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程监督聚焦食品安全
汪铁民
作为2016年度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头戏,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工作日前正式启动。
4月12日,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张德江委员长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张德江委员长在讲话中全面分析了当前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深刻阐明了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并对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和安排。
食品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会议明确了此次执法检查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监督法的规定和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要求,深入开展对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依法履行监督职权,着力增强监督实效,监督政府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落实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督制度,着力解决当前食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善食品安全状况,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历来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在这方面,我们虽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形势依然严峻,从总体上说,我国正处在食品安全矛盾高发期。在农业这个食品生产源头上,农业投入品使用多,农药、兽药残留和水、土壤污染,给食品安全构成了较大的风险。在食品生产和餐饮行业,目前有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1180万家,还有为数众多的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产业“小散乱”问题突出,食品生产掺假造假、食品加工经营环境“脏乱差”、食品运输流通不规范、销售不符合标准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等现象时有发生。在食品监管上,监管体制需要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领域法规、标准等基础建设需要加快推进,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和监管能力建设亟待加强。此外,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人民群众对饮食的要求不断提高、增多,新的食品种类、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加工技术不断推出,新的饮食经营模式、消费模式不断涌现,这也给食品安全监管不断带来新问题、新挑战。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可谓恰逢其时。
一年前,大修后的食品安全法在“史上最严”的赞誉声中高调出台;一年后的今天,又针对这部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回头看”。这充分体现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百姓重大关切的积极回应。如果说新食品安全法体现了“严”字当头,那么,此次执法检查就是要让新食品安全法的“严招”能一一落地,从而用最严格的法律为我们营造最安全的食品环境。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工作能够真正取得实效,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和安排。组成了由张德江委员长任组长,王晨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沈跃跃副委员长、艾力更·依明巴海副委员长、陈竺副委员长以及教科文卫委员会柳斌杰主任委员任副组长的高规格的执法检查阵容。
按照工作计划,此次执法检查工作流程包括六个环节:确定执法检查内容和重点,开展执法检查,报告执法检查情况,审议和专题询问,整改,报告整改落实情况。上述六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监督流程。这意味着继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流程监督的经典范本。此举不仅会对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工作,也将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人大监督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
我们现在提要重振消费信心,那么,怎样才能重振消费信心呢?信心不是“强调”出来的,而是由一个个货真价实的品牌、一套套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一场场公开透明的治理过程树立起来的。说到底,让消费者真正打消疑虑,不再恐慌,重拾信心,需要社会各方持续不断的努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大监督的强力出击,会让百姓收获更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