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人大:建好网站,助力宣传
打开吉林人大网的首页,综合信息、会议专题、公众交流、代表服务专区等栏目一目了然,网站内容丰富,版面清晰简洁。作为吉林省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的吉林人大网,自2010 年6 月试运行以来,逐年稳步发展,目前运转良好,已成为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对外信息发布和新闻宣传的重要载体。
规范管理,全力建好人大网
吉林人大网由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网站创办初期,技术保障和信息发布由办公厅信息中心和宣传中心分别负责。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为了理顺管理体制,加大门户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力度,2013 年10 月,办公厅将吉林人大网的日常管理工作全部交由信息中心一家负责,明确了责任主体和管理职能。原在宣传中心的部门副主任和网络编辑一并整合到信息中心。办公厅分管信息中心工作的副主任兼任网站的主要负责人,并作为网站信息发布的终审者在日常的管理中履职尽责。
同时,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建章立制,对吉林人大网进行规范管理。2013 年年底,信息中心以办公厅的名义广泛征求和认真听取了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办事机构的意见,对管理规定数次修改,经过办公厅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后,以红头文件的形式正式下发《吉林人大网信息发布管理规定》。在这个文件中对吉林人大网上的信息进行了分类管理,对不同类别的信息制定了不同的发布流程。对原创的首发信息采取四审制,即信息提供部门审核,网络编辑初审,信息中心副主任复审,办公厅副主任审定。明确了机关各部门对吉林人大网各栏目信息的维护责任,几乎每个部门在吉林人大网上都有“责任田”,解决了以往信息中心在网站上“自拉自唱”的问题。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认识到,建立高素质的信息员队伍,提升网站的工作标准,对于办好一个网站来说至关重要。2014 年8 月,吉林省人大机关告别了内外网单机隔离卡切换的方式,实现了内外网双机物理隔离。以此为契机,为解决门户网站信息发布的质量和数量问题,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建立人大机关网络信息员队伍及加强信息报送工作的意见》。建立了涵盖机关各部门的信息员队伍。信息员的主要职能是负责所在部门在机关内外网信息发布及报送工作,按照要求参加信息化业务培训,协助信息中心管理本部门的信息化设备。同时在红头文件中,结合人大工作实际,对哪些工作是报送信息的重点,信息编写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明确地提出了工作标准。并要求按季度公布信息员的报送数量和采用数量,机关每年对信息报送工作先进处室和个人给予表彰。这样,信息发布和更新不仅有了组织保障,而且又引入了激励和竞争机制。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人们获取资讯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对保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吉林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对吉林人大网的信息安全工作高度重视,要求坚决做到涉密信息绝不上网。2014 年1 月,按照国家对保密工作的有关要求,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成立了吉林人大网保密审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办公厅主管网站工作的副主任任组长,信息中心主任任副组长,机关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任小组成员。该小组在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保密委员会直接领导下工作,负责吉林人大网的信息安全工作。迄今为止,吉林人大网没有发生一起泄密事件。
发挥网站优势,做好宣传工作
理顺了机制,规范了管理,吉林人大网逐步成长起来。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促进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成为摆在吉林人大网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网站在各大媒体中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发布迅捷。为此,吉林人大网努力成为人大机关对外信息发布的首发地。每次的常委会会议和人大机关的重大活动,都是媒体关注的新闻线索。每次活动结束,新闻通稿经过常委会领导审定后,吉林人大网会在第一时间对外发布。对重大活动的报道,吉林人大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首页相关栏目发布。各家媒体以此为新闻源各取所需,结合自己的媒体特点重新加工制作,在电视、广播和报纸上发布。由于门户网站发布权威及时,得到了省内包括都市类媒体在内的各家媒体认可。吉林人大网发布的信息在百度搜索中的排名逐年提高。
对信息的聚合是网络媒体的另一优势。借助此优势,吉林人大网以网站专题的形式宣传报道人代会。连续两年,吉林人大网在省“两会”召开期间,在正常信息发布的同时,推出了网络专题报道。专题的信息来源,既有会务信息的权威发布,还有对各家媒体报道的转载,以及代表依法履职方面的知识类介绍。对受众关注高的热点话题,通过“代表之声”栏目给予了最大限度的转载和发布。将不同媒体不同角度对人代会的报道,经过有选择性的筛选,集中地体现在专题中。克服了人员少的困难,增加了门户网站对大会的独家报道。在“两会”召开期间,网站的访问率和点击率大幅度提高,独家报道的信息被中国吉林网、吉林广播网、新浪网、共产党员网、中国人大网转载。吉林人大网的“两会”专题报道连续两年获得吉林人大好新闻奖。
2014 年1 月21 日,吉林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场设置的触摸屏与吉林人大网实现了信息互动。图为采访会议的“小记者”正在查阅信息。摄影/王泰筌
今年8 月以来,吉林人大网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媒体融合的讲话精神,积极尝试门户网站信息发布与其他媒体的融合。据了解,在吉林省人大机关,纸质媒介有《吉林人大》月刊、《吉林人大信息》简报、《代表之声》简报三种。这些纸质媒体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承办。采编流程不一,受众有内外之别,工作上彼此之间互不搭界。目前,对这些纸质媒介的信息,在吉林人大网上实现了经过筛选和整合后的统一发布。同一信息源在三家纸质媒体中会有不同的体现,如果不经过二次编辑和审核就通过门户网站对外发布,不仅会出现信息重复发布问题,而且很可能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吉林人大网对于每条信息都要经过适合不适合在互联网上发布的研判,然后再选择最适合网络媒体报道的形式发布。比如标题要重新处理,内容要重新删改,没有图片的要配上图片。目前,三家纸质媒介对能在吉林人大网上发布信息高度重视,成为了网站“要闻”“市州人大”“代表之声”栏目的主要供稿单位。
尝试门户网站与数字阅读触摸屏信息互动,也是吉林人大网工作人员努力开创的新方向。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与省图书馆合作,于省人代会期间,在中心会场设立了数字阅读触摸屏。吉林人大门户网站与触摸屏信息实现互动。据了解,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触摸屏上的信息,实现了由单一的会务服务实用内容向新闻资讯过渡,实现了与吉林人大网实时更新,同步发布。
2013 年8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信息中心在吉林召开了由部分省(区、市)参加的“人大机关业务流程与应用标准专题研讨会”。吉林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王甫轶在会上表示,吉林省人大将以全国人大实施《2012—2017 年人大机关信息化建设规划》为契机,积极推进吉林省人大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争取迈上新台阶。
2014 年11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安徽合肥召开人大系统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作会议。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李连宁作了讲话,并对有关人大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常委会领导对“通过网络平台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荀凤栖专门作出批示,认为此项工作很重要,责成吉林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王甫轶“组织研究,跟进建设”。据了解,目前,由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管信息化建设的副主任牵头,在吉林人大网上启动了代表服务专区,配合负责代表联络工作等业务部门,共同做好“通过网络平台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这项工作。信息中心也就如何做好技术保障和支撑工作,在着手研究有关操作层面的具体方案。
据了解,围绕“通过网络平台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这一工作目标,加强和完善吉林人大门户网站的建设,将是今后吉林人大网的发展方向和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文/ 本刊记者 张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