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太原人大:代表约见官员跟踪问效一抓到底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6年06月22日 09:10

    “大南门电信广场的噪声严重扰民,而且占道经营严重。这些问题到底有没有人管?!”

    今年219日,太原市多名人大代表走进当地报社、电台,通过媒体热线电话倾听民声时,市民先生打来电话向人大代表反映他身边的困扰,并表现出了强烈的愤怒情绪。

    没过多久,先生就发现,曾令他烦恼的两处噪音声源消失了,占道经营现象也得到明显改善。原来,困扰先生的问题,在一次“特殊的会议”后迅速得到了解决。每当和朋友们说起此事,先生都难掩喜悦之情。

    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特殊会议”呢?又是如何使群众的态度发生如此明显地转变呢?

“约见”直面热点促问题解决

    王先生的家和工作单位都在太原市的商业街区,每天商业街上的噪声令他不胜其烦,他多次向环保、城管等相关部门反映过此事,均没有明显的改善。与先生一样备受困扰的居民不在少数,他们都期待这一难题能够尽快得到解决。

    219日上午,太原市人大代表马文志通过媒体热线电话,了解到王先生的这一困扰。马文志对此噪音情况也深有体会:“群众的诉求无小事,这个事得管管。”马代表决定以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的形式,就该问题当面询问政府相关负责人。

    当天,与马代表一同接听媒体热线电话倾听民意的几位人大代表,也都收集了很多群众的诉求。他们决定,在几天后的太原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集体约见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请他们当面予以回应。

    225日,代表与政府官员“一对一的约见”开始了。马文志代表首先就商业街上的噪声问题犀利发问。面对询问,太原市城管委负责人与马代表进行了坦诚的沟通,并对这些地段占道经营及噪音污染问题的根源作出了分析。

    “我要感谢马文志代表,今天的约见是对我们工作的督促,反映出我们的工作精细化、精准化不够,导致了群众的不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督办力度,协调区政府采取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管理方式,力争使此处面貌得到改善。”太原市城管委负责人毫不回避矛盾和困难,当即进行了表态。

    原本一个小时的约见,因为问得细致、答得翔实和有讨论、有建议而被延长。约见结束时,在场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剑表示,人大还将跟踪问题办理情况,组织代表开展“回头看”活动,现场督办政府的办理情况。

约见之后跟踪问效一抓到底

    早在2010年,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就开始了代表约见制度的探索,专门出台了《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暂行办法》,明确市人大代表对通过参加集中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和联系人民群众发现的问题,以及对代表所提议案的办理情况有意见的,可以提出约见要求。

    为什么要出台这个办法?太原市人大人事代表委员会主任委员左伟告诉记者,人大代表约见地方国家机关负责人,是法律赋予的一项权力。通过开展约见活动,人大代表就一些重大事项以及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向被约见人提出观点和建议,这有利于更好发挥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也拓宽了民意表达的渠道。

    他说,近年来,太原市的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日益高涨,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对人大和政府的期望逐步攀升,代表履职的使命感也越来越强。然而现实情况是,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凸显、交织重叠且涉及多个部门。受客观条件、现行政策等多方制约,在短期内或某个部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有关问题,书面答复难以解释清楚,难以让代表满意。在这种情况下,出台“代表约见”制度,很有必要。

    从2010年开始,连续7年,每年市人代会前夕,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都会带领市人大代表专程做客山西晚报、太原晚报、太原电台,接听群众热线电话,收集群众意见。在人代会期间,专门召开约见会,面对面对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询问。

    在这7场约见现场中,不乏代表向官员提问犀利的场景。对此,左伟表示:“约见官员,并不是为难、刁难,而是直面问题的表现,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他指出,有些被约见提出的问题,不仅是群众、代表关心的问题,也是政府部门想要努力推动的问题。双方找到共同点,承办方借力人大代表来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更好地为民服务。

    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剑认为,约见的方式还可以进一步用活,“除了代表约见,承办方也可以约请、约访,不管哪种形式,目的就是多一些当面沟通。”约谈完,是不是就结束了?“当然不是,我们还着力于对约见问题的跟踪问效、持续发力、一抓到底。”刘剑表示。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