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素芬:从大山里走出的代表
本刊记者/夏莉娜/
她是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布依族小姑娘,成长为新中国的高级领导干部。
1952年2月,她参加西南地区各民族参观团,赴北京、天津、上海、杭州、武汉等地参观学习,在北京受到毛主席、周总理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回到家乡,她带着真挚感情的传达报告感动了数千万的乡亲。
她参加革命60多年,以高原布依族儿女的执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倾情投入到妇女工作、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中,受到乡亲和老百姓的爱戴。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前夕,记者来到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蒙素芬的家。宽敞明亮的客厅里撒满金色的阳光,清幽的茶香弥漫四溢……
会上见到一同访苏的大姐们
蒙素芬深思的眼神和平静的语调将我们带进了追忆之中:“1954年9月到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我特别激动。我不仅能再次见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还见到1953年10月参加苏联‘十月革命’36周年庆典时一同到苏联访问的中国妇女代表团中的几位大姐。我见到了访苏代表团的团长许广平大姐,她是广州团代表;见到了廖梦醒大姐和她母亲何香凝,她们母女都是人大代表,廖梦醒是广东团代表,何香凝是华侨界的人大代表。访苏回来后,廖梦醒大姐曾带我们到她住在北京的母亲家作过客。我见到了李贞大姐,她是中国第一个女将军,是湖南团代表。在开会期间,最让我高兴的是认识了江西团代表危秀英大姐,她是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女战士。危大姐在我们开会期间对我特别关照。她给我讲,在红军第二次打进遵义城后,她负责大批俘虏兵的安置与遣散的后续工作。一位当地的老大爷告诉他们敌人已经进城了,老人家还带着他们跑出城二十多里路赶上了部队。危大姐说‘后来才知道,负责通知我们撤离的通讯员半路上被敌人杀害了。若不是那位老大爷及时相救,我们就出不了遵义城。没有遵义的老百姓就没有我今天的生命。’所以危大姐对我们贵州特别有感情。”
为毛主席讲话鼓掌手都肿了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在代表的热烈掌声中,毛主席宣布大会开幕。他在致开幕词中说,这次会议负有重大的任务: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的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和选举国家领导人……毛主席讲话的时候,大家热烈鼓掌,毛主席说的每一句话大家都觉得特别受鼓舞。我记得特别清楚,开完第一次大会,山东团代表郝建秀说她的手都肿了。她给我看她的手,鼓掌鼓得又红又肿。好多人都说手肿了。那时我们各民族人民对毛主席的热爱很难用一般的语言表达。有好多人跟毛主席握手后,一天都不洗手。会议期间,大家一有机会就想去和毛主席握手。大会工作人员给大家做工作,要大家不要都去和毛主席握手,说毛主席太累了。各个代表团也都一再强调尽量少跟毛主席握手,也是怕毛主席太累了。我最听话了,我没有去抢着和毛主席握手。”她笑着补充道:“我个子小,也抢不到。”
大会表决全票通过了宪法
“在第一天的会议上,刘少奇作了关于宪法草案的报告。会后还发给大家宪法草案,多次进行审议讨论。大会表决宪法获得全票通过,宪法草案中‘各民族一律平等’,‘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等条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使我感到特别振奋。因为布依族女人过去没有什么地位。女人吃饭不能坐桌上,只能在厨房吃;男人说话女人不能插话;如果她的老公爹坐在一楼,儿媳妇就不能上楼等等。我当时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父亲去世得早,家里没有劳动力,我是老大,要干男人干的活,所以在家里的地位就像男孩子一样。解放后,我出来工作,在农会当干部,我们村只有我一个女干部。我母亲和我奶奶都支持我。虽然家里的活没有人干,但她们仍很支持我。因为在我们那里,红军播下了革命的种子。老百姓相信共产党,知道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能过上好日子。”
周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1954年9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扼要地总结了人民政府过去五年时间,在恢复国民经济、工业化建设、发展农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改善人民生活、学校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政权建设、外交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指出了国家建设中的困难、问题和工作上存在的缺点。记得周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二天晚上,大会组织人大代表观看文艺演出。我坐在与周总理和邓大姐隔着几排的位子。总理记性很好,他只要见过面,告诉他姓名和经历以后,他都能记住。我听见总理对邓大姐说:‘小超,那是小蒙。’邓大姐转过身来对我说:‘总理叫你呢!’就把我叫了过去。周总理和蔼地问:‘小蒙,我作的报告你听得懂吗?’我当时就说:‘我有些听不懂。’‘听不懂怎么办啊?’‘听不懂的时候危秀英大姐给我讲。’总理笑了,说:‘很好啊,有时间就让危大姐告诉你,让她给你讲。你再听不懂,还可以问你邓大姐啊。’听了总理的话,我觉得好幸福啊,就像吃蜜糖一样。那时‘财政收入’‘各项支出’等我都听不太明白。危秀英大姐给我讲,像建医院、修公路、建学校等用钱用得多,用于社会建设的支出多,说明我们国家是好的。”
在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每年‘五一’‘十一’都要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游行庆典。一届人大期间,每年都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参加观礼,那时候也邀请很多外国朋友、外国专家观礼。印象最深的是1958年我被邀请到天安门城楼两边红色的观礼台上,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欢度国庆节,观看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我弟弟是边防战士,1958年牺牲的,所以那一年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天举行了盛大阅兵,有60万人参加大游行。天安门前八个观礼台上站满了观礼的人。毛泽东主席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以及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在万众欢呼声中,在天安门城楼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群众游行队伍。彭德怀元帅乘车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各部队。我站在观礼台上,后面是雄伟的天安门,上面站着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面前是人山人海的游行队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部队代表,在国旗和军旗引导下,威武地走过检阅台。走在最前头的是军事学院的学员们。海军部队的水兵队伍通过广场后,装备精良的步兵、摩托步兵和伞兵部队相继通过。接着,高射炮方队、坦克和飞机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接着还有民兵队伍。最后开始了60万人的群众大游行。我看到这些部队,就想到牺牲的弟弟,心里就很难过。看到戴着红领巾的少年儿童队伍,感到我们有后备力量,有接班人,我们的国家是很有希望的。看到了我们的国防力量很强,心里非常踏实,也非常振奋。”
蒙素芬
简历
1932年10月出生,布依族,贵州贞丰县人。1950年参加工作,历任村妇女主任,土改工作队组长,贞丰县妇联主任,贵州省妇联副主任、主任。贵州省第四至七届政协副主席。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中共十四大代表,九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