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助推青海大发展
——国务院有关部门回复澳门全国人大代表团赴青海省视察所提建议侧记
澳门全国人大代表团在西宁市再生水利用工程现场进行视察。摄影/蔡静
“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祖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经常到祖国内地视察、调研,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感谢澳门代表长期以来对我部工作的大力支持,希望今后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对我部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
日前,近20个国务院有关部门针对一份题为《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团赴青海省视察报告》(下称视察报告)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来了回复意见。回复内容翔实,针对性强,深受参加此次视察的澳门全国人大代表的好评,反映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对人大代表所提意见和建议的高度重视。
代表建言献策,助推青海发展
2015年9月4日至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澳门全国人大代表赴青海省视察,以贺一诚代表为团长的代表团一行11人参加了视察。代表团先后视察了西宁市、海西州、海北州、海南州等多个市州,全方位调查了解青海省各方面发展情况。在西宁,代表团视察了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再生水利用工程,调研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情况。在海西,代表团视察了胡杨林、察尔汗盐湖、长江源民族学校等,了解海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实施情况。在海北州,代表团视察了原子城,切身感受我国核武专家开拓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在海南州,代表团视察了贵德县法院、尕让乡寄宿制小学等,了解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民族地区教育政策实施情况。
通过视察,代表团对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了更加具体、深入的认识。视察结束后,代表团形成视察报告,从“明确定位,扶持企业”“善用优势,取之有度”“加强交流,推广文化”“特色旅游,别树一帜”“澳财青投,产业互补”“完善政策,挽留人才”“保育有功,取舍有价”七个方面,就青海省经济、旅游、人才交流培养、生态补偿机制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保证代表意见和建议落地有声,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及时将视察报告转国务院办公厅研究处理。
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将视察报告转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中医药局等20个有关部门,并要求将处理情况向代表反馈。
发挥对口支援平台优势,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生存条件艰苦,生态环境脆弱,在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发展经济是青海省的头等大事。对于视察报告中提出加大支援青海经济发展力度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回复中指出,长期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支持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认真组织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目前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进一步支持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支持政策和重大项目的配套文件;与此同时,指导援受双方科学编制“十三五”对口支援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合力推动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
财政部在回复中指出,一直以来,中央财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特殊政策,积极支持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2011年至2014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青海省各类补助收入约3443亿元,年均增长12%。
视察报告指出,要大力扶持发展青海中藏药产业。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医药局回复称,将结合相关工作,继续积极支持青海中藏药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回复指出,将积极推进包括青海中藏药材在内的中药材产业保护和发展工作,落实《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通过专项继续支持青海中藏药材生产基地建设。
规模小、融资难这些我国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同样也在青海省存在着。针对视察报告中提出的扶持青海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出,在今年开展的“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中,将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和效果评估,并要求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积极帮助小微企业解决政策落实中的问题,切实让中央政策落地生根。
银监会在回复中指出,近年来,银监会指导青海银监局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从政策指导、财政贴息、风险补偿、担保注资等方面为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协调青海省设立2亿元规模风险补偿基金,省财政注资3.5亿元支持省信用担保集团做大资本金规模,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大美青海新优势
青海省生态地位重要,被誉为“中华水塔”,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接续区”。视察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人民富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同时,视察报告提出“对青海省节能指标给予差别化对待”“支持青海藏区循环经济发展”“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等具体建议。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回复中指出,2014年,根据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将青海全省整体纳入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环保部回复称,环保部高度重视青海省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科学合理制定青海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积极支持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并给予青海省环境保护工作必要的资金支持。下一步,环保部还将在水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继续加大对青海省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支持。
针对“对青海省节能指标给予差别化对待”的建议,环保部回复指出,环保部在制定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过程中,充分考虑地方实际,以地区环境容量为基础,综合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污染物排放基数、削减能力以及各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要求,继续对青海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对于“支持青海藏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出,2010年3月,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将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乌兰四个工业园全部列为示范试点,安排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近5亿元予以支持。下一步,按照视察报告提出的建议,结合后评估反映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积极配合青海省政府进行研究,积极稳妥地推进柴达木实验区循环经济发展。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等重要河流的源头,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较早的省份。国家林业局在回复中指出,国家林业局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完善现行退耕还林补助政策,争取在巩固成果专项规划实施结束后,将每年120多亿元的巩固成果专项资金继续保留,用于对退耕还林的抚育、管护和支持发展特色经济林果、林下经济等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在研究、落实、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时,国家林业局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继续对青海省给予倾斜支持。
强教育重旅游,推动澳青多方面合作
针对视察报告提出的“投放资源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质量,为‘一带一路’建设储备文化软实力”的建议,教育部回复称,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近年来加大了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国培计划”也向青海省等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双语教师倾斜,“特岗教师”的设置优先保障双语教育需求。
青海省生态地位重要,旅游资源丰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对于推动当地经济转型升级、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具有积极意义。视察报告提出青海要发展“特色旅游,别树一帜”的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青海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以来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近8000万元,专项建设基金6亿元,支持青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出,在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后,会同相关部门确定在青海省开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具备独特的区位、产业和人文优势,而青海省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优势和强烈的发展需求,与澳门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视察报告全面地反映了青海省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多项符合客观实际的建议。国务院多个部门在对视察报告的回复中指出,这些建议对推动青海省经济发展以及加强青海与澳门合作有较高参考价值,今后工作中,将积极协助澳门与青海加强对接,为拓展两地文化和经贸合作创造条件。
(文/本刊记者 张宝山)