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溪精神,最宝贵的财富
才溪镇之所以闻名,是缘于它身上的红色基因。1930年至1933年间,毛泽东同志三进才溪,指导当地人民群众把一个穷乡僻壤的山区乡,建设成为中央苏区第一模范区、模范乡,并根据实践经验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在毛泽东同志和共产党的带领下,才溪儿女为共和国的诞生浴血奋战,建立卓著功勋。才溪因此成为闻名遐迩的“红色圣地、革命之乡”,享有“九军十八师”美誉。
在革命的磨炼中,“听党的话、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敢创第一”的“才溪精神”逐渐形成,并与历史同行,代代相传,成为才溪人最宝贵的财富。
干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新中国成立后,才溪人民没有在耀眼的光环下面沾沾自喜、固步自封,也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等靠要”,他们继续发扬革命传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道上奋勇当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他们敢为天下先,“三千榔头八百斧,走出山门闯特区”,全镇2.6万多人有三分之一从事建筑业,成为响当当的“建筑之乡”。
今天,才溪镇人大秉承传统荣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敢于作为、勇于担当,创新总结“一四七九”工作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积极高效地为民排忧解难,在推动经济发展转型、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中闯出了一条新路。
2014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来到上杭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专门听取了才溪镇人大主席团工作情况汇报,对才溪镇人大主席团“一四七九”工作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才溪镇人大主席团的工作经验,可作为乡镇人大工作的典型案例。
何为“一四七九”工作法?“一”是指每年围绕发展这一主线,确定人大工作目标。“四”是指处理好与上级人大常委会、镇党委、镇人民政府以及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这四种关系,明确自身定位。“七”是指开展七项代表活动,包括学习培训、执法检查、视察调研、建议督办、接访日、部门评议、“苏区新模范”评选等,突出工作主体。“九”是做好九项工作,夯实人大基础,包括人代会工作、制度建设、代表联系群众、代表小组活动、行风监督、配合上级人大常委会视察调研、完成镇党委安排相关工作、宣传信息及主席团自身建设等。
对于才溪人大工作取得的成绩,才溪镇人大主席吴福田说,多年来,才溪镇人大主席团坚持用才溪的红色教育资源培训代表,在培训中注入理想和信仰,让代表们在潜移默化中传承“才溪精神”。“才溪精神”的传承,让才溪镇人大代表多了一种气质。这是一种敢说敢做,敢为敢当,勇往直前,勇争第一的气质。
在吴福田看来,正是这种气质,使得才溪人大代表在任何场合都表现得十分自信,在政治上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在履职上始终站在维护人民利益的角度,在工作上积极作为,不甘落后。张德江委员长给予的高度评价,是对才溪镇人大工作的肯定和赞许,激励和鞭策才溪镇人大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