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中药材不受污染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
文/全国人大代表陈致慜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目前我国的中医药只占世界市场份额不到20%,而日本和韩国占到了近80%,且多为汉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原药材的种植、储存等管理规范缺失,原药材的地产种植区域不清,产期不明,中药产品质量没有保障。二是我国中药生产企业同名产品普遍存在,中药品种低水平重复及无序竞争问题突出,诸多历史原因造成的部分企业中药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低下等,制约了中药大品种的形成。三是我国中药生产企业税赋过重,原药材购进按农产品13%抵扣,中药产品按工业品17%增交,造成发展后劲不足。四是一些跨国医药企业借助资金和技术优势,正在进军中药市场,倒逼形势严峻。
因此,建议国家将中医药作为大健康产业,给予整体战略思考与布局:第一,对地产中药材的种植、收整、储存的质控,国家相关部委应加以重视并予以规范。对已成规模的地产药材,国家从资金上应给予支持,拨专款购置检测设备,强化培训,从源头上确保药材不受污染,消灭薰蒸及添加剂浸泡,确保药材含量,确保重金属、农药残留不超标。第二,国家拨出专项资金支持传统中药企业改造升级,筑高技术壁垒,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在线监控。通过协同创新技术升级提升中药制药品质,提升药品生产监控水平,提升药品风险管控水平,提升药品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三,国家相关部门应为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为中药生产企业降本减负,以增强做强做大的后劲,以支持中药产业在制药装备、检测技术、质控方法和自控系统等方面的同步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