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口人大:“回执卡”让建议办理贴近“真满意”
堤坝低矮、涵洞塌陷、杂草丛生、垃圾泛滥……每当雨季,周围的居民常常遭受水浸之苦。这是两年前交口县后水头村泄洪河道的真实写照。今年的雨季又要来临了,这里的情况还是老样子吗?
村民告诉记者,泄洪河道已经整修一新了,原来的景象早不见了。原来,他们村选区选出的县人大代表王峰通过实地调研后,向县人代会提交了“关于后水头河道存在安全隐患急需治理的建议”。在县人大的督办下,城市执法大队和水头镇政府在接到代表建议的半个月后便开始了河道整修工程。
当畅通无阻的河道展现在大家面前时,全村的老百姓沸腾了,41位村民联名撰写了一份表扬信,对人大代表这一建议的办理结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填写县人大向代表征求建议办理满意度“回执卡”时,王峰兴奋地写下了“满意”二字。这只是交口县人大实行代表建议办理满意度“回执卡”制度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交口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不断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作为做好人大工作的基础和着力点,探索代表建议办理督办工作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了代表建议办理“三见面”制度,即办前向代表了解建议意图,办中邀请代表参与并交换办理思路和办理措施,办后当面答复代表,向代表征求建议办理情况的满意度并填写“回执卡”,使代表的建议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真正实现了代表、群众“双满意”。
在办理代表建议的过程中,交口县人大常委会注重加强各承办单位与代表的沟通联系,把代表满意作为衡量办理工作的重要标准,始终坚持“三见面”的办理原则,严格要求承办单位在每办理一件建议时都要采取当面了解、电话沟通、上门走访、邀请代表参与、实地调研等方式,主动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与沟通,努力做到有条件解决的、集中力量尽快解决,因条件所限一时解决不了的、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因客观条件或政策限制等原因暂不能解决的、如实向代表说明情况并取得代表的理解。
2013年,一场罕见大雨侵袭了位于交口县双池镇枣林村的设施蔬菜园区,水、电、路设施严重损毁,棚体垮塌,钢架变形,棚内种植物浸死,损失达360余万元。在接到枣林选区人大代表张拉生“关于枣林设施蔬菜园区遭雨灾自救重建予以资助的建议”后,县人大农委作为承办单位多次深入枣林实地查看大棚受损情况,在核实、评估后,会同双池镇政府与代表和棚户通过座谈会的方式进行沟通协商,在最短时间里最大限度地给予了棚户资金救助60余万元,代表十分满意。
这样的做法,有效推动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切实改变了过去代表建议办理不及时、质量不高、不与代表见面沟通、不当面答复代表等现象,使“提”“办”双方良性互动,做到了调查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办理建议与改进工作相结合,实现了建议办理与部门工作的两不误、两促进,提高了代表的满意率。
“关于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建议”“关于加大农业扶持力度的建议”“关于双池镇集中供热的建议”……为了办好这些关乎民生的件件代表建议,交口县人大常委会加强督办,采取视察调研、召开督办会、听取汇报、定期开展“回头看”“背靠背”了解真实情况、定期不定期抽查等方法,利用重点督办、集中督办、现场督办、面对面督办、电话督办等形式,随时了解、掌握办理进度,对在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已经答复解决但没有落实的,坚持一抓到底;对代表提出的不满意件,督促承办部门及时回访,重新办理答复,切实提高代表建议的办理质量。“办理代表建议,看态度,看行动,关键要看代表所提建议是否得到有效解决,最终要用办理结果来说话。”县人大代表米计珍的一句心里话,道出了许多代表的心声。
近年来,交口县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完善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提出和处理办法》《对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工作实施监督办法》《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考核办法》《代表建议承办单位评选办法》《代表优秀建议评选办法》等制度,并组织专人对承办单位办理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在每年人代会上组织全体代表对上年度的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对办理事项和办理的结果进行公示,从建议的承办、督办到答复、反馈等各个环节形成一套规范的办理程序。使代表所提建议件件得到有效落实,办结率逐年提高,办复率每年均达100%。
当然,建议的办理结果是否能让代表和群众真满意,最后还是要落脚到县人大的满意度“回执卡”上。代表说,虽然这是一张小小的“回执卡”,但它却是责任的担当和民意的真实体现。一位承办部门负责人说:“代表建议办理满意度回执卡,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增强了我们单位办理代表建议的责任感,我们的工作也不敢敷衍了事,不负责就要被问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认真办理所承办的代表建议,用实际成效给代表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