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以高质量立法助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 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学位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教育制度,事关学位体系、学科发展、人才评价标准等,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2024年4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该法已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这部旨在规范学位授予工作,保护学位申请人合法权益,保障学位质量的法律共7章,包括总则、学位工作体制、学位授予资格、学位授予条件、学位授予程序、学位质量保障、附则。
学位法的制定既是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学位管理相关现实问题的回应,体现改革发展方向和实践要求,为学位工作创新发展提供法律支撑,有力助推我国学位制度的法治化规范化、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有代写论文等学术不端行为将被撤销学位证书,加大对不正之风和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完善学位授予程序,确保学位授予质量……法律的诸多亮点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学位法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三级学位工作体制,法律明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省级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单位三级学位管理体制。二是完善学位授予资格审批制度。三是构建分级分类的学位制度,规定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包括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等类型,按照学科门类、专业学位类别等授予。四是完善学位授予程序。五是强化学位质量保障,规定不授予学位和撤销学位的情形,对学术不端等行为加强全过程管理。六是健全学位授予争议的解决途径,保护学位申请人合法权益。
媒体评价认为,学位法是新时代学位工作和教育法治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这部法律的出台充分彰显法治的力量与温度,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24年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是科普法自2002年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
新修订的科普法从法律层面明确科普在新时代的定位:国家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科普工作总体布局、统筹部署,推动科普与科技创新紧密协同,充分发挥科普在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将“国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作为总体要求之一,突出新时代科普工作的价值和使命。
多年来,相关部门举办的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受到公众的广泛欢迎和认可。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新修订的科普法增加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为科普活动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为进一步促进科普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普供给水平,新修订的科普法增加“科普活动”一章,从支持科普创作、发展科普产业,加强重点领域科普,加强科普信息审核监测和科普工作评估等方面,支持促进科普活动。
新修订的科普法还回应数字时代新形势,与时俱进完善网络科普制度。法律明确规定,组织和个人提供的科普产品和服务、发布的科普信息应当具有合法性、科学性,不得有虚假错误的内容。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用户传播虚假错误信息的,应当立即采取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
召开新时代第二次全国教育大会,调整优化高校本科专业,加强拔尖人才培养,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设高校产学研合作新生态;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梦想号探秘大洋,深中通道踏浪海天,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2024年,我国教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不断开创建设教育强国新局面。同时,我国战略高技术领域迭创佳绩,重大科技工程捷报频传,见证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坚实步履。
制定学位法,以法治之力夯实教育强国之基;修改科普法,加强科普领域法治建设,以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比翼齐飞”,助推国家的创新发展和社会进步……202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助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方面举措不断,亮点很多。科教领域的一系列立法工作有力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有效推进科普工作的开拓创新,助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助推中国式现代化阔步前行。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