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秀:从“万里长城”到全国人大代表
1956 年在先农坛体育场,周总理与张俊秀亲切握手。(图片由张俊秀提供)
前不久,广州天河体育场中央的那片绿茵场地与无数中国球迷一起,见证了中国足坛历史性时刻的到来——广州恒大代表中国足球首次登顶亚洲,夺得亚冠联赛冠军。这次胜利,着实在国人心里荡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涟漪:中国球迷对中国足球的那份执着与热情再一次被唤醒和激发。作为中国足球的“铁粉儿”,张俊秀也无一例外地为之振奋与激动,他直言自己又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
说起张俊秀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他是新中国第一代国脚,是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守门员之一。1955 年,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暨第二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足球赛上,他被评为最佳守门员,得到“攻不破的万里长城”的美称。
但是,在这位80 岁的“老门神”心里,自己的另外一个身份却更让他感到自豪,那就是一届至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张俊秀说,足球运动员的身份实现了他少时为祖国争光的梦想,而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则成就了他毕生为人民履职的光荣。
2014 年,适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 周年。新年来临之际,记者再次来到足坛元老张俊秀家里,听他讲述自己从“万里长城”到全国人大代表角色转变背后的岁月更迭。
“攻不破的万里长城”
张俊秀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那一年,7 岁的他受哥哥的影响开始接触足球,读高中二年级时他被选进天津汽车制配厂的保卫科工作。后来参加了厂足球队,当了一名守门员。1953年,他代表天津青年队参加全国青年足球锦标赛;后被选拔到中央体训班,从此便走上了足球运动员之路。
“那时中国足球的水平很低,连印度队想来华比赛都不敢答应,原因是害怕输给对方。”1954 年,邓小平、贺龙等中央领导决定派一批年轻选手到匈牙利留学。半年内,国家先后选派了两批运动员赴匈牙利学习,派出人数分别是15人、10 人。学成归来的球员也带动了中国球员水平质的飞跃。由此,中国足球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1954 年至1963 年,张俊秀在任国家队守门员期间,代表国家队参加国际比赛近400 场。建国十年大庆,国家邀请苏联和匈牙利两支欧洲劲旅参加对抗赛,在刚刚建成的北京工人体育场举办全运会期间,张俊秀再次显示了“万里长城”的风采,面对两场比赛对方的几十次射门仅失一球。中国队以1 胜1 负的战绩获得第二。
但是,傲人战绩的背后却满是汗水和泪水。运动损伤让张俊秀受了很多苦,二十多年来无法正常走路。因为腰椎间盘磨烂了,掉到了椎管里,压住了马尾神经根,直接影响了下肢的活动。1983 年手术后,张俊秀瘫痪了整整一年,大小便失禁,血脉不通,右脚已经变成黑色。至今,他的右腿走起路来还是有点跛。对此,张俊秀自己却看得很淡然,他说:“毕竟是运动员,这点伤病还能忍。”
从擅长鱼跃扑救的守门员,到国家级足球教练,再到中国足协副主席,辉煌的职业生涯诠释了张俊秀对足球六十余年一往情深的爱。
和国家领导人坐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
如今,当张俊秀回忆起接到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通知后自己心中那份无以言表的激动之情时,仍感历久弥新。
据张俊秀自己介绍,他是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增补的全国人大代表,由当时兼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提名:“在一届全国人大运动员中仅有一个代表名额。1954 年,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吴传玉当选为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新中国第一个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让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国际赛场上高高升起的运动员。但是在参加完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吴传玉在去匈牙利学习途中因飞机失事而遇难。1956 年6 月,我被补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荣高棠也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但他当时是国家体委副主任,是以体育口领导的身份选为人大代表的。当我接到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通知时真的不敢相信。在我的心目中,能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都是国家的有功之臣、劳动模范和战斗英雄,如郝建秀、梁军、王崇伦、孟泰……而我是一名足球运动员,足球是集体项目,我一个人怎么敢承担这么高的荣誉。后来我明白了,这不是个人的荣誉,是要我代表足球界,代表运动员来参与决定国家大事。记得当我说自己不够全国人大代表资格时,有个代表对我说:‘你要想的不是够不够当代表的问题,而是如何当好代表的问题。’这句话对我起了很大作用。”
“我记得第一次参加大会是在中南海的怀仁堂。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只有一千人出头。怀仁堂很小,也只能容纳一千多人。我至今记得很清楚,当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入场时,全体代表都站起来热烈鼓掌。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能亲眼看见毛主席我感到特别幸福。当军乐队奏响国歌时,我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热泪盈眶。我是工人子弟,在旧社会被人看不起。解放了,工人当家做了主人,我才能和国家领导人一起讨论国家大事。”
大会期间提过两个建议案
张老给记者看一本剪报,有1956 年6 月《人民日报》刊登张俊秀等增补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公报;有1957 年张俊秀在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题为《运动员的声音》的大会发言;还有一些记者采访张俊秀的报道文章和张俊秀参加足球比赛的消息等。张老说:“这是我父亲做的剪报,当年他在邮局工作,很容易收集到各种报纸。”在本子的后面几页贴的是他参加观礼时佩戴的红缎子胸条。张老说:“在五六十年代,每年的‘五一’‘十一’都要在天安门广场搞庆祝和游行活动。从1956 年以后,每年国庆节和劳动节我都作为人大代表在观礼台上出席庆祝活动。我印象里人大代表几乎每次都在西面第二观礼台。”张老还记得在一届全国人代会期间提出过两个建议案:“一个是建议创办《体育报》。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专门报道体育新闻的报纸。我刚从匈牙利回国,他们国家不但有《体育报》,还有《足球报》。我看到这些报纸很受老百姓欢迎,从中受到启发。我提出建议不久,《中国体育报》开始试刊,1959 年正式出刊。另一个建议是在首都建一座至少能容纳5 万名观众的体育场。当时北京的先农坛体育场只能容纳1 万多名观众。后来我知道国家已经有了建一个更大的体育场的规划。1959 年工人体育场建成,可容纳10 万名观众。”
一届全国人大期间,张俊秀在福建省代表组,将近六十年过去了,张老还清楚地记得好多人。他说:“吴传玉祖籍是福建省。我是吴传玉去世后补选的代表,所以一届全国人代会期间我也被分在福建省代表组参加审议。记得福建省代表组共有18 人: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张鼎丞,善良、和蔼可亲的老作家谢冰心,老红军出身、朴实热情的刘永生司令员。我记得有一年刘司令员来北京开会时,特意从福建革命老区给我带了一盒武夷山产的茶叶。我那时才20 岁出头,他们都像长辈一样关心照顾我。我们组还有一位台湾高山族的代表叫田富达。我们俩是全组最年轻的,所以共同语言多些,开会期间我和他经常在一起。田富达也很喜欢看足球,后来我们俩也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多年来一直保持联系。一届全国人代会期间,代表们白天主要讨论国家建设和经济计划等国家大事。晚上,很多代表都喜欢到我房间来,听我讲运动员的生活、训练和比赛的情况。”
连续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我连任了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人代会期间,我都在辽宁省代表团。二届全国人大共开了4次大会,三届全国人大只开了一次大会。每次大会的证件我都保存着。”张老一边说,一边拿出一本本参加全国人代会的证件给记者看。
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运动员人大代表在一起交流。从右起为陈镜开、张俊秀、庄则栋、卓尔汗、郑凤荣。(图片由张俊秀提供)
“在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有两名运动员,我和陈镜开。陈镜开是一个10 次打破世界纪录的优秀的举重运动员。在参加第二届全国人代会期间,我认识了北京著名的建筑青年突击队队长、劳动模范张百发。他也特别喜欢足球,我们都是年轻人,就成了朋友。后来张百发曾对别人说:‘那时一遇到有足球比赛,我就去找张俊秀,在他那儿蹭顿饭,然后跟着运动员一块进场去看比赛。’张百发当了北京市副市长以后,我们见面次数就少了。有一次我在工人体育场比赛,我看见他在主席台上朝我招手,等我到主席台上后张百发让我坐在他旁边。他说一到体育场就满场找我,还说:‘你要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事就说话。’我那时是国家队的领队,就把队里一个同志住房困难的事对他讲了。后来他很快就给解决了。”
张老又拿出一张在三届全国人代会期间几位运动员代表在一起交流的照片。他说:“三届全国人代会会议上的运动员代表就多了。除了我和陈镜开,还有乒乓球世界冠军庄则栋,维吾尔族的女排国家队队员卓尔汗和破世界跳高纪录的郑凤荣。国家篮球队主力队员钱澄海也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照片、礼品柜和书法作品
在张老家的客厅里,挂着张老与周恩来总理握手的照片。看得出来,这是他最珍爱的照片之一。他说,上个世纪50 年代,凡有外国球队来中国访问或比赛,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会出面接见和观看比赛。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委员长、周恩来总理、贺龙老总等都多次亲自到场观看比赛。这张照片是1956 年在先农坛体育场,周恩来总理观看中国队与巴基斯坦队比赛前,与两国参赛的运动员们一一握手时留下的。
在张老书房中,记者惊奇地看到书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张老说,自己在上小学的时候就一直学书法,那个时候学的是柳体。退休之后,由于走路不太方便,也很难参加什么体育运动,书法就占据了他大部分时间。张老说着拿出一把自己书写了扇面的扇子送给记者。在小小的扇面上,以蝇头小楷题写了岳飞的《满江红》和李白的《将进酒》两首诗。字体婉丽遒逸,柔中带刚,已得柳公权的神韵;通篇布局疏密有致;字里行间都透出足坛老将的豪气。张老的书房中立着一个四扇玻璃门的礼品柜,里面摆满了出国比赛的各式纪念品。这些纪念品件件都记载了这位被称作“中国老门神”张俊秀足球生涯的辉煌经历。
又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
张老和这些新中国第一代优秀运动员都住在一个大院,其他体育项目几乎都有辉煌,唯独足球,被老百姓骂过、伤心过,也依然被爱过。采访结束时,对足球一往情深的张老对记者说:“曾有很多喜欢足球的朋友问我,中国的足球为什么上不去。我一直也捉摸这个问题。论训练和生活条件,现在比过去好了不知多少倍。论运动员的体能素质,现在的运动员也比过去要好。但是我们那个年代的运动员思想比较单纯,很能吃苦,心里只想着为祖国争光。我总感觉当下的问题还是缺乏一种精神,太看中金钱,才会有类似假球、黑哨之类的东西。其中,足球项目领导者中的腐败是最大的危害。2008 年我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曾失望地表示,在自己有生之年恐怕看不到中国足球夺冠了。但自从2009 年足球‘打假反赌’以后,我感觉中国球员精神面貌不同了。特别是前些日子在电视里看广州恒大夺得亚洲冠军,使我又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本刊记者 夏莉娜)
张俊秀简历
1934 年1 月生于天津。1951 年天津汽车制配厂工作,1953 年被选拔到中央体训班,1954 年随中国青年足球队赴匈牙利学习、训练。1957 年,参加世界杯足球赛预选赛,同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65年任国家足球队教练,1978 年起任国家足球队副领队兼教练,1981 年获国家级教练称号。1988 年至1996 年任中国足协副主席。第一届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