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的国会与改革(下)
文/徐世澄
2014 年3 月11 日,智利当选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在智利第二大城市瓦尔帕莱索的国民议会宣誓就职,任期四年。图/CFP
选举制度改革
2014 年4月28日,智利众议院通过了巴切莱特总统提出的选举制度改革法草案,后经过执政联盟与在野党参议员长达数月的协商,对原草案作出多处修改,并经参议院投票通过后,2015 年1 月20 日,众议院再次投票通过了选举制度的改革草案。4月28 日,巴切莱特总统正式颁布了新的选举法。
到目前为止,智利的选举制度还是皮诺切特军政府1980 年制定的,规定每个选区只能选举两名众议员和参议员。一个政党在一个选区中要获得两个议员的席位,必须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数。如果得票虽领先,但不到三分之二,只能获得一个议席,另一个议席由得票占第二位的政党提名的候选人获得,但该候选人所获得的票数不能少于33% 的选票。这一选举制度有利于得票居第二位的党派,通常情况下是保守的政党,但不利于其他比较小的政党。巴切莱特提出的选举制度的改革将结束皮诺切特的这个遗产。根据这一法律,众议院将由120 名增加到155 名。新的众议院将由2017年11 月的选举产生,全国将分成28 个选区,每个选区根据选民人数选举产生3 至8 名众议员,总数为155 名。新的众议员将于2018 年就任,2018 年前,众议院仍由120 名组成。参议院在2018 年前仍由38 名组成,从2017 年起将逐步增加,2017 年11 月选举时将更新一半参议员,2021 年再更新其余的一半,最后增至50 名。参议员选举的选区就是国家的行政区。新选举法规定,参议员和众议员的候选人中,妇女候选人不得少于40%,但对当选议员的性别组成没有硬性规定。
智利国会荣誉大厅。图/CFP
宪法改革
1973 年智利发生军事政变后,国会被解散,立法权由军政府行使。1980 年军政府执政期间,在一次普遍认为是“不规范、不民主”的公民投票中通过了宪法。国会由两院组成,众议院120 名,参议院47 名,其中38 名民选产生,9 名由军政府指定。宪法规定,执政超过6 年的前总统为终身参议员。根据这一宪法, 1980 年宪法规定,1988 年进行等额选举的总统大选,1990 年还政于民。皮诺切特在1988年大选中失利。1989 年,智利举行差额选举的总统大选,基督教民主党帕特里西奥·埃尔文(Patricio Aylwin)获胜,于次年接替皮诺切特出任总统,智利实现民主化。1990 年皮诺切特卸任后,仍保留军队总司令的职务至1998 年。根据1980 年宪法的规定,皮诺切特成为终生参议员。
2005 年8 月26 日,争取民主党总统里卡多·拉戈斯·埃斯科瓦尔(Ricardo Lagos Escobar)任内,对1980 年宪法进行了修改,共修改58 处,取消指定参议员和终生参议员,将总统任期从6 年改为4 年,不得连选连任,但可隔一届后再次竞选,并加大了众议院权力。
早在2013 年11 月竞选总统时,巴切莱特就承诺,若她当选总统,她将用一部新宪法来取代军人独裁统治者皮诺切特在1980 年制定的宪法。2014 年3 月就任总统后,她又多次提出要制定新宪法。今年4 月28 日,她通过电视台正式宣布,将在9 月启动制定新宪法的公开的立宪进程,将通过对话、咨询、辩论、会议来进行。但是,她没有具体说明由谁或由哪个机构来制定新宪法,是否将召开立宪大会,还是通过公民表决方式来立宪。因此,在她宣布之后,各党派和各界人士纷纷提出质疑。
立宪过程相当复杂,需要广泛征求民意并与各反对派和社会各阶层进行谈判,需要国会以三分之二的绝对多数批准。目前,巴切莱特的执政联盟由7 个政党组成,其中有左翼政党如社会党、共产党,也有中间政党基督教民主党,各党意见不一。再加上在野的右翼反对党对巴切莱特的牵制就更多,因此,巴切莱特在寻求宪法改革方案时需要进行更多的政治妥协,以平衡各党派之间的不同利益。由于执政联盟新多数目前在国会中占多数,所以一般的改革方案只要执政联盟内保持一致,在国会上通过问题还不是很大。评论认为,如果执政联盟成员之一的基督教民主党议员投反对票的话,那么形势就会发生变化。
从整体来看,巴切莱特执政以来,基本上兑现了她在竞选时的承诺,先后出台并开始实施税收、教育、选举制度等项重大改革。在国会讨论过程中,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一些国会议员提出了不同意见,在对改革的最初方案作了不少修改之后,这些改革草案最终得以通过。但到目前为止,这些改革措施尚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在短期内,特别是对经济的稳定增长方面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这些改革措施比较激进,动摇了智利前期实现高增长的基础性经济和政治制度。第二,改革时机欠佳,使已显疲弱的经济雪上加霜。第三,部分改革方案遭到左、右两方面的夹攻。执政新多数联盟内,基督教民主党议员认为改革方案偏左,而共产党和一些社会党等左翼政党议员认为改革方案偏右,因此,常常意见不一。而大多数右翼议员对改革持反对态度。尽管这几项改革方案已获通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阻力还很大。第四,腐败丑闻不断,影响政府声誉和改革的进行。智利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拉美国家中比较清廉的国家,但近年来,腐败丑闻也接连不断发生,牵涉到政府现任部长和前任部长、执政联盟和反对党议员。近期,智利政府、执政联盟和反对党联盟因为一系列腐败案件被媒体曝光而深陷信任危机,智利的彭塔金融集团(Penta)和知名企业智利化工矿业公司(SQM)因涉嫌非法资助政党候选人竞选而受到司法部门的调查,巴切莱特的儿子和儿媳也被控通过不正当手段倒卖地皮获取暴利,目前,智利司法部门已经着手调查这些案件。
2015 年3 月10 日,巴切莱特宣布成立反对腐败、利益冲突和渎职特别委员会,以规范政治和企业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宪法秩序,防止将来有人通过获得特权信息或利用政治关系为自己谋福利,防止滥用职权成为一种惯例。巴切莱特还宣布,已下令将政府高官和前总统的个人财政申报的范围扩大。4 月28 日,巴切莱特又发表电视讲话说,近期发生的腐败和有悖职业道德等行为削弱了国家民主,宣布政府将尽快出台一系列措施,推进全面和彻底的改革,严厉打击渎职和腐败等行为,根除政坛和企业界不正之风。她说,政府在政治资助问题上坚持完全透明,反对匿名资助做法。政府将不允许企业对选举进行任何形式资助,违规企业一旦被查明将被视为犯罪。国家将对政党活动给予资助,但是政党需要履行相应职责,需要重新注册党员、改善党内民主,财务要更加透明、接受监管。此外,要采取措施促进政党内领导人更新换代进程。她说,辜负人民信任的人将无权参加选举,已当选的人将失去在国会中的席位。巴切莱特还表示,政府将起草一份反腐草案,并尽快提交国会讨论。由于腐败丑闻不断,5 月初,巴切莱特的民调支持率从去年11 月的38% 降到29%。5 月6 日,巴切莱特要求全体内阁(除外长外)集体辞职;5 月11 日,巴切莱特宣布新内阁名单,这是她去年3月就任第二任总统后的首次内阁改组。在23 名部长中,包括经济部长在内的14 名部长留任,有9 名部长更新,其中国防、内政、司法、劳工部长为互换,而财政、总统府秘书长、政府秘书处(政府发言人)、文化和社会发展部部长为新人选。令人注目的是,卷入到腐败案的原内政部长罗德里戈·佩奈利略被原国防部长豪尔赫·布尔戈斯接替,而税收改革的主要策划人、原财政部长阿尔韦托·阿雷纳斯被受企业家欢迎的原国家银行行长罗德里戈·瓦尔德斯替代。评论认为,今后巴切莱特的经济政策有可能向中间倾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拉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