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代表建议办理让群众“获得感”提升
文/陈绍充 欧剑耘
一直以来,一些地方存在代表建议办理“被满意”问题(即代表建议办理形式上轰轰烈烈,办理结果却强差人意,不少代表提出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但碍于情面和办理单位形象等因素,代表还是只得勉强对结果表示满意)。“代表代表,提了建议就了”,从很大程度上讲,源于代表对此类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微辞和无奈。
基于此,换届以来,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在坚持过去成功做法的基础上,继续聚焦并全力破局代表建议办理“被满意”问题,以全面提升代表建议质量和健全代表建议督办制度为抓手,切实推动代表建议办理落实到位。此举受到代表热烈欢迎和社会广泛赞誉。
抓“牛鼻子”,确保代表建议质量提升到位
代表建议质量是做好办理工作的“最先一公里”和决定性因素,取决于代表综合素质和人大工作机构对其履职服务保障水平。新一届伊始,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就坚持加强代表履职能力建设:集中对代表进行法律法规和履职业务知识培训,适时针对性地加强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写作辅导,分批组织到全国人大和发达地区人大现场观摩学习,加深其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有效激发代表的责任感和参与管理地方国家事务的内在动力。代表们积极响应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倡议,普遍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民主法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和广大群众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全方位查找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症结和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真梳理和转化,形成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系统解决问题建议。与此同时,成都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办事工作机构及时跟进,尽量为代表提供周到的服务和切实的保障,通过进一步扩大代表对常委会活动和专门委员会工作的参与,组织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走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加强“代表之家”建设等工作,为代表履职创造了更充分的条件。三年来,成都市人大代表建议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升,许多建议还转化成为成都市人大常委会的重点工作和重要监督事项。
“挂帅”督办,确保建议办理重视到位
2015年成都市人代会期间和闭会期间,代表们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针对依法治市、“四改六治理”、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教育卫生、交通管理等发展和民生问题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500件,按照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原则,首先确定21件代表建议作为当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的重点督办件;同时,在继以往与市政府达成扩大重点督办范围并加大督办力度共识,实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和资政选择部分代表建议重点督办的基础上,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又作出“增加重点建议督办数量”的决定,成都市人大7个专门委员会再确定17件代表建议进行重点督办,力求通过以点促面、举一反三,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全面、深入开展。与此同时,市“一府两院”有关办理单位,进一步健全了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同步细化并严格落实了办理工作的程序、时限、经费、质量等。
当好“裁判”,确保建议办理过程到位
成都市人大常委会继过去推动“一府两院”办理代表建议既做到“文来文往”,又做到“人来人往”后,还应代表们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了代表建议办理的标准。即开展办理工作要深入调查研究,找准问题根源,制订切实可行的办理方案;办理工作要做到及时快捷,紧扣实效性,切实把“务实、高效”落实到办理行动上;办理工作要加强沟通和互动,做到同代表本人三见面——正式办理前同代表本人见面了解提出建议的缘由、目的和要求,办理之中适时见面沟通调查情况和听取代表意见,办理结束后见面反馈情况听取意见,必要时还要实行整改,直至办理结果代表满意。为推动代表建议办理标准从“最先一公里”落实到“最后一公里”,成都市人大常委会还将督办代表建议作为常委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开展,同步会同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强化考核,使代表建议办理成为改进“一府两院”工作的重要抓手,汇民意、聚智慧、增共识,进一步完善公共决策吸纳民意机制,努力提高“一府两院”的公信力和效能。
全程“监军”,确保建议办理效果到位
目前,督办重点建议已成为成都市人大常委会的一项新常态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市人大7个专门委员会坚持主动进入、全程把关,有效发挥自身对全市相关方面工作情况熟悉的优势,实行人大、人大代表和办理单位三方联动工作机制,对有关重点建议严格督办和协调,并把重点建议督办工作与人大监督工作有效结合,切实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权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监督评价机制上形成对建议办理质量的硬约束,以更大的决心、更深入的作风和更务实的精神来狠抓落实,及时发现和解决督办中调查到的问题,推动把重点建议办成成都市代表建议办理“样板件”,确保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实实在在解决老百姓关心的切身问题,全力推动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不仅如此,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市人大7个专门委员会还要统筹兼顾、推动全局,同步加强对其他涉及自身职责的建议办理工作的督查,并推动以建议办理为契机,监督与支持相辅相成,力求进一步促进成都市各项工作的改革发展。
对此,成都市人大代表段丽丽、刘芸、杨福寿等深有感触,“代表建议的办理让我们感受到了人大‘娘家’的挚爱和政府作风的进一步转变,更增添了我们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和为民履职的动力。”
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提升
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强化重点建议督办的系列举措,推动了成都市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一大批关系全市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代表对建议办理的满意度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明显上升,成都市和谐发展局面更趋稳固。从换届以来已办理的市本级代表建议情况看,所提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基本解决的占76.6%,所提问题已经着手解决或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占19.1%,所提问题因各种原因暂时难以解决的占4%,所提问题留作工作参考的占0.3%;代表对办理态度满意占98.5%,办理态度基本满意占1.5%;代表对办理结果满意占95.5%,办理结果基本满意占4.2%,办理结果不满意占0.3%。由此,代表履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代表关注民生、反映诉求、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进一步发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如,李少春代表针对成都市老龄化率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且养老产业相对滞后的实际,提出了关于“采取多种模式、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的建议后,很快得到了认真督办,成都市人大常委会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对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专题询问。紧接着,市政府按要求专门就专题询问的意见办理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了报告,将紧紧围绕加快实现老有颐养的目标,进一步深化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做到让全市老年人干干净净活出尊严、舒舒服服活出品质。接下来,成都市人大常委会还将加强地方立法步伐,推动以地方性法规来保障和促进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
成都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率队督办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摄影/欧剑耘
又如赵心愚代表、夏奠强代表分别提出的“关于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建议”和“关于加强对大型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的建议”,均系经过充分走访调查后,专门反映近些年来人民群众意见强烈的学前教育尤其是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不平衡、幼儿入园难问题的呼声。两建议很快得到成都市人大常委会重视,被列为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重点督办件,经先期由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市人大城环委等多次与市教育局、市建委等部门专题研究和协调沟通后,成都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又对此进行专门督办,最后群策群力达成了一致共识,即成都市将按照“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以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为主”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通过实施公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加强公建配套幼儿园建设、鼓励扶持公益性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举措,确保到2016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公益普惠、公平均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同时,针对建议内容提出的学前教育尤其是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管理工作是涉及千家万户、惠及下一代的重大民生工程,成都市人大常委会还将此纳入了长期的监督工作范畴,将连年开展工作监督。
这样的重点建议督办还有很多,如段丽丽代表“关于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的建议”,经督办并纳入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园、带)建设情况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后,将有力地助推成都市农业科技发展,提升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葛萍代表“关于加大病危桥改造补助资金的建议”办理将进一步推动成都市解决人民群众的过桥安全和改善城乡交通条件;吕明等代表“关于对空气污染(点)源实施有效治理的建议”等有效办理并纳入本届市人大常委会任期内每年对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展重点监督检查的内容后,将进一步
推动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实现成都市“蓝天白云”越来越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