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人大:人大监督就是要敢啃“硬骨头”
“桥体再也不往下掉渣了,锈蚀的钢筋也看不见了,大桥维修得很好很及时。政府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实事和好事!”
“大桥经过维修后,在桥上行驶的车辆和行人感觉安全了,在桥下的行人也走得放心了。”
“维修前,清扫路面很费劲,维修后,路面干净多了,清扫起来很轻松。”
今年5月24日,在阳泉市市区中心桃河大桥下的桃河公园内,阳泉市人大常委会检查组正在对市政府落实《阳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见》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市民周照军、杨银禄和环卫工人王安金向检查组表达了他们对大桥维修成效的称赞。
始建于1958年的桃河大桥是市区南北向的主要交通枢纽,尽管1983年和2007年曾两次对大桥进行拓宽改造,使通流能力得以增长,但受到日益增大的车流量和车荷载的影响,桥梁出现了混凝土剥落、钢筋锈蚀等问题,部分混凝土构件开裂,樑体损坏,给桥梁结构的整体安全带来了威胁。
“桃河大桥维修工程主要是对竖向开裂的8片T梁进行了加固,更换了支座,处理了混凝土掉角及钢筋裸露和个别泄水孔处樑体长期受水侵蚀等问题。维修后的桃河大桥已经摆脱了病害影响,不再属于危桥了。”市政工程专家陈瑞生高兴地告诉检查组。
其实,桃河大桥的维修加固曾是人大代表呼吁了多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近年来,阳泉市人大常委会突出问题导向,紧紧抓住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及市政府现实工作中存在的“老大难”问题,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手段,着力实施跟踪监督,注重加强监督的深度和力度,实现监督效果的最大化。
于是,像危旧桥梁和铁路桥梁维护改造等市区道路交通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交通拥堵的“老大难”问题,被纳入了阳泉市人大常委会的代表视察、专项调研、执法检查、重点督办的日程,连续四年对市区道路桥梁建设和维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施跟踪监督。
2012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及时组织了对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与交通安全管理的专题调研,重点了解了市区道路桥梁规划建设和安全维护存在的主要问题;2013年3月至5月,重点对市政府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整改情况进行了“回头看”;2014年6月,重点对城市道路安全管理工作的整改情况进行了“回头看”;2015年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将商继杰等13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桃河桥等市政桥梁维修改造工程的议案》和任庆等29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尽快建设泉中路——北大街(环岛)环形天桥的议案》列为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的议案。
在对道路交通建设与维护工作实施监督取得实效的基础上,阳泉市人大常委会2015年把监督重点转向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老大难”问题,把道路交通安全法执法检查列入了常委会工作要点,并于当年3月组织了以交通法律法规宣传、交通安全秩序综合整治、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执法队伍建设为重点内容的检查,指出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整改建议。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领相关专委会委员多次深入实地,听取整改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
阳泉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的要求认真梳理问题,逐条予以整改:新增公务员19名全部充实到了交通管理一线;多次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活动,查违法除隐患,降事故保安全;重新规划了中心城区交通组织方案,通过信号灯相位重新配对、机动车增设车道按线行驶、设置人行道隔离设施等交通渠化调整措施,进一步优化了道路交通环境,最大限度提高了道路使用率。
为稳定交警支队协管员队伍,解决市交警支队协管员工资长期偏低的“老大难”问题,2014年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将尚继杰等19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解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协管员待遇问题的建议》列为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的建议。通过常委会反复多次的督促和推动,市政府把市交警支队协管员的工资列入了2015年财政预算,每人每月工资从原来的1900元增至2400元。
阳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金明深有体会地说,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依法实施监督,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从监督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情况看,市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手段,对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实施跟踪监督,既抓住了监督工作中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保证了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力提升了监督实效。今后,我们将继续紧紧抓住人代会和常委会决定、决议、审议意见、执法检查建议的执行与落实等关键环节,加大跟踪检查力度,善于抓反复、反复抓,做到问题不解决、监督不松劲,真正做到议必决、决必行、行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