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公平正义的中国梦努力奋进
——全国人大代表审议“两高”工作报告侧记
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图/视觉中国
“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攻坚克难,埋头苦干,狠抓落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强化法律监督,规范司法行为,深化司法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分别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的工作报告中,人们清晰听到法治中国建设稳步前行的足音,也深刻感知到中国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筑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坚定决心。
代表们在审议中表示,“两高”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彰显了中央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国家的决心,体现了司法的进步,让人们感受到了司法公平正义迈出的可喜步伐。
代表们在审议中也指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要更加充分发挥职能,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要严厉打击犯罪,推进平安中国建设;要坚持服务大局,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加快深化司法改革,推进阳光司法;要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司法队伍,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中国良好环境。
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全国各级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09.9万件,判处罪犯123.2万人,同比分别上升7.5%和4%。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做到宽严有据、罚当其罪。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周强在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一年,各级法院严惩危害国家安全、暴力恐怖犯罪、贪污贿赂犯罪、故意杀人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侵犯妇女儿童权益犯罪,圆满完成特赦工作等。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显示,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873148人,提起公诉1390933人。“各级检察机关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投入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依法惩治犯罪,推动源头治理。”曹建明说。
“‘两高’报告积极回应了去年人代会上的承诺,运用典型事例和翔实数据,以形象化的图表,介绍了‘两高’服务大局、认真履职取得的工作新进步,报告很给力。”徐安代表在审议报告时说。
许文有代表则建议今年加强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整治。他认为,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扰乱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犯罪问题。希望尽快整合各方面资源,统筹力量,全面落实打击治理、源头监管、宣传防范等各项工作措施,有效提高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展蔓延势头。
近年来,我国非法集资案件频发,很多群众上当受骗,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朱平代表认为,对非法集资违法活动的预防与打击,重在基层,落实也在基层。但是非法集资活动形式多样,违法形态复杂,导致在基层执法过程中存在着定性难、执法难的现象。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部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非法集资现状,出台全国统一的非法集资案件民事、刑事、行政处置指导意见,并集中发布指导案例,出台规范化的认定、辨别标准,提高预防与打击效果。
“两高”工作应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
“‘两高’工作能够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全国人大代表在审议“两高”工作报告时发现的一大鲜明特点。
代表们在审议时指出,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合法权益”“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国际司法协助和交流”七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上的作为。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在“平等保护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促进规范金融秩序”“加大打击安全生产领域犯罪力度”“加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力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创业创新”五个方面也详尽体现了这一点。
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图/视觉中国
代表们对2016年“两高”工作如何继续适应和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龚稼立代表指出,当前司法实践中涉及经济领域的新动向、新情况、新问题较多,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加强服务经济发展的审判指导,以司法解释或案例指导等方式,及时统一认定有关法律问题的基本原则。
张国华代表认为,要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研究,及时分析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让司法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蓝绍敏代表指出,建议“两高”工作关口前移,强化法制教育,防控去产能、金融创新等带来的风险。
许勤、陈舒代表指出,应加强对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和新经济活动的司法保障,支持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投资、知识产权保护、金融诉讼。鲁毅代表则认为,应加大对网络诈骗、金融诈骗、毒品犯罪、知识产权侵权等的打击力度。
王学东代表认为,要推动各级法院利用最高人民法院查控专线解决经济纠纷案件执行难问题,提前摸清债务人经济状况,通过诉讼保全给债务人施加压力,以利于审判工作顺利推进。及时纠正带有地方保护主义的案件判决。
陈丽芬代表强调,要平等对待非公经济,依法维护非公经济的合法利益,促进非公经济的发展。陈锦石代表指出,要重视民营企业员工侵占企业财产的问题,切实加强民营企业合法财产的保障和权益的维护。昝圣达代表指出,司法机关要给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依法办案、公正司法。周立成代表说,当前商事案件多发,建议“两高”在司法解释中加上案例,更好地适应社会转型需要。王广基代表说,要重视解决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执行难问题,更好维护当事人的权益。
司法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
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推进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建设,推进跨行政区划法院建设,探索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今年的“两高”工作报告均着“重墨”于司法体制改革。
评价目前取得的成效,代表们普遍认为,司法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各项改革措施正在落地生根,司法体制改革的正向促进作用开始逐渐凸显。
2016年是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攻坚之年。“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涉及司法职权配置等深层次问题,力度、深度和难度前所未有。”“两高”工作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直言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政策配套不够、解读不够以及分类指导不够等问题。对此,代表们纷纷积极提出解决建议。
吕忠梅代表说,在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配套政策跟不上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来自于司法系统自身,也有的是来源于外部环境。因此,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法院、检察院自身制定配套政策,还需要涉及的相关部门理解和支持司法体制改革,为改革提供服务和帮助。
“要更多地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特别是基层法官、检察官的声音。”吕忠梅说,基层的法官、检察官是推动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吸收他们的意见,调动基层法官、检察官的改革积极性。
在谢勇代表看来,员额制改革和司法责任制的建立是这轮司法体制改革能否见成效的关键,应该将这两方面核心内容精细化、可操作化,防止出现“夹生饭”。他认为,无论从已有经验还是从实际操作标准看,司法责任制的建立还需要克服不少困难。但“司法责任制最终应建立一套标准体系,进一步强化司法人员办案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促进司法更加公正高效”。
“司法体制改革的主力军是法官和检察官,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促进这支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王明辉代表对此持相同观点。他建议,改革一方面要建立案件终身责任制这样的制度约束;另一方面要实现待遇和责任相匹配,提升法官、检察官的职业荣誉感和业务水平。
加大公开力度,推进阳光司法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司法越公开,就越能使暗箱操作没有空间、司法腐败无处藏身,就越有权威和公信力。多年来,深化司法公开、推进阳光司法一直是人大代表们强烈呼吁的问题,也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
近年来,司法公开取得重大进展。根据“两高”工作报告,截至今年2月,全国法院公开裁判文书1570万份、被执行人信息3560万条,直播庭审13万次。检察机关全面运行案件信息公开系统,对社会公开案件程序性信息241万余条、生效法律文书67万余份,发布重要案件信息7.9万余条。
康永恒代表表示,司法部门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公开促公正,以规范保公正,改革起点高,进程步子稳,实施效果好,值得点赞。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司法公开公正、树立司法公信力和权威的重要途径。张启生代表建议,司法部门应继续深入推进司法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等,让全社会更多地了解司法机关、了解审判程序,并有效实施对司法工作的监督,让审判权、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郑鄂代表说,要紧紧围绕司法责任制加快审判方式改革步伐,完善速裁和案件分流机制,改进裁判文书样式和格式,支持各级法院加强司法公开平台建设,加强立案、审判、执行等环节的信息化建设,努力让司法公正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
谈及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司法公开公正,周强表示,信息化是人民法院一场深刻的变革,要通过信息化实现审判执行全程留痕,规范司法行为,力争到2017年年底建成全面覆盖、移动互联、透明便民、安全可靠的智能化信息系统。曹建明表示,将推进和完善检察服务大厅建设,综合控告举报、案件信息查询等功能,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全面运行案件信息公开系统,并加强新媒体建设,深入推进检务公开。
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司法队伍
“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司法工作人员应从自身做起,自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只有这样,才会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近年来,“两高”紧紧围绕过硬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从严惩处司法腐败行为,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司法能力。
周强在报告中提到:坚持从严管理,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队伍建设。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法院队伍,保障公正廉洁司法。同时,人民法院也将进一步推进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曹建明在报告中指出:坚持不懈抓队伍、抓规范、抓基层,强化自身建设。从严从实加强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检察队伍。2016年,人民检察院将深化大规模教育培训,大力提高检察人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
随着立案登记制度的全面推行及人民群众法律维权意识的逐步提高,“两院”案件量大幅上升,案多人少的矛盾在一些地方显得十分突出。梁铁城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鼓励和引导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解决偏远地区基层岗位招人难的问题。同时,设立司法工作人员公开遴选常态化的有效机制,努力形成优秀人才到基层去、上级机关聘人从基层来的良性循环。
胡毅峰代表在审议时说,建议及早出台保障推进司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相关政策,与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改革相配套。此外,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和队伍面临的新情况,建议下拨一定数量的政法专项编制,解决双语法官、检察官短缺的现状。孙晓梅代表建议国家加大对法官、检察官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关心,减轻他们在办案和司法改革中承受的压力。
(文/本刊记者 张宝山 于浩 王萍 张维炜 李小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