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
新华社记者张严平、勿日汗
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这一天,丁瑞莲起得很早。她穿上一件崭新的黑西服,雪白的衬衫领子翻在外面,又对着镜子把红色的代表出席证仔仔细细地在胸前戴好,证件上有一行醒目的编号:0294。
(一)
3月5日上午8点半,丁瑞莲一步跨进人民大会堂的东门时,通道一旁的电子屏幕上显示出“报到人数1972人”。她高兴极了:“我是今年大会开幕第1972个走进大会堂的代表。”
丁瑞莲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水泉村党支部书记。比起第一次当代表,丁瑞莲笑眯眯地说:“今年来北京进人民大会堂,就像回家。”
她记得2008年,也是3月5日,人大会议开幕。第一次走进这座人民代表商议国事的宏伟建筑,她激动地说不出话来。趁着会议开始前的一点时间,她拉上同团的一个女代表,把会场楼上楼下地跑了一圈,特别让她震撼的是会场上方那一片灿烂浩瀚的星空,感觉就像草原上的星星落到了这里。
今天,她又看到了这片星空。
开幕的铃声响过3遍,全体代表就座。党和国家领导人依次走上主席台。
就像3年前的此时此刻,丁瑞莲的心一下子又热了。自己一个农民,能和国家的领导人面对面商议国家大事,她感到激动、自豪。
她总忘不了,第一年当代表,激动之余更多的是紧张。那次大会开幕当晚,团里要她准备第二天发言。那天她一天坐立不安。
后来她欣喜地知道,她在那天的发言中提到的农民养老保险的事,有其他很多代表也都提出了这个问题,而且之后不久,国家就开展了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
她第一次感受到了,人民代表的意见在国家决策中是管用的。
今天,她又一次来履行代表的职责与权利了。
温家宝总理开始作政府工作报告。
丁瑞莲聚精会神地听着。她特别留神报告里提到了——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坚强对产粮大县、养猪大县、养牛大县的财政扶持等等。
丁瑞莲一次次地鼓掌。她感觉,报告里说的这些事简直就像是坐在炕头上和农民们唠贴心话。
最让她动心的是总理用诚恳的语言说出的两句话:
——“让农民群众早日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
——“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丁瑞莲使劲地鼓掌,手心都鼓疼了。
(二)
3月8日的北京,雪花纷纷扬扬,人民大会堂银装素裹。
这天上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将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选举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身为基层代表的丁瑞莲,内心格外庄重。
步入大会堂,丁瑞莲熟悉地找到自己所在的24排86号座位坐下,不自觉地朝前面的位子望去,依然记得,3年前第一次当代表,她坐在3排8号,第二年来开会,坐在29排85号。这些数字,在她心里,是一种象征。
9点钟,大会开始。
王兆国副委员长关于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进行了一个小时。
丁瑞莲目不转睛地望着副委员长听了一个小时。
10点钟,全体会议结束,内蒙古代表团60名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内蒙古厅,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
代表们发言。
丁瑞莲有些兴奋,也有点紧张,拿着自己昨天晚上写到11点半的发言稿反复地看着。
3位代表发言之后,丁瑞莲开口了。
她说:“修正选举法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更是我们农牧民盼望已久的幸事。如果草案通过了,来自基层的代表就多了,国家领导人就能更多地听到农民的呼声了。”
她还说:“如今在基层的选举实践中,愿意当人大代表、愿意当村委两会成员的人很多。我觉得,这就是新时代的农民,政治愿望好,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在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修改选举法,实现城乡相同人口比例的条件和时机是成熟的。”
她最后表示:“我完全同意这次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提出的意见。”
走出人民大会堂,雪已经停了,春天的地热已悄无声息地把雪花融为水。
(三)
代表团分组审议,是代表们充分发表意见的时刻。由于姓氏笔画最少,丁瑞莲在内蒙古代表团讨论时的座位,被安排在了离自治区领导席最近的位置。
这些日子,丁瑞莲一直没有发言,只是认真地听着、记录着。
3月5日下午,有7人发言,内容集中提到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之间的矛盾。丁瑞莲感觉领导的眼光很远。
3月6日,有11人发言,主要议论了发展方式转变。丁瑞莲觉得乌兰察布市市长李万忠的发言很精彩,废话没有,全是有用的“干货”。
3月7日,有13人发言。丁瑞莲所在的锡林郭勒盟盟委书记荣天厚也在这天发言,谈到生态问题时专门提到了丁瑞莲的家乡多伦县。他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篇幅应该再增加一些。丁瑞莲认为,荣书记讲得很真实。
丁瑞莲还有很多想法,比如,总理报告中提到的惠农政策能彻底落实到农民身上吗?另外,她还有一些三农问题上的建议。
没有发言的丁瑞莲最终向代表团提交了3份建议,全都涉及农村的发展。
3月9日晚,丁瑞莲随代表团去观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外表硬朗的她,回到驻地两个眼圈依然红着。她说:“想想先烈们流血牺牲用命换下今天,就更明白了一个人民代表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