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华侨农场问题要统一思想、分类指导
他说,我赞成报告里指出的,目前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这个阶段性从某种角度讲,还主要是指中央、国务院这个层面的决策,已经拿出了措施和办法,后面能不能落实,任务还非常艰巨:
首先要统一思想。对华侨、归侨侨眷这个特殊群体特殊性的认识,尤其是对华侨农场特殊时期出现特殊困难群体的认识问题,还要进一步统一各级领导的认识。不然的话,中央所定的政策措施就很难实施。我注意到报告中讲到,国务院侨办正在采取措施,办培训班,包括地方政府的领导人都要进行培训,要解决思想认识和政策理解与落实问题。要进一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对特殊群体采取特事特办,这种认识要统一。
第二,这次中央下决心解决问题,要全面落实到位,也要分类指导,对广西、云南这两个省份一定要给予适当的照顾。这些地方贡献很大,实际困难也很多。比如华侨农场所在地本身就是贫困地区,广西崇左市八个县安排了10个华侨农场,崇左是贫困地区,多是国家贫困县。现在国家给予政策解决华侨农场归难侨实际问题,配套资金要地方出钱,确实给市、县带来很大困难。我赞成中央支持,地方负责的原则。但对广西、云南,任务重,困难多的省区,中央财政多给一些支持,才能把中央的政策落到实处。
第三,现在华侨农场有一部分人叫做非职工的归难侨。什么叫非职工归难侨?当年回来的归难侨当中老中青少都有,回来以后中年人、青年人是农场的职工,少年和儿童不是农场的职工,老人家也不是农场职工,超过50岁以上都不作为农场的职工。农场体制改革以后,农场停止招收新的职工,当年回国的小归侨,到20多岁时候,农场停止招收职工,他们不能成为华侨农场职工。他们父母年纪大了,而自己却不是农场的职工,连土地承包权都没有。这些年轻人不是职工,在家里没事干。这次解决华侨农场归难侨的问题,不是职工就没有权利,包括社保、医保。这部分人是特殊当中的特殊,希望国侨办在考虑落实国务院6号文件的时候,对这部分特殊中特殊的群体要有所考虑。
责任编辑: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