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
昨天上午,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在泰州大剧院隆重开幕。
会议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雷主持。
本次会议应到代表430名,因事请假18名,实到代表412名,符合法定人数。
上午10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
此次大会的执行主席是:王守法、王泓卫、王厚贵、王振南、戈丽和、卢佩民、江正保、孙庆祥、来则林、何榕、张雷、张文国、张正方、张爱平、陆新、陈克勤、陈国华、倪斌、高纪明、唐小英、陶幸蓉、常龙福、谢树敏。
在主席台就座的有:泰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全体成员、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市政协负责同志、泰州军分区负责同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医药高新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
市长徐郭平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报告分2011年工作回顾和2012年工作任务两个部分。
徐郭平说,过去的一年,在中共泰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加强社会建设,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利完成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徐郭平从六个方面回顾总结了去年工作——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20亿元,可比增长12%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0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72亿元、1318亿元和930亿元,分别增长4.5%、12.7%和12.7%。财政总收入623.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18亿元,分别增长36.6%和27.6%。
“双轮驱动”成效明显。有效组织“十大招商活动”,新落户世界500强企业4家,与央企签订合作项目12个。全年协议利用外资47.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1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达105亿美元,增长22.3%,增幅居全省前列。创成国家船舶出口基地,新增13个“江苏省重点培育出口品牌”。
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上报国务院审批。加快实施十大工程,市区城建投入170亿元,中心城市品质和功能进一步提升。深化城市创建工作,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核验收,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实现“三连冠”,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通过省级预评估,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水利部中期评估,建成全省首个数字城市并被授予“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
社会发展全面加快。科学发展观展示馆正式开馆;文化中心基本建成,规划展示馆开馆;五巷涵西、兴化金东门、姜堰北大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增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2个和7个,市文化创意产业园揭牌成立,施耐庵文学奖首次颁奖,成功举办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梅兰芳艺术节等重大活动。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分别增长16%和18%。市区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至1140元,四市调整为930元。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3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31万人,新增创业人员5.71万人。
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入开展。不断深化“三服务”活动和涉企非税收费专项治理,着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工程建设和餐饮服务领域实行“并联审批”。开通“12345”政府服务热线,认真办理市长信箱和群众来信,“行风热线”实现“声屏网报”联动运行,群众诉求得到有效解决。
徐郭平说,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做好全年政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委四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以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为抓手,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大力推进开放创新,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统筹协调城乡发展,致力建设“三个名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在“推进富民强市、建设美好泰州,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调控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总收入增长15%,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达到省定目标。
徐郭平说,今年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富民优先,增进民生幸福。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和健全“七大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把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和惠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努力使经济结构与收入结构同步优化、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提升、经济增长与改善民生更趋一致。
二是调整优化结构,推动产业转型。把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整体竞争力。加快建设产城一体的医药名城。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三是深化开放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把开放创新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动力,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集聚创新资源、高端要素,不断优化体制机制、运行体系,努力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竞争与合作。
四是统筹协调发展,建设美好城乡。以新型城镇化为导向,以生态名城建设和美好城乡建设行动为抓手,更高层次统筹区域发展,大力推进城乡发展转型。
五是推进文明进步,保持和谐稳定。突出文化发展转型和社会管理创新,着力营造特色鲜明的文化环境,积极塑造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继续保持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六是强化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扎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大力改进各级机关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努力以能力素质、行政效能的大提升为转型升级提供坚强保证。
徐郭平说,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泰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奋力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努力走好具有时代特征、泰州特色的现代化建设之路,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周绍泉、市财政局局长蔡德熙分别向大会书面提交了 《关于泰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泰州市2011年财政预算预计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会议审议。
列席大会的有:市政府组成人员;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市人大常委会各工作机构负责人;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市(区)人民政府代理市(区)长、市(区)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驻我市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省十一届人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泰州舰”主要负责人;市直属处级以上事业单位和市政府驻外办事处主要负责人;部、省驻泰直属单位、大专院校、双重管理单位主要负责人;省驻泰新闻单位负责人;出席市政协三届五次会议的全体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