静出席专题调研汇报会和在沪的部分活动。

    汇报会上摸情况金融政策细考量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上海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56日,在东郊宾馆汇报大厅,上海市市长杨雄和常务副市长屠光绍向香港全国人大代表调研团作汇报。杨雄市长说,按照国家规划,上海将立足自贸试验区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作为世界级金融中心,在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大环境的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希望两地继续深入开展合作交流,共谋发展。屠光绍介绍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情况、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及战略规划,并对深化沪港两地金融合作进行展望。上海市有关金融管理部门和国家“一行三会”机构主要领导参加汇报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上海是很多香港人都对它有感情的地方。香港不能离开与上海这个内地发展潜力最大的金融中心的合作。”代表团团长谭惠珠开门见山地说,近二十年来,沪港两地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们这次调研就是了解上海发展现状,寻求机会,促进香港跟上海进一步加强合作,比翼齐飞。“我深信这种全方位的合作,将带给国家、上海和香港一个‘三赢’局面。”

    听了汇报,自贸试验区的金融政策取向引起了代表们的关注。黄友嘉代表认为,一方面是内部的体制建设和创新,另一方面是对外开放,而金融开放这部分要特别小心。要建成比较健全、有效运作的资本市场,让资本能够有效地流到回报最高的项目上,这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金融和其他业务是不一样的,资本开放不能操之过急,牵涉到整个金融体制的安全,直接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性。

    “对于金融开放要慎重。”屠光绍表示认同。当前,上海正在不断完善金融开放创新的制度框架体系,而金融开放要与监管能力相适应。简单的开放必然造成风险,反而会影响市场建设的进程。而自贸试验区就是承担试点的任务,通过在自贸试验区的开放试点,及时总结经验,使得监管能力跟上,再逐步扩大。目前,上海已建立了自由贸易账户,通过这个账户建立了一套监测体系,可以更好地进行监管和控制风险,支持实体经济的跨界需要,并建立电子围栏,防止资金的大进大出。到目前为止,自贸试验区资金里没有出现违法违规资金的进出。

    史美伦代表对上海在中央领导下金融改革的系统性、制度性方面所做的各项工作给予肯定。她提出对“沪伦通”等问题很感兴趣,请有关方面介绍情况。上海监管局的朱键回应说:“‘沪伦通’是2015年第七次中英财政对话的成果,目前正进行可行性研究,特别是要解决时间差及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屠光绍则进一步强调:“香港在这个方面也有优势。中央政府确定后,我们上海要全力支持配合好。”

57日,香港全国人大代表在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调研。摄影/蔡静

    调研中感受腾飞思索中谋划未来

    “白天去商飞公司看大飞机项目,晚上又到地铁看交通路线,我们能够感到上海是一个充满活力、超前、有承担的城市。”

    “这次考察,我们发现上海变化很大,交通、市容等方面都有质的飞跃,感觉这样的发展用一日千里都不足以形容。”

    ⋯⋯

    调研中所见所闻令代表们感慨万千,对上海巨变由衷称赞。代表们普遍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营商环境很重要,上海的投资环境,港商是认可的,但仍有改善提高的空间。“一些政策有时会改变,这样会让人无所适从。”胡晓明代表希望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力度更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建立更为稳定的制度环境,让港人更安心地在上海发展。“上海的营商环境肯定会进一步优化,在自贸区试点就是为了与国际的营商环境对标。”屠光绍说,目前,自贸试验区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已经做到可复制、可推广。在营商环境打造方面,上海应该有更高的标准,不能只是在国内对标,还要与国际对标,要向高标准看齐。

    马逢国代表谈道,世界航空业目前的发展趋势是航空公司减少买飞机的数量,更多的是租赁,而航空租赁可以带动很多其他的服务。他认为,上海可以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航空租赁业务。屠光绍表示,大飞机项目已经把租赁业务作为很重要的发展内容,这在涉外的税收方面还需要突破,“自贸试验区很多活动涉及跨境,我们正在研究适合自贸试验区离岸的税收政策。”

    吴亮星代表说,自贸试验区的试验步调一定要稳,风险一定要低,收益一定要广,才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能和国际竞争,特别是在金融方面。自贸试验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完全正确,但措施要务实。要有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他认为,“上海的洋山深水港,实现了经济、民生、生态平衡的共同发展,综合规模效应已有显现,希望可以带动国内其他地区。”吴亮星由衷感叹,“上海洋山深水港真正让我们感到‘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刘佩琼代表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太小了,怎样扩大到上海以外的地方呢?屠光绍回应道:“自贸试验区原来是28平方公里,现在已经扩大到120平方公里。但也正是由于这28平方公里的试点,才有了后来广东、福建、天津的试点扩大。实际上,中央对我们的试点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可复制、可推广。上海具体实验,总结出一套做法,由中央来认定是否可以推广。”

    交流合作共性多沪港发展比翼飞

    香港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如何加强沪港交流合作、促进两地共同发展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正如谭惠珠代表所说:“我们这次调研就是寻求机会,希望可以跟上海比翼齐飞。”

    “目前,在上海长期居住的香港人有8万到10万人,主要从事服务、旅游、贸易等领域的工作。很多香港全国人大代表认为,沪港之间要加强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尤其在人才方面。”“在把国际人才引进上海的同时,怎么把他们的家人也留在上海呢?”姚祖辉代表结合自己做过的一项外资公司调研情况说,很多在上海工作的香港人的孩子还是留在香港念书。“他们希望来上海发展,但又舍不得在香港的家人和香港的教育。”姚祖辉建议,能否针对香港人士的孩子,在上海开办学费相对合理的国际学校,帮助那些在沪发展的香港人满足对教育的需求。

58日,香港全国人大代表在上海城市规划馆调研。摄影/蔡静

    “香港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陈勇代表谈道,很多内地青年大学毕业后希望留在香港发展,但因为享受不到本地居民的待遇,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压力很大。“这个问题如果能解决好,可以为两地留住更多青年人才。”

    在陈勇看来,社工专业化队伍的打造也是现代化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上海这方面的发展是领先于很多城市的,但也有人员流失的问题。”陈勇如是说。因为工作待遇等因素,不少社工做到一定程度后就流失了,社工队伍确实不太稳定。他建议,上海市政府可以借鉴香港等城市的经验,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促进社工队伍发展。

    对这些问题,屠光绍表示,在上海与香港的合作中,一直注重人才的交流,其中还涉及公务员交流。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公务员交流的力度,“随着上海的进一步发展,沪港之间合作交流的机会、渠道、范围会不断加深、扩大。”

    刘佩琼代表认为,上海或者香港金融市场能否持续发展好,要看它是否有效地为企业投融资提供保障,而不是过分追求交易额的炒卖。企业经营者希望能够稳定地、安全地、以可控的风险获得资金支持。希望上海能在一级市场的投资功能建设方面发展得更好。

    蔡毅代表建议说,自贸试验区建设,上海走在全国前列。现在,国家在反腐倡廉上加大了力度,自贸试验区在反腐倡廉这方面可以更有作为,可借鉴香港的模式和经验,例如香港廉政公署的模式。“前海”成立了廉政方面的机构,上海是不是也可以在这方面进行适当的探索。

    胡晓明代表在沪港加强人才交流方面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他说,“沪港合作可以有很多方面,尤其是人才方面。人才的培养,对每个城市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香港在国际游戏规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中小企业的经营方面,也有不少的经验,在这些方面,我觉得可以多交流。”

    黄友嘉代表建议,在未来一段时间,要建设好离岸金融中心。在这一领域,香港有很大优势,香港作为国际性港口,长期以来与世界市场无缝接轨,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一国两制体制之下,和内地的资本市场有一道可控的防火墙,可以有效防范场外不良资本对内地市场侵蚀;香港金融管理体制完全透明、公正、公开。上海可以充分借鉴香港的经验,在离岸中心建设方面少走弯路。

    ……

    三天半行程,短暂而充实。经过人群如织的浦西传统街巷,深入浦东高楼云集的陆家嘴金融中心,代表们看到上海曾经辉煌的历史与今朝繁华的继续;参观了让上海从“江河时代”一跃迈入“海洋时代”的洋山深水港后,代表们感慨“中国速度”的大手笔;在调研“国产大飞机”项目后,为“长期奋斗、长期公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的商飞精神所打动,由衷盼望咱们中国人自己制造的大飞机早日翱翔于蓝天之上。调研期间,代表们抽出时间到上海香港联会,看望在上海工作、学习的部分香港同胞,与在上海学习的香港青年、学生亲切交流,了解情况,鼓励他们刻苦读书,奋发图强。

    “广直言之路,启进善之门。”在调研后期的反馈会上,屠光绍代表上海市政府对香港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表示衷心感谢,并对代表的建言献策作了总体回应。他表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香港与上海之间都合作紧密。相信随着上海进一步的发展,沪港合作交流的机会、渠道、范围也会不断加深、扩大。

    拳拳为民心,诤诤建言声。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主持了反馈会。她指出,开展专题调研是全国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依法履职的重要内容,香港全国人大代表通过此次调研,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我们要好好吸纳,要体现在今后的立法、监督等工作中。上海有6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这几年也做了许多有价值的专题调研。今后,我们要加强与香港全国人大代表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发挥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联动效应,推动青年人才交流,最终实现沪港两地的互通、互利、共赢。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