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国民赴“一带一路”国家旅游推进我国出境旅游健康发展
文/全国人大代表 王战
2000年,我国出境游人次首次超过1000万人次,2015年达到1.2亿人次,增幅之大令世界瞩目。如果按照“十二五”时期的增速,到2020年,我国出境游人次将再翻一番,达到惊人的2.5亿人次。在出境游人次和旅游消费上,我国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中国人在国外疯狂购物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道风景”,加之很多人缺乏旅游礼仪教育,不文明现象屡禁不止,如卢浮宫前水池泡脚、埃及文物上刻字等,对我国国际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在国外民间调查机构排名中,世界上最糟糕游客排名第一的是美国游客,第二则是中国游客。
大量国民出境旅游,在很大程度上透支了国内消费力,对国内产业也是雪上加霜。因此,对于出境旅游市场,应该科学规划,进行有效引导:国家旅游局应积极对接外交部,组织国内旅游企业和出境游客,引导游客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新兴目的地国家旅游;国家旅游局牵头海关等部门制定有效举措,规范出境游中过度购物现象,统筹协调旅游产业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吸引出境旅游消费回流,也吸引更多的国际客源入境旅游,切实缩小或扭转旅游外汇逆差。
同时,要引导国民出境购物国内化,提供更多更便利的国内购物通道。国内外价格差异是国民出境购物的主要动力,而我国免税店又不能满足国民的旺盛需求。因此,应该加大免税店体系建设。一是扩大海南免税店的布局与规模,扩大经营范围,形成“购物天堂”;二是充分利用四个自贸区,建成大型免税店,分别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居民购物需求;三是逐步推进进口商品税率改革,降低国内外商品价格差异,丰富国民购物选择。
此外,还要强化“黑名单制度”。此项制度目前仅能针对被新闻报道“人肉”搜索出来的少数不文明游客,至2015年年底仅有16人。对黑名单上的不文明游客的处罚举措也主要在我国,其象征意义多于实际意义,震慑作用有限。为此,建议我国与国民出境主要目的地国建立联网,实现对我国国民出境旅游的有效监管,并加大对进入黑名单的不文明游客的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