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议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联系选民的做法和启示
孙海荣
英国议会大厦
20 多年前,苏格兰议会在全世界率先建立起了议会电子申诉系统,开启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先河;如今,利用个人网站、微博等平台与选民沟通,已成为西方议员的普遍工作形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如何具体落实这一精神,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打开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议会的官网,可以便捷地找到议员个人网站的链接。议员个人网站设计各具特色,且吸引眼球,但主要版块是共同的:一是个人基本信息,如代表的选区和党派、联系方式、信仰、出生地、个人履历等。二是个人新闻,如参与了某场议会辩论,参加了某场重要会见,或推动政府解决了某些问题。三是政策主张。就某项问题发表观点和意见,对选民关注的问题作出回应,以及发布其他感想、工作日记等。遇到令自己不满的问题,议员有时措辞激烈,甚至点名要与政府领导人交涉。四是工作事宜。主要是选民接待日的预约安排,以及收集选民各类求助,并提供指导。五是其他资源介绍。围绕议员本人关注的话题,如环境保护、妇女权益保护、打击拐卖儿童等,提供相关网站链接或宣传资料。
由于西方议员的竞选制特点,个人网站都独具特色,突出强调个人主张、个人政绩以及个人政治形象。观察新闻标题,大都是该议员“督促政府重视保险索赔欺诈问题”“施压铁路公司解决轨道噪音问题”“帮助居民有效增强癌症风险防范意识”之类,侧重报道个人工作努力的成
果。消息更新速度也很快,体现议员活动频繁,深入民众。不少议员还将本人议会质询、辩论的文字实录或影像上传网站,力图更加有力地宣传自身观点,树立形象。网站的服务功能也是一大特色。“选民接待”栏目详尽列出该议员几个月内的安排,包括接待时间、地点和预约电话等。对于选民最为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如上学、交通、垃圾处理等,会一一具体告知哪些归地方议员受理,哪些归国会议员受理。比如,国会议员会热情告知:“您所关心的问题,凡不属于地方事务,而是关系中央政府政策,请直接向我反映,不必犹豫。”之后不厌其烦地列明受理的申诉事务,有的还分门别类设立投诉箱,便于选民“对号入座”。
网络信息技术不仅为选民反映诉求提供了渠道,也大大提高了议员动员民众的能力。例如,据一位名叫shaney 的美籍华人2013 年3 月博客记述,她因为亲属办理移民手续时遇到麻烦,向所在的密苏里州选区的国会参议员发电子邮件,投诉美国移民局,很快得到了参议员的帮助。不久,这名议员也发来电子邮件,寻求选民支持,号召为一起军队性侵案的不公判决“呐喊”,并通过选民转发邮件的方式,征集到25000 个签名,为其在国会质询提供了有力的民意基础。可以看出,网络信息技术凭借强大的交互性、实时性、传播性等特点,已成为议员与选民互动的新平台,一定程度改变了公共政治的生态。
面对政治生活的这股新浪潮,西方立法机构日益重视网络技术的应用。很多议会的官网上,都统一提供议员的个人网站链接、邮件地址和电子账户。据美国国会2013 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所有的100 名参议员,都已经成为推特上活跃用户。美国国会由此成为第一个参议员全部开通推特账户的国家。2013 年日本参议院选举,也首次取消了对候选人开展网上竞选的限制,以吸引年轻选民参加投票。相关管理制度也在加紧完善。美国国会对议员向选民群发电子邮件的数量、时机和内容都有规范要求,比如,规定议员个人传记不得群发给选民,防止滥用资源进行自我宣传。
我国与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国情存在根本差异,但在民主的实现形式和具体手段上,可以相互借鉴。况且,全国人大开展议会交往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交流治国理政的经验。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大大普及,人大代表开通微博和个人网站,已经不存在明显的技术障碍。就网络平台的功能设计而言,应包括四块:一是政策系统,即介绍人大政策法律、人大代表权利义务等。二是工作系统,即反映人大代表开展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和评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向选民述职等活动情况,以及提出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等情况。三是陈情系统。为选民提供表达意见、建议和诉求的渠道,如电子邮箱、意见箱等,告知选民受理程序,并公布人大代表的联系方式。四是交流系统,主要是开设人大代表与选民进行互动交流的论坛等。
首先,有助于强化对人大代表的监督。人大代表上网之后,直接面对选民和媒体,选民可以较容易地对其履职情况和为民服务情况进行监督,代表也需要对选民诉求做出负责任的答复。
其次,对政府工作构成有力监督。代表如果把政府办理代表意见和建议的进展情况等,在网络平台上公示公开,及时跟踪反馈,有利于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减少“踢皮球”现象,从而提高为民办事的质量,改善选民的信任度。
第三,拓展公众参政议政渠道。依托开放互动的网络平台,人大代表能够克服兼职代表的局限性,打破地域、职业、年龄的界限,汇集各方面意见,提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决策质量。
第四,提供有效的低成本沟通手段。人大代表利用微博、个人网站等数字化办公条件,与选民保持经常沟通,在网上第一时间回应和疏导民众诉求,能初步遏制民众的上访冲动,一定程度减轻地方维稳压力,发挥人大对社会矛盾的整合功能和社会凝聚功能。同时,网络平台也为人大和政府提供了表达解释的窗口,增进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近年来国内“政务微博”的迅猛发展,为人大代表适应信息化潮流加强联系选民提供了示范。人大是民意机关,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应当更加紧密,更富创造性。我们不能指望新媒体能够单纯以科技的力量,在一夕之间改变公众政治参与的不足。但是,社会的信息化步伐在加快,公众的需求和期待在变化,相应的工作方式也要改变。从上世纪80 年代的省市长热线,到今天的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历史在不断前进。公众已经习惯用新媒体新技术获取信息,表达诉求,实施监督。人民民主是一项宏伟的事业,也是一项精细的事业。既需要体制层面的大力推动,也离不开技术和方法层面的点滴积累。唯此,才能更好地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要求,有效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作者单位:总装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