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大杂志 > 中国人大杂志

百姓“获得感”是改革成效的试金石

——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侧记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浏览字号: 2016年04月13日 09:26

    又是一个北京的三月,又是一城春光旖旎,又是一曲改革的故事。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改革”近些年都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今年也是这样。这标志着2016年改革仍然是政府工作的主旋律。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进入改革的深水区,虽然改革的号子还是那样激动人心,但同时,人们对改革“获得感”的期盼正在日益增强,不断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李霞说:“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最终落脚点在民生福祉。”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黑河市市长张恩亮认为,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民生,群众满意才是最大的政绩,一定要让群众享有更多的“获得感”。

    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减法”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甫一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成为代表们热议的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省委书记尤权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为我们解决经济新常态下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指明了方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改革使供给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既涉及重要的制度改革,也涉及重大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推进这项改革,必定会加快发展‘动力切换’进程,推动经济‘升级换挡’,从而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由此可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明波说:“供给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通过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做好增加中高端供给的‘加减法’,将保持经济结构调整的平衡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系统发力,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实施‘标准化+’战略,提高产品标准与国际接轨,通过‘对路’供给引导消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代表们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把握好一系列关键的辩证关系:把握好“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既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又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既着眼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厚植优势;把握好力度和节奏的关系,既掌控好改革的宏观进程,又充分考虑各地实际、各方承受力,做到不拖延、不冒进,稳中求进;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既适度扩大总需求,又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作为主攻方向;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赖明勇代表认为,要从四方面推动高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贡献力量。一是整合各方力量提升高校发展活力。二是推动科研成果服务产业和区域发展。三是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契合度。四是多层次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图/视觉中国

    “青山绿水”事关基本的“获得感”

    加强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每年都是代表们关注的重点议题。代表们一致认为:“青山绿水”事关基本的“获得感”。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奉化市滕头集团董事长傅企平说,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工作,给滕头村带来了生态旅游的转型升级,改善了整体生态环境,吸引了一批优质项目。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更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俞学文深有感触地说,“五水共治”带来了巨大变化,水清了,天蓝了,老百姓心情好了,竖起了大拇指感谢党和政府。

    3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表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华夏董氏兄弟集团董事局主席董配永听后深有感触,建议要切实落实绿色发展的政绩观。他说:“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国家战略、上升为基本国策,坚决克服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而不顾生态文明,甚至以牺牲生态文明为代价的倾向。要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中,牢固树立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才是最得民心、最好口碑、最大政绩的工作导向和评价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兆安认为,要落实绿色发展,应该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加以推动。对政府来说,要坚持调整结构。生态环境问题同一系列结构问题有关,比如能源结构,现在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还有产业结构,要把那些高消耗、对环境有影响的产能,通过发展服务业和其他产业实现更替。此外,还有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等等。对企业而言,则要增强环保意识,增加环保设施的投入,要推进清洁生产,多生产一些绿色环保产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现在成了共识。全国人大代表们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对2016年乃至未来五年,政府将如何抓创新、促发展的相关内容给予了高度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坦言,当前创新创业在行政审批、知识产权保护、人才、资金和市场准入等方面还存在困难,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解决。他建议,一是出台实施细则落实好科技成果转化有关法律规定;二是在国家层面推广浙江关于市场准入的创新做法,改革医保药品目录遴选机制,加快优秀品种列入医保目录进程;三是鼓励建立风险基金,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优质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说,当前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存在一些短板:企业创新主体意识没有真正确立,比较关注当期业绩,忽视需要长期投入并具有一定风险的技术创新活动;高校比较重视发表科研论文,而非科研成果产业化。金东寒建议,应对国有企业创新活动进行专项考核,促使引进高水平创新管理和研发人员;在国有企业设立首席技术官岗位,谋划创新战略和组建管理研发团队;改进对高校的考核,促进科研人员在关注论文质量的同时,更加重视团队合作,更加关注企业生产实际,更加重视面向企业的成果推介。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朱志远认为,我国科技领域也要推进供给侧改革,解决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近年来,中科院上海分院和上海科技大学加强合作,不仅两家单位拆除了有形的物理围墙,而且拆除了“先论一论成果归属再研究”的无形围墙,形成了学科融合、科教融合、师生融合的优势,激发了原始创新的活力。建议从战略层面推进科教融合,在其他区域扩大试点,深化科技成果转化试点,从法律制度层面保障科教融合。

    多点发力,助推农业现代化

    农业农村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三农”发展的成效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全国人代会期间举行的“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专场记者会上指出:“要坚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他同时强调,发展农业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的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的三个转型升级。

    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代表们从上述三个转型升级的角度阐述了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省委副书记钟勉认为,要着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秀兰则从发挥职业教育作用、提升农民素质方面提出建议:“要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劳动力转移,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在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四平红嘴集团总裁卢志民看来,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当务之急是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强设施、建体系、兴科技三个角度发力。卢志民强调,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注重科技的作用,加大对农业科研及推广服务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依托科技开展农业现代化生产,构建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的现代大农业格局。

    提及发展现代农业,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温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温鹏程颇有感触:“发展现代农业是多年提到的,今年特别提出把建设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农业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思想的解放和认知上的提高。这种提法、观念对未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建设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重任千钧惟担当”须加强自身建设

    重任千钧惟担当。3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面对异常艰巨复杂的改革发展任务,各级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命扛在肩上,把万家忧乐放在心头,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市委书记吉炳伟认为,总理在报告中提出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排在第一位,这是落实“四个全面”重要战略布局的伟大实践。“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描绘出了法治政府建设的宏伟蓝图,这是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落实和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明雯说:“建设法治政府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法治‘获得感’。只有各级政府强化法治理念,提升法治思维,依法履行职能,严格公正执法,才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政府带来的温暖和公平正义。”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阳泉市监察局副局长石文斌说,廉洁发展创造了公开平等透明的市场环境。以前,办事有时需要找关系、走门子,导致一些走正道的商人望而却步。十八大以来,随着正风反腐力度的不断深入,滥用权力者受到了严惩,行政权力的行使得到不断地科学规范,真正为投资创业者提供了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群众也普遍反映,现在办事更方便了,效率也更高了,致富奔小康的劲头也更足了。

    “规范政府的权力运用,让权力看得见、摸得着,推进政府机关效能建设至关重要。”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专职副主委郭乃硕说,应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制,解决由于决策失误造成效能低下甚至损失浪费的问题。

    “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8.5%,解决643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这是2015年的民生成绩单。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上表示,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

    “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的形势下,我们国家能够取得这样的发展成绩实属不易,尤其是在民生发展上,积极为全国百姓谋福祉,各项工作可圈可点。”大会期间,代表们纷纷点赞这份民生答卷,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一直是代表们关注的热点。政府报告提到今年要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不仅如此,报告还提出,今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增长9.6%。“应该说,这都是民生的利好消息。”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景洪市基诺族乡妇联主席资艳萍表示,如何让这些“利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让群众真正有所得,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行力。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巨晓林说,目前国家出台的一些养老保险政策非常好,但很多农民并不了解,农民工的参保率仍然很低。他建议国家完善措施,理顺养老保险异地缴纳的体制机制,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提供渠道,确保农民工在全国范围内享受应有的社会保险;政府要加强监管,督促用人单位履行缴纳养老保险义务。

    (文/本刊记者 刘文学 沈晓冲 李小健 王博勋 张维炜)

编 辑: 马冬潇
责 编: 沈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