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法院行”
——聚焦最高人民法院创新联络工作“出实招,见实效”
文/王俏 于浩
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最根本的是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而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正是公正司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各种形式,主动加强与全国人大代表的联络沟通。其中邀请代表视察法院工作,创造出“代表广泛参与、深入了解和有效监督法院工作”这一可在全国各级法院推广复制的联络工作新模式。
人大代表们在汤阴法院听取该院维军法庭的情况介绍
“搭建民意沟通桥梁纽带,确保为民司法公正司法。”周强当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之后不久,就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如何更好地接受全国人大代表监督。周强表示,希望代表及时向最高人民法院反映、传递人民群众最真实的声音;多走进法院,多参与法院活动,近距离了解人民法院工作,面对面倾听一线法官心声;多提宝贵意见,及时反映工作和生活中发现的人民法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人民法院改进工作出谋划策;多传递法院声音,进一步增进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人民法院工作的了解、理解和支持。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提出进一步深化人大代表联络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总结推广加强代表联络的好经验、好做法;法院内部各部门齐心协力,加强与人大有关部门的联系,形成工作合力;积极为代表监督法院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这一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做好与全国人大代表联络沟通的基础上,开始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走进各地法院,探索如何让全国人大代表“深入了解、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法院”这一创新性的监督联络方式。
郑维勇代表(右一)和平措代表(右二)在社会法庭翻阅卷宗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此前人大代表视察人民法院活动经验后,组织邀请了32个代表团的68位全国人大代表,分别视察广东、吉林、山西、江苏、安徽法院工作。代表们对于这种深入基层、实地考察的工作方式给予充分肯定,表示通过走进法院、亲近法官,对人民法院工作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切身感受和体会到了法官真实的工作状态和面临的实际困难,有利于代表有针对性地监督和支持人民法院的工作。
对于这个获得全国人大代表认可,并积极参加的“法院行”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副主任王飞鸿在接受采访时说:“组织全国人大代表视察各级法院,可以更好地监督法院工作,推动克服和解决人民法院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不断提升审判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同时,社会上对法院的各种疑问,也或多或少是代表心中的疑问,邀请他们走进法院,和法官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可以让他们解开心中的种种疑问,对法院有更全面的了解和理解,进而给法院工作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
当越来越多的代表有了“走进法院,亲近法官”的直接感受后,人民法院对于代表们不再神秘。与此同时,代表们通过视察活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转化为人民法院相关司法政策的重要内容,有力推动了人民法院工作的发展。
张德明代表对着河南高院刑三庭法官办公室墙上的廉政亲情寄语拍照
2015年全国人代会结束后,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对照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要求全国各级法院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为契机,把代表的鼓励和期待转化为动力和鞭策,把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嘱托时刻记在心上,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扎实有力的举措,推动人民法院工作实现新发展。同时决定结合今年10月份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关于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工作专项报告工作,继续分批组织开展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法院专项活动,以使更多的代表能够深入了解各地法院在坚持公正司法、深化司法公开、推进司法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直接听取全国人大代表对加强改进人民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第一次接触“全国人大代表法院行”活动的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认为,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来的,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代表者。人大代表对法院工作进行监督,就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所以,人民法院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就是在接受人民的监督。特别是在当前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人民法院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更应当自觉遵守宪法法律规定,把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人大代表的监督,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
(本文图片摄影:王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