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南昌“跑”起来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畅通省城”监督活动综述
2013 年5 月7 日,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畅通省城”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洪礼和率部分领导小组成员,骑自行车察看南昌早高峰时段交通情况。摄影/潘辛菱
增加停车泊位、调整优化交通信号灯、缩小地铁施工围挡、打通断头路……近一年来,江西省城南昌的交通发生了显著变化。许多南昌市民表示,罹患“肠梗阻”多年的南昌交通得到了有效缓解。而这都源于江西省人大常委会自去年4 月份起开展的“畅通省城”系列监督活动。
作为江西的省会城市,南昌的交通拥堵问题原因复杂,单单依靠南昌市的力量远远不能解决问题。也正因如此,江西省人大常委会联合南昌市人大常委会组成“畅通省城”活动领导小组,双方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共同研究治理拥堵的对策和办法,分别督促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南昌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完善政策措施和监督机制,为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我们综合运用听取专项报告、专题调研、专项视察、重点建议督办等多种监督方式,通过省市人大联动、人大与政府互动,形成了强大合力,推动解决南昌市道路交通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洪礼和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人大监督就是要以增强监督实效为中心环节,以开拓创新为手段,积极探索体现人大特点、发挥人大优势的新举措,使人大监督工作更富有实效、更具有活力。
从民众呼声最强烈的地方入手,百姓拥护,各界支持
在中国的区位经济版图中,南昌的地理位置极为特殊。作为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经济发达地区的腹地,南昌既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理想地区,亦是区域的交通枢纽,正所谓“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南昌市经济社会大发展,人流物流车流越来越集中。然而,机动车数量快速增加与道路资源不足、路网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也日益加剧,加上两年多前开始的地铁站点施工围挡“四面开花”,以致南昌道路交通拥堵状况日益严重。患上了“都市病”的南昌,让出行的市民天天牢骚怨言不断。
老熊家住北京东路某楼盘,上班在红谷滩的春晖路。自从地铁施工北京西路西向限行后,他开车走青山湖隧道经阳明路上八一大桥。这一路的堵点真多,南京东路会堵,洪都大道会堵,出隧道后,阳明路上又会堵,“那车多的,堵得让人五心烦躁!”
2013 年1 月,江西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周山印一口气提交了两条关于城市交通方面的建议,他认为南昌市的公交线路分布不合理,站台设置不科学,出租车秩序之混乱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强烈呼吁南昌市加强道路交通管理。
面对群众的呼声,江西省人大常委会不想当旁观者。“这看似是一个交通问题,但如果百姓的怨言日积月累、越来越大的话,难说不会引发其他问题。”在洪礼和的眼中,让百姓出行顺畅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而人大监督,就是要紧盯事关全省工作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正是基于此,换届伊始的江西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启动了“畅通省城”监督活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并将省人大有关专委会、常委会工作机构及南昌市人大常委会等多方力量整合在一起。“这是顺应群众愿望、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努力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创造条件的一件利民工程。”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张振球说,活动目的就是要找出解决交通拥堵的最佳对策,让南昌市民有“一条好路”可走。
到交通一线去,说专业的话,提有分量的建议
2013 年的“五一”节刚过,由洪礼和率领的“畅通省城”领导小组成员在进行的“骑行看南昌”交通状况调研已经开始了。车队每天早晨七点,准时从位于南昌老城区中心八一广场附近的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大院出发,分别前往具有代表性的拥堵路段现场察看。
五天的骑行,让调研组对南昌市的交通拥堵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更深刻的把握。比如在南昌老城区的主干道北京东、西路上,调研组对南昌市地铁施工大面积占道印象颇深。“丁公路站的施工围挡占了整个路宽的五分之三,通行的社会车辆拥挤不堪。”骑行到这里时,车队汇入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混行的“洪流”,一些调研组成员不免有点紧张,手捏车闸随时准备刹车。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路中间的地铁施工场地里却是另一番天地。师大南路站的施工围挡区里,除了施工设施和建材外,员工开会、培训和休息场所应有尽有,整齐、宽敞、舒适的状况让调研组十分感慨。“修建地铁本是造福百姓的一件大好事,但只有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少占一点道路资源,少影响一点市民出行,这件好事才能真正赢得广大市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洪礼和推着自行车,边察看施工现场,边语重心长地向南昌市轨道交通集团负责人建议道。
像这样深入实地的调研,“畅通省城”领导小组先后开展了许多次。比如,去年4 月到6 月间,省人大内司委就路口路段交通优化、挪用占用停车场等情况,省人大财经委就行人、非机动车过街天桥建设和停车泊位建设情况,省人大常委会选任联工委围绕涉及南昌市道路交通方面的6 件代表重点建议办理情况,分别开展了专题调研。
大量的实地调研和座谈分析,凝聚成了84 件很有点分量的建议,内容涵盖整治、建设、优化、立法四个方面,一共涉及40 多个部门和单位。“省城交通问题实在是太难办了。看了今天的84 条建议,我有一种雨过天晴般的感觉。”时任南昌市长陈俊卿说,“畅通省城”领导小组提出的这些建议,是对南昌交通乃至城市发展的“真支持”“真给力”。
2013 年5 月31 日,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畅通省城”建议、意见交办会,将84 件建议、意见进行了集中交办,明确了交办事项、责任单位、落实单位、责任人、完成期限等。“这样交办,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才能保证建议、意见得到落实。”交办会上,洪礼和明确要求各责任部门要按照“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原则,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将工作责任要求落实到人到岗,明确时间,强化实施,务求实效。
持续督办整改情况,把建议落到实处,把制度建立起来
地铁1 号线施工围挡正在逐渐让路于民,刚开始的2 号线施工,不再像以前那么“霸道”;交通路口不光有协警,正牌的交警更多了;乘公交车,刷卡后5 至90 分钟内可免费换乘1 次;原来长期被某单位外凸花圃活生生切成“断头路”的地方,现在辟出了非机动车和行人专用通道……如今,许多南昌市民发现,南昌的交通正在发生着这样的变化。而这正是“畅通省城”领导小组持续督促南昌市轨道交通集团加紧落实有关“围挡瘦身”建议的结果。
自建议、意见交办会结束后,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对限期在去年12 月底完成整改的61 条建议、意见进行了梳理,分为有关地铁围挡整改事项、火车站及周边整改事项等6 大类问题,邀请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组成6 个小组,分别对6大类问题进行专题督办。“尽管这61 条建议、意见落实到了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责任人,也有完成期限,但如果没有人去盯着这个事也不行。”谈及组织督办的初衷,洪礼和认为,唯有人大代表来督办最合适。督办之路并非坦途,针对一些建议进行两次督办、三次督办的情形亦是常态。江西省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第三督办组组长谢碧联说,跟踪监督并不难,关键的是我们敢不敢用这个监督手段的问题。正是在这种劲头下,61 条建议已经基本办理完毕。
交通拥堵问题是城市发展中的通病、顽症,何况是南昌这样一个“先天不足”的城市,更何况南昌的机动车数量还在以每天数百辆的速度增加着。所以,通过完善制度维护监督成果,成为了江西省人大常委会的共识。为此,他们开通立法“绿色通道”,修改了江西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增设了部分条款,加大了对机动车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治理、处罚力度;相关政府部门制定了地铁施工围挡建设标准,缓解交通拥堵的各项制度正在一步步建立之中。(本刊记者梁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