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陈小静: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忠实践行者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岭
陈小静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024年12月18日,记者走进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黛瓦白墙、青林翠竹,花间小径和墙面彩绘相映成趣,蚱蜢舟停泊滩头。村子依山傍水,风光无限旖旎。
一方暖炉,一壶花茶,岩坦溪静静流淌,银杏树下大家围坐在一起,听全国人大代表,源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小静讲述源头村的蝶变故事。
“源头村是温州市首个‘零污染’村,也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陈小静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这个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在8年前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一度是“脏乱差”的代名词。“你们可能想像不到,以前的村路上违建、天坑占道,鸡鸭粪便、苍蝇蚊子满天飞,又脏又臭,村民出去后就不想回来。”说起从前的村子,陈小静皱着眉头。“留在村里的人在家里晒晒太阳养养猪养养鸡,就没什么收入了。”
回村以前,陈小静长期在广州经营服装辅料生意,是个“老板娘”。2017年,她积极响应“乡贤回归助推乡村振兴行动”,回乡担任村委会主任。
刚刚上任,陈小静犯了难,“该从哪里下手呢”。她翻开书本,学习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二十字总要求逐字剖析。“首先得环境治理!”陈小静在报告中找到了答案。
2018年6月28日,源头村的环境治理工作正式启动。此后,拆除牛栏、猪圈、小屋、露天坑319间,清理脏乱地块6980多平方米,完成航道疏浚、三线落地、外立面改造、道路“白改黑”等工程,成功端掉了“堵源”和“臭源”,源头村实现由“脏”到“净”再到“美”的持续转变。
“旧的习惯难以改变,一开始,村民不理解不配合。”陈小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拆到第三天时,天气又热,血压飙升晕倒在路边。她没有听从医生的住院医嘱,身体好了一些就又回村“赶工程”。陈小静有些委屈,但不后悔。也多亏了丈夫的支持,陈小静说:“他既是我老公,还是我的后勤部长、驾驶员、秘书。”看着村庄变成了“白富美”,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村民们的怨气逐渐转变为了理解和感谢。
随着环境美化提升,陈小静鼓励有条件的村民装修自家庭院开办民宿,厨艺好的可以开店卖小吃,善耕作的可以把农副产品拿出来销售。不想自营的,就在家里做素面、笋干、地瓜干等农副产品,由陈小静带着直播团队在线上直播推广。
“我们组建了一支‘共富娘子军’,从当初的1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280余人,成功带动村里的妇女参与创业致富。”陈小静自豪地说:“村里的农家乐、特色小吃店、民宿等网红店的主力军都是我们的‘共富娘子军’。”
在源头村,有一个家喻户晓“大明星”——“张协状元”,巴掌大小,头戴状元帽,身穿大红袍,“这是我们源头村的钩编文创,是非遗传承人纯手工一针一针钩出来的。”陈小静告诉记者。
《张协状元》是永嘉昆曲的代表作。作为温州最为古老、最具地域特色的剧种,永嘉昆曲有600年的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4年全国人代会,我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永嘉昆曲保护与传承的建议。”陈小静建议,通过搭建全国性地方戏曲交流展示平台,促进各地方戏曲院团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提高,特别是优先支持永嘉昆剧团等县级院团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全国性戏曲展演品牌;建立统一的昆曲发展基金,通过多元资金筹措机制,资助昆曲艺术发展和创新,扶持永昆等富有特色的地方剧种进一步开展文化资源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陈小静代表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作审议发言。(代表供图)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刘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