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看好“国家账本”、“国资家底” 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孟伟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这对人大行使监督权、履行监督职责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
“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2024年9月,《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落实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宏观调控,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在分组审议中,委员们表示,国务院及有关部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财政改革,狠抓增收节支,加强民生保障,强化风险防范,为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规范报告数据口径,确保各类国有资产应报尽报”
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一定要管好用好。2017年底,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正式建立。2024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第七年审议国务院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第二次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综合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71.9万亿元、负债总额241.0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总额102.0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64.8%。全国国有金融资本权益总额30.6万亿元,对应金融企业资产总额445.1万亿元、负债总额398.2万亿元。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64.2万亿元、负债总额12.8万亿元、净资产51.4万亿元。全国国有土地总面积52371.4万公顷。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和我国主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2023年,全国水资源总量25782.5亿立方米。
专项报告介绍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成效:资产管理效益明显提高,2023年,全国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和节约资金用于保障重点支出,为稳增长、防风险、保民生等发挥重要作用;支持科技创新力度持续加大,五年来,全国高校、科研院所通过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等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总项数、合同总金额分别达267万项、7755亿元;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截至2023年末,全国公共图书馆3246个,文化馆3516个,备案博物馆6833个,档案馆4154个;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在分组审议中,委员们认为,国有资产是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体现,是全体人民国计民生最根本的保障。每年国务院都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这是非常好的。报告有很多比较清晰、比较明确的表述,值得肯定。
“加快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2024年8月,党中央作出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制度的重要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制定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印发各有关方面执行。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
报告指出,近年来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央和地方政府合理适度举债,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功能,以较低成本和可控风险支持了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实施,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筑牢产业发展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11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三项政策协同发力后,地方化债压力将大大减轻。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