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人大“年检”环保:助推打好“三大战役”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6年05月30日 09:29

425日,《国务院关于2015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摄影/中新社记者盛佳鹏

    4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有一项议程备受关注。那就是,国务院首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5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425日上午,《国务院关于2015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受国务院委托,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向会议作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新环境保护法首次开展的一项监督工作,也是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国务院首次就上一年度的环境状况和环保目标完成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专项工作报告。

    201511日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第27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因此,此次听取报告既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制度规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将为地方人大依法开展有关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报告透露哪些内容

    记者注意到,报告比较清楚地反映了2015年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客观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研究并提出了2016年的工作重点。由于2016年恰逢“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所以报告中还涵盖了对“十二五”环保工作的回顾以及对“十三五”环保工作的展望。

    陈吉宁在报告中指出,2015年全国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但环境污染重、生态受损大、环境风险高等问题仍然突出。他表示,“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环境约束性指标均如期完成,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目标超额完成。同时,部分地区冬季雾霾天气频发高发、臭氧污染问题日益增多、良好水体保护形势严峻、部分区域土壤污染等问题不容忽视。

    当下,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健康的土壤,无疑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环保要素。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报告着重对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状况、土壤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及“十二五”以来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特点进行了分析。

    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状况成报告重点

    大气、水、土壤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环境污染治理的“三大战役”。自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施行以来,我国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得怎么样?先说大气,陈吉宁介绍,2015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只有7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标,优良天数比例76.7%,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3.2%

    陈吉宁说,2015年全国空气质量总体呈改善趋势,但污染程度仍较高,部分地区冬季雾霾天气频发高发。报告中显示,2015年,京津冀地区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0%,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但采暖期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增长9.6%,北京增长75.9%。受多种因素影响,20151112月出现3次重污染天气。

    陈吉宁强调,目前全国空气质量的另一个特点是“区域不平衡,部分城市有所反弹”。2015年,珠三角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最大,区域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首次达标。而郑州、乌鲁木齐、济南细颗粒物(PM2.5)浓度在2014年同比下降后,2015年又有

    反弹。同时,还有70个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PM10)浓度不降反升。

    水体污染也不容忽视。在地表水水质稳中趋好的情况下,部分水体污染问题突出。城市黑臭水体大量存在,14个富营养化湖库无明显改善,海河、淮河、辽河和黄河流域集中了近八成的劣Ⅴ类水体。

    近期发生的常州外国语学校土壤污染事件,把土壤污染防治问题摆在了公众面前。记者看到,报告指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2015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突发环境事件330起,呈下降趋势

    陈吉宁表示,在环境风险方面,2015年突发环境事件呈下降趋势,核与辐射安全可控。据陈吉宁介绍,2015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突发环境事件330起,同比下降三成。涉重金属突发环境事件从2010年的14起下降至2015年的2起,放射源事故发生率下降到万分之一以下的历史最好水平。但同时,陈吉宁指出,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风险日益凸显,12%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距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不足1公里。妥善处置多起突发环境事件,科学应对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环境影响。

    2015年各级环保部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9.7万余份

    加强环境法治建设,严格执法监管是2015年环保工作的一大特点。据陈吉宁介绍,2015,环保部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法实施年活动。环保部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提出的问题作为执法重点,依法落实地方政府环保责任。2015年环保部对33个市()开展综合督查,公开约谈15个市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各省级环保部门对163个市开展综合督查,31个市进行约谈、20个市县实施区域环评限批、176个问题挂牌督办。

    陈吉宁透露,在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方面,2015年全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案件8000余件,移送行政拘留、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近3800件。

    各级环保部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9.7万余份,罚款42.5亿元,2014年增长34%。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全国共检查企业177万家次,查处各类违法企业19.1万家,责令关停取缔2万家、停产3.4万家、限期改正8.9万家。

    此外,陈吉宁说,2015年每月公布环境保护法执行情况,及时主动公布空气、水环境质量等环境信息,公布数据弄虚作假等典型环境违法案件74件;开通“12369”环保微信举报平台,全国共收到并办理举报线索超过1.3万件。

    “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三大战役”工作重点有哪些

    报告不仅回顾了2015年的工作,还说明了下一步工作安排。陈吉宁表示,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同时,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尚未完成,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不合理等情况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加之一些地方环保责任不落实、执法监管不严、基层能力不足等问题,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巨大,环境质量改善需要付出艰苦、长期的努力。”陈吉宁指出。

    报告承诺,“十三五”期间,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陈吉宁介绍,2016年环保工作主要目标为: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7%,未达标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3%;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66.5%,劣Ⅴ类比例控制在9.2%以内;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2%2%3%3%

    据介绍,2016年,在大气治理方面,将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在重点区域实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突出抓好京津冀特别是北京等重点区域的大气治理,着力抓好减少燃煤排放和机动车排放。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将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出台考核实施细则等配套政策措施。将建立水环境质量预警制度,对各地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排名,定期公布黑臭水体整治情况。

    此外,2016年还将出台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启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为重点,实行分级分类管控。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

    根据报告,下一步,环保部还将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加强环境法治保障,配合做好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税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的制定或修订。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坚持“督政”与“查企”并举、“严打违法”与“规范执法”并重,提高环境执法效能。依法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对排污企业全面实行在线监测。督促各地按期完成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顿任务。在长江经济带开展“共抓大保护”专项执法活动。

    据介绍,2016年国家还将在健全环境预防体系、加大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力度、夯实环境科技基础、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有效防控环境风险等方面重点作好工作。

    (文/本刊记者 王萍)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