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王林:耕耘航天一线,筑梦毫厘之间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丁子哲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王林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航天长征装备制造公司数控车间加工中心操作工
  嫦娥奔月、敦煌飞天,这些浪漫的神话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对浩渺苍穹的想象和憧憬。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将古老的神话和梦想变为现实的背后,离不开奋发有为、精益求精的航天“追梦人”。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航天长征装备制造公司数控车间加工中心操作工王林就是其中一位。
  王林在航天制造生产一线耕耘了近40年,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每天和设备、金属打交道”。近年来,我国航天产品对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零件亟待完成品质飞跃。“别看航天产品由金属制造,其实很‘脆弱’,加工时的毫厘之差便是成败的距离。”王林说,只有零件万无一失,才能成就航天器成功飞天。
  数控机床在运行中,加工过程无从看清,王林会通过触摸机床甚至靠在机床上来感受加工震动的变化,竖起耳朵听切削到不同点位的声音,在脑海中模拟刀具的轨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努力把精益求精做到极致。“虽然我们和自动化设备比不了效率,但一个零件怎么加工,是人想出来的。”王林郑重地说:“我们不能只做‘工’,要做有思考能力的‘匠’。”
  谈及近年来的工作,王林感触很深:“现在,崇尚技能之风越来越盛,我们也取得了很多技术攻关突破。”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到航天事业中,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于是,他依托集团公司成立了“王林技能大师工作室”,希望做好技术“传帮带”工作,培养越来越多拥有“匠心”的新时代技术人才。
  在开展工作室具体工作时,王林以具体项目为依托,聚技能、工艺、技术人员等多重力量开展技术攻关、课题预研、经验推广、技能培训等。在工作室的引领下,一线工人在攻关中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接连实战中快速成长。至今,工作室已获得9个国家专利,完成10余项工艺课题和技术攻关,成员中多人荣获国家和省级表彰奖励。
  2023年,王林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在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如何解决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现实问题是他非常关注的领域。为此,王林提出了关于在制造型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的建议。他认为,目前,制造业尤其是“高精尖缺”制造行业的大师级、工匠型技能人才还处于相对缺乏的状态。进一步健全“金字塔”式的高技能人才培育机制,畅通培养通道势在必行。在制造型企业中建立和推行首席技师制度,建立专家型技能人才库,发挥首席技师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将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王林通过调研其他制造型企业,发现当前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他建议可以通过统筹培训资源,加强校企合作,优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层级做好应用型、技术型、技能型产业工人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创新培训等组织实施工作,把产业工人接受继续教育情况纳入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建立和完善产业工人技能晋升平台,畅通职业晋升通道,放开高端技能等级的考聘指标限制,以此来进一步培养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
  技能成就梦想,匠心点亮人生。时代召唤大国工匠,制造强国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无论是在数控机床前,还是在人民大会堂的会场,不同身份的王林都在为制造强国梦发声出力。他满怀深情地说:“作为一名航天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能为国家民族作出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贡献我都倍感光荣,感到自己没有虚度这一生。”
王林代表正在编制加工程序。(代表供图)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刘静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